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梅燕‖黑夜总被照亮(散文)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0-06-28

黑夜总被照亮

思虑再三,我还是给霞姐发了条信息,告知她我家公的造瘘口周围皮肤长了肉牙,我无能为力处理,向她寻求帮助。信息发完,我内心忐忑,知她孩子尚小,身体抱恙,为自己一再打扰她深感不安。 她此刻就像我唯一能寻求得到的稻草,除了彼此相熟之外,更因为她的专业让我折服,我相信她的判断,也知道她能给予得了我最需要的帮助。

在人民医院门诊五楼,当那个眉眼清秀、笑意盈盈,穿一身浅绿色护士服的文洁姗姗向我走来时,我觉得她像一束光,照亮了我们的黑夜。

文洁是霞姐的同事,在自己休息的这一天,因霞姐的一个电话,就来给予我弛援,这让我的感激无言以报。

而这样麻烦她们,已经不是一次,而是好多次了。我在很多个深夜给过霞姐电话,她温暖,善良,美好,如同春风,抚我烦躁与焦灼,每一次都能给我有效的指导。实在是我做不来,就找人给我帮忙,这种情义,很难回报。而我所遇到的问题,不是家公造瘘口的底盘贴不住,袋挂不稳,就是术后的肠造口水肿、出血,遇到一个问题,就找一次,然后解决。总会有新的问题出现,就像在努力维修的一台老旧机器,为了维持正常的运转,我们竭尽心力,也疲惫不堪。可想到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家就是完整的,温暖的。那么再多的不堪过后,还是可以迎来温情、暖心的平常日子。

所幸,我们没有放弃努力,也没放弃寻求专业的帮助,因有了这一次切身的体会,对每一个科,每一个专业的同行,心存敬意。更理解科室细化的意义,更尊重专业素养。因为同为医护而我们不懂的背后,肯定是别人浸泡过无数汗水的付出和时间的经验积淀。

我也不敢去探究和想象,那些不懂得这些术后护理,又无法及时找人询问去解决问题的病人,会面对着怎样的困惑和绝望。人生不易,生命无常,在时间的轮回里让人充满悲悯,而我能做的,是尽自己的所能和善良,给予呵护。

感谢我的好邻居贞哥,把霞姐介绍了给我。犹记得当初心急火燎去找她时,那个固执不肯手术的老人,躺在病床上抵抗疼痛,恐惧和未知的命运过了一天一夜。他固守在自己的认知里,不接受任何医生和家人的意见。当霞姐见到我时,拿起一张纸,简单画了一个肠道的图,然后深入浅出地讲了手术的利和不手术的弊,当我也拿着图,和那个脸色苍白、痛得有气无力的老人复述时,他放弃了自己的顽固,终于愿意被推进手术室。

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他的生命有些飘忽不定,让人揪心不已。都说医院是检测人性的一个地方,检测家人,也检测医护。我们的幸运在于,遇到了最温暖有爱的一群人,霞姐、文洁、余敏、黄医生、郭主任……他们共同把一个生命垂危的老人挽救了回来,并给予了精心照料及术后精确的护理指导,才有现在这个气色不错的老人。他现在能逛公园,会继续煮饭,炒一手好菜,能煲靓汤,每天还会无数次催促孙子起床去上学,于我们家来说,日子又恢复到平常的幸福。

文洁帮忙处理完伤口,叮嘱我周五再带家公去找她换袋。她很忙,却愿意给我无私的帮忙。和我闲聊时说起她前不久生病的母亲,她也同样经历过的艰辛,我们都颇有感触,能好好活着不是易事,总觉得生命应该被珍视,为人子女,我们都在尽自己的能力来给予和陪伴。

当我到停车场时收到文洁发来的信息,她说,喜欢我这样的一家人,给过她很深的感触。我站在六月的阳光里,泪盈眼眶。我想假如能有让人触动的地方,就是那一分不放弃和尽心尽力的善良吧。

相信每一个经历黑夜的人,都更懂得生和爱的意义。感谢那些陪伴我们走过黑夜的温暖,那些人性的灯塔,永远照亮,永远被铭记。

(请勿微信投稿!文棚是一个以散文为主的共享平台,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读者转发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当月阅读量达8000次,编辑部打赏100元/篇;16000次,则打赏200元/篇。请一投一稿, 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非签约作家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账号。)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曾淑花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