周传碧‖思考的魅力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0-07-22

思考的魅力 (代序)

“彪哥”成了一个“品牌”,也成了一个爱的符号。喜欢他的朋友,都这样亲切地称呼他。

本名“李金彪”的彪哥。清朗、精明、干练,眼神里透着自信、坚毅、率直、温馨,有时还有一丝凌厉和傲气。他精力充沛、激情饱满。彪哥最大的特点,是善思。他与别人不一样,思接千载,意连八荒,天马行空。他敢想敢说,还敢干,故有人说他胆子大。其实他追求的是个性独特,思考的是与众不同。

赋闲后,实践的机会少了,彪哥只剩下了思考。于是他把所思所想变成了写作,见诸于报刋或网络。短短的三四年间,两本水平不低的散文集子便呈现在世人面前,这是专事文学创作者梦寐以求和羡慕的呢!

彪哥第一本散文集《东山日出》,出版后反响堪佳,为他的教育、行政人生,增加了不少得分。其实这才是他真实的人生品相。他学过中师语文专业、大学中文系,写作是本行,不展示才华那才遗憾!他的第二本散文集《东山夕拾》,已完成书稿编辑,堪称“东山”系列的姊妹集。

在李金彪先生大作即将付梓之际,承蒙他高看学友,嘱我为之作序。惜本人才疏学浅,既无文名,亦少政声,当今还缺“粉丝”,诚惶诚恐,只得略谈浅见。我真心为李金彪先生高兴,从心底里向他祝贺!

彪哥的善思,从读荆州师专(现长江大学)时,就体现出来了。我们常在课余,漫步于古城荆州斑驳残缺的城墙上(那时城垣尚未修缮)。清风拂面,皓月当空,杨柳牵衣。我们意气风发,边走边聊,谈学习收获,谈人生理想,海阔天空,无所不谈。

彪哥总有自己的认知和思考,见解独特深刻,从不拐弯抹角、模棱两可,我等受益匪浅。

那时的我们,工作十几年后再进课堂,十分珍惜难得的机会,如饥似渴,痛饮知识琼浆,欲把十年动乱耽误的时间补回来,恨不读尽人间未知书。我们思想开放,举止前卫。彪哥率领我们向学校中文系、英语系、体育系教师看齐,定制了西服、马甲,配上领带,足蹬皮鞋,回来行走在县城狭窄老旧的街道上,“新潮”吸睛,分外耀眼。要知道,1984年改革开放之初,可是非常大胆的作派,那是解放思想,引领时尚,开风气之先哦!我们曾立下努力工作、开拓创新、回报家乡的“古城约定”。

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几十年来足音铿锵,政声远播。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他策划选题、写稿组稿、培养新人、组织队伍,使京山的新闻报道全省闻名,上《湖北日报》头版头条创了新高。问他秘诀,答曰多思考,找点子,剑走偏锋。他说县里的报道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焉有不上头条之理?

到永兴镇从事行政,他没有漫长的转换适应期,“提锅上灶,抹桌座席”。他把个老柳河的中华鳖养殖基地弄得风生水起,全省闻名,老百姓得了不少实惠,培养了不少“杨百万”、“鳖老板”,形成规模不小的水产养殖产业,参观取经、学技术者络绎不绝。

在教委期间,追求素质教育,他另辟蹊径,大胆启用新人,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一面确保“硬指标”稳步上升,一面兴办“亚太城”教育综合实验基地,素质教育特色鲜明。彪哥成功的诀窍,仍是多思考、寻不同、出奇招……

几十年风雨人生,跌宕起伏,彪哥书写了自己的故事。

他以真诚的品格,赢得人们的尊敬。当初我们在荆州的“古城约定”,不算辉煌,但也画出了几幅美丽图画。彪哥老了,我和邹广华、曹家富也老了,都成古稀或“奔七”之人,毫不例外地走到了人生边缘。然而,彪哥没有停止思考,他有了更多时间审视人生、回顾过往、著书立说、含饴弄孙、尽享天伦,获得别样的乐趣。

就此打住,回到新书《东山夕拾》。他现在思考的是过去没有时间思考的问题。

透过《东山夕拾》的作品,作者思考了京山的文化定位。

文化定位是他写作的立足点。他分析家乡这块土地的地域文化特征,既不同于江汉平原其他县市的“水乡文化”,也不同于邻县钟祥的“皇家文化”,更不同于一步之遥武汉的“都市文化”。京山有新石器时期农耕文明代表的“屈家岭文化”,有西周时期苏家垄“青铜文化”,有西汉时期中国第二次农民起义的“绿林好汉文化”,还有抗日及历次革命战争时的“红色文化”,等等。

彪哥都认可这些不朽的文化,但他认为这还不够抽象。他认为,京山最能体现地域特色的是“山乡文化”。这与京山从大洪山脉过渡到江汉平原的地理特征有关,这块土地上所有的人类活动都与文明相关,各种文化现象都置身于之中,书写的都是灿烂的"山乡文化"。

虽是一家之言,却自圆其说。故他的两本散文集,皆是围绕京山山乡描写、思考而进行,山路、山川、山城、山乡人……这就是他思考的独特视角。 

《东山夕拾》是他思考的代表作,这里的“东山”,指的是京山城东的京源山,指代的是家乡京山。他把自己的认知、情感和思考,融汇于一篇篇文章中,浓缩在文集里。京山丰富的历史、多姿的现实,都在这里交汇,形成一股强烈的意识洪流,奔向人们思想的诗和远方。

他对“山乡文化”的思考基于时代的观照。

彪哥的文章,深挖了京山这块土地上的厚重历史、历史上发生的人和事,展现了京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明与辉煌。然而他与考证派不同的,是绝不泥古,不钻故纸堆,不为考证而考证,不为“古”所囿。他总是古为今用,立足于时代观照。时代观照是一种坐标系,《东山夕拾》中的文章,无论写“山乡”、“山城”,还是“山乡人”,都是这个坐标系中的一个点,而无数的点,都是当今时代生动的体现。集子中的文章,因为时代特征而丰富、生动和鲜活,为当今读者所接受所喜爱。

譬如,他写“东山”(京源山),写了这里的“古”,这里的历史文化,“草枯鹰眼疾,水清鱼影寒”的观音禅寺,写了京源山下申公邑,楚国“第一功臣”痛哭秦庭搬兵救楚的申包胥。话锋一转,落到了当今上,重点写了在这里崛起、发展,而斐声中外的上市公司湖北京山轻机,描写和歌颂了如今京山轻机的年轻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行智能机器人研发,建设智能产业园的故事。这样,历史文化都成为现实的铺垫。

《东山夕拾》中像这样古为今用、以古托今的写法俯拾即是。

注重了发掘人的精神内核。

文学理论告诉我们,任何文学,都是人学。离开人的文学,不可能成为不朽的文学经典。《东山夕拾》中的文章,有不少篇幅描写了人,特别是发掘人的内心、人的精神内核,这是人文思考。恰恰这些思考具有震撼人、撼动人心的精神力量。

“山乡人”中最打动我的人物,是《后塆的花姐》。这个人物形象真实、鲜明、生动,性格复杂。

当今社会,花姐形象虽不是主流,却是真实的存在。这是一个善良、勤劳、坚韧、慈爱的农村妇女。文章並非一味描写她的苦难,更重要的是刻画人物善良的人格。她丈夫因与儿子争吵后自杀,她内心是极端痛苦的。但是她又怕因丈夫的死而让儿子背上“不孝”的名声,内心充满了矛盾而挣扎。“没想到这死鬼气性大,会寻短见,让孩子们背过”。她对丈夫的既爱又恨、对子女的爱和呵护跃然纸上。

《雁门女》中的“许以珍”,是彪哥任县教委主任时属下的老师,也是我高中时的同学。她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20年,抚养两个孩子,全部考上大学。照料脑瘫丈夫,吃喝拉撒,背上背下,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文章刻画了坚强、善良、耐劳,忠于爱情、忠于家庭、不离不弃的女教师“感动中国”式的好人形象。“京山人”中还写了京山古今不少人物,分析了京山人性格及其形成的原因,鲜明而深刻,为研究京山这块土地上的人物提供了思路。

文学思考的魅力在于充分的文学表达。

彪哥深刻理解写散文,运用形象思维来进行散文方式的表达,同样得益于他对散文的深入思考。形象思维是与逻辑思维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它是用细节描写、刻画,塑造人物性格、人物形象,用夹叙夹议等,来达到表达思想的目的。当然,散文写作与小说、戏剧等故事创作不同,它灵活得多,但文学的审美是不可缺席的。

在彪哥看来,好的散文除了思想这个内核之外,文学的构思、文学的表述、文学的语言必须充分。文学思考的魅力也在于此。

《东山夕拾》中的文章,大都注重了立意、表达、描写、抒情,文采斐然,赋予了文学的审美情感,读来是一种美的享受。

思考,是人类区别于物类的标志,是人类特有的脑力活动。这种活动有着无穷的魅力,为人类所钟爱。李金彪先生擅长的思考,用在文学上,就产生了《东山日出》、《东山夕拾》这样的佳作。他给社会奉献了精神食粮,给后人留下了宝贵财富。我从他的作品中,充分感受到了思考的魅力,享受到了思考的乐趣。读者诸君以为如何,无须我赘言,大家自去欣赏。谨以浅见,抛砖引玉,勉为代序。

(作者:原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荆门分院院长、荆门市社科联主席、荆门市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主任。)

(文棚以散文为主的共享平台,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读者转发和欣赏。“写手”栏目面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写手”栏目发表的稿件,当月阅读量达到1万次,编辑部打赏50元;达到2万次,编辑部打赏100元;达到3万次,编辑部打赏150元。请一投一稿, 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文责自负。非签约作家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账号。)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彭晓剑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人都在“卷”英语,因为......
推荐 12058人浏览   2024-03-27
港深中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联盟成立
原创 9378人浏览   202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