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筠子‖城里的花屋(散文)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0-07-07

幸福花屋 

秋哥在城区的市场里经营着一家“幸福花屋”,有一群喜欢园艺和植物的人,经常聚在一起,共同温暖着这座博爱之城。在繁忙都市中,形形色色的人们,生活在各自的轨道,“你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你,我们只是陌生人”,也许某一天会突然相识而成为朋友。

“这是来自云南的多肉,状态可真好呢!”“露养的老桩,皮实啊!”“终于度夏成功了,多肉长势旺盛。”此时正值墟日,秋哥的花屋周围人声鼎沸。“肉友”们把“幸福花屋”围得水泄不通,秋哥站在花屋中间,神情淡定地回答着“肉友”们的问题。秋哥大约四十来岁,儒雅的脸庞,头发梳得很整齐,显得文质彬彬;脸上总是挂着腼腆的笑容,胸前斜挂着一个黑色的小皮包。

花屋在市场入口显眼的位置,面积是众多花档中最大的,陈列架上分层次摆设各种多肉植物。“多肉类植物有成千上万种,按照多肉的习性分为夏季生长、冬季休眠的夏型种和冬季生长、夏季休眠的冬型种。不同类型多肉需要的阳光、浇水时间及次数都有不同。”秋哥对多肉的品种、生活习性以及各种养护知识都十分熟悉,总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江西农村长大的秋哥原先并不是学园艺,也没从事过园艺行业。由于家里很穷,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他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一所小学当语文老师。

2005年春节过后,秋哥的弟弟与村里几个年轻人来到中山,租了几亩农地种植兰花。2010年夏天,秋哥辞职,也到了中山。在弟弟的帮助下,秋哥在城区市场开了一间花屋,专门销售兰花和多肉植物。

2015年是多肉植物市场最火暴、最疯狂的时候,秋哥与时俱进地创新营销手段,借助弟弟大棚种植的优势,通过互联网销售多肉植物。他还专门建立网站介绍多肉知识,在互联网营销时代,顾客流量是生意的核心,稳定的顾客群,为花屋带来可观的收益。

随着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追求美好家居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多肉景观设计渐渐走进普通家庭的庭院。对于多肉组盆而言,植物品质、品相最重要,容器搭配、组盆能力也不容忽视。组盆技巧很有讲究的,必须从颜色搭配、花器选择、构图、养护等方面增强提升设计档次。“就如同音乐要有节奏感一样,组盆同样需要节奏感。近似色平和、相反色跳跃,植物高低错落、延伸、疏密,盆器的材质等都能影响组盆作品的整体感官,达到或清新或明艳或粗犷的效果。”秋哥对多肉组盆研究越来越感兴趣,设计水平也不断提升。

秋哥从一个老师到投身园艺行业,职业角色转变很大,经营花屋的工作也十分辛苦。每天不管风吹雨打,都要起早摸黑去照顾植物。但这是他喜爱的行业,既然选择了这一行,不管前路有多艰难险阻,都必须坚持走下去。自小体弱多病的秋哥还坚持练习太极,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在身体与内心取得一种平衡。秋哥总是说:“人生太多东西是不能用金钱衡量,人活在世上,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诚恳待人,诚信做生意,日子也会越来越好的。”

秋哥每次完成一个植物景观作品,得到客户的认可和赞许,心里总是充满喜悦和欢乐,同时信心满满地期待着下一个作品更加优秀。他坚信,美好幸福的生活,一定要靠自己亲手创造!

在秋哥的鼓励和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穷乡僻壤的山里走出来,从事花木种植行业。他们一边学习专业知识,一边做生意,用自己辛勤劳动发家致富;赚钱以后,回到家乡,建起一幢幢新房子,让父母孩子都过上了好日子。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财富是靠打拼积累的。”这也是秋哥最近常用的口头禅。

(文棚以散文为主的共享平台,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读者转发和欣赏。“写手”栏目面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写手”栏目发表的稿件,当月阅读量达到1万次,编辑部打赏50元;达到2万次,编辑部打赏100元;达到3万次,编辑部打赏150元。请一投一稿, 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非签约作家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账号。)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曾淑花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