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华‖端午情思(散文)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0-07-01

端午情思

昨天还说,衡阳的雨下到哪里去了,今天老天爷似乎有点不好意思,居然就大雨滂沱,狠狠下了一场端午水。对于“端午水”,一直不明白所为何来。按理说叫“雨”才是中国人的习惯,那为何端午的雨却偏偏叫“水”呢?

问了一下百度,得到这么一段文字:端午水,也称作龙舟水,端午水的成因与南海冬夏季风的交替密切相关。每年端午节前后,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形成高空槽和中低层切变线等天气系统,从而引发大范围、连续性的暴雨天气,故称"端午水"。

我终于有点明白。雨,是为天地万物生长而下的,所以有“细雨润无声”一说,它展现的是滋润万物的能量;而水呢,则有成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意思就是说,水是雨的集合,聚小成多,便有了可“载”能“覆”的力量。

从端午水又叫龙舟水来看,端午是与龙舟挂钩的。如果端午前没有大范围、连续性的暴雨天气,就会江河水流枯竭,自然地也就划不成龙舟了。可以想见,在古代的中国,端午节里看不到龙舟竞渡的沸腾场面,听不到声韵铿锵的热闹锣鼓,那该是一件多么无趣的事情啊。

家乡的归阳镇,湘江依镇而过,江面浩瀚,水流平缓,最是适宜龙舟竞渡了。正如著名诗人于沙所写《端午即兴》一诗描绘的那样:“端午节日情无限,龙船载诗吊屈原。三湘四水齐竞渡,千秋万代永流传。”所以,每年的端午龙舟赛成为了民间最大的赛事。

虽是祁东人,但真正去归看龙舟竞渡,只有一次。那是二十余年前一个下着小雨的端午节,我站在镇政府门前的老槐树下,放眼一望,湘江两岸人山人海,人们撑起五颜六色的伞,再加上宽阔的江面,顿生一种气势磅礴的豪情。此时,早有八艘披红挂彩、龙头高昂的龙舟,待命江中。每条龙舟上的人,都是不同颜色的服装和头饰,他们或执木轻划,赛前热身,或敲锣打鼓,互比声威。待得岸上鞭炮“噼里啪啦”放尽,再听一声“砰”的信号枪响,锣鼓声骤然急促,舟楫一齐带着节奏猛划,便看见八条龙舟如箭矢般逆流迸发。两岸的人也一齐发力呐喊:“加油!加油!”,很多人已顾不得细雨霏霏,将伞收起,握着伞把,将伞尖猛地往地上顿。一时声浪雀起,与密集的锣鼓声合着节拍,排山倒海一般“推”着龙舟浪遏飞舟奋勇向前。龙舟过处,浪花飞溅,后面还拖着长长的水纹,煞是壮观。只是几分钟,原来整齐划一的八条龙舟,队形便显出前后参差来,这时的锣鼓声和呐喊尖叫声,更是呈扫荡之势,将整条湘江都激活了,看那阵势,仿佛就要变成一条腾云而起的飞龙。

后来,我听归阳的人说,端午划龙舟,既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更是对一年风调雨顺的企盼。“端午水,龙舟水”,能划龙舟的年,必定是雨水充足之年,所以自古以来就在当地形成了端午节龙舟竞渡的风俗。即使是某年没有“端午水”,使江面变得狭窄,他们也要选一处水深的河道,举行一场小规模的赛事。“这就好比是冲喜呢,龙舟一开,老天爷总是要给点面子的,多多少少都会给我们补点‘龙舟水’嘛!”去年端午节,我随县里的摄影家们去归阳采风,当地一位老农这样对我说。当天,因为呈报程序的问题,原定的赛事被取消,虽然因没有看成龙舟竞渡有所遗憾,但是听了状元桥和老槐树的神奇故事,体验了数百年老街的历史风情,参观了水电站气势宏伟的现代设施,我们还是收获满满的。

与其他赛事不同,龙舟竞渡得胜者并没有什么奖品,有的只是披红戴花的荣耀和在以后日子里的传说。当然,还有对历史文化浓浓的热爱,对美好生活深深的眷恋。

(文棚以散文为主的共享平台,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读者转发和欣赏。“写手”栏目面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写手”栏目发表的稿件,当月阅读量达到1万次,编辑部打赏50元;达到2万次,编辑部打赏100元;达到3万次,编辑部打赏150元。请一投一稿, 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非签约作家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账号。)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彭晓剑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