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立新‖大禹命运的“朴拙讲述”(评论)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0-04-15

用苦难雕凿心中的英雄
——评远人《沧海蛮荒:九州共主大禹》

大禹这个人物,对于一般读者而言,是一个真切而邈远的存在。

启蒙之初,“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就已经深深镌刻在了我们的脑海,成为古圣先贤舍小家为大家的典型事例。然而,大禹治水的故事毕竟太过遥远,遥远到只剩下一个古老的传说,可资考证的文献和实物太少。因此,在我看来,还原大禹治水的波澜壮阔的一生,是一个几乎没有办法完成的任务。

历史小说不同于历史著作,历史著作是建立在文献与实物考证的基础之上的严谨推论;也不同于小说,可以依据作者自己的逻辑天马行空,自由发挥。它必须遵重基本的历史事实,同时又要尽力开张自己的想象,将历史人物放到彼间的特定背景之下,依据人物自身的内外两个逻辑,来设定故事的情节走向,丰盈人物的血肉之躯,注入自己对历史、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认知。

所以,很自然地,在拿到远人兄的新作《沧海蛮荒:九州共主大禹》之后,我没有急于开卷,而是先自私地在心里存了两个疑问:一个依傍极少的历史人物,甚至可能是神话人物,真的可以凭作家一己之力铺张成洋洋38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一个以写诗为主业、对语言的锤炼追求到极致的人,真的可以舍弃对语言、意象、自我情绪的迷恋,转而站在读者的立场,充分满足读者对历史奥秘的好奇心、对故事情节的天然爱?

在接下来的72小时里,我摒除一切杂念和干扰,沉浸在这38万字当中——更准确地说,是沉浸在作家所建构的特殊艺术世界中,跟随着主人公大禹命运的起伏沉浮而喜忧惊惧。这真是一趟奇幻的穿越之旅,时空切换到了远古的部落时代,天下尚未真正一统,文明已经悄然萌芽,人力与自然的矛盾到了必须展开对决的地步。时代呼唤着真正的英雄人物,一个能凝聚起众人的智慧与力量,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开山豁土,导流疏洪,为万民争得生存空间的救世主式的英雄。生存还是死亡?每当历史走到紧要关头,这个问题就成了时代最为紧迫的命题,而能够奏响救亡图存的最强音的,只能是那个被时势所选择所创造的英雄。我不知道写大禹是作家本人的主动选择还是被动接受,我只知道湘人素来霸蛮好勇,多情重义,或许在他们血液就一直流淌着英雄的基因,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就始终住着这样一个英雄。与其说他在还原历史,还不如说他在雕凿自己心里住着的那个英雄。

用什么来雕凿?那就是苦难这把凿刀。正像孟子说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作家挥舞着他的凿刀,在文命(本名“禹”)的身上刻下一道道伤痕。幼年在汶山被洪水围困,尽失家园,被迫四处逃难。辗转到尖山之后,父亲鯀治水不力被囚羽山,和九婴闯山欲救出父亲,孰料父亲竟被后羿射杀,眼睁睁看着父亲死在自己怀中。母亲脩己因思念过度,淋雨生病,听闻死讯,精神支柱倒塌,也在怀里咽了气。在茫茫沧流中,洪水暴涨,船队船毁人亡,几欲为洪流溺毙。巍巍不周山下,遭共工算计,山崩屋焚,险乎命丧敌手。劈山导流,悬崖凿石,失足无处觅尸骨。封豕作乱,身囚石室,刀矛无眼成孤魂。熊衣惹祸,情海翻波,枕边人成崖下鬼。兄弟背叛,贼子猖狂,羲由妹殉情自戗。这一道道伤痕,刻在文命的身上,也刻在读者的心上,让人有一种掩卷恸哭的凄伤。

伟大的作家都是残忍的,残忍到让人不忍直视而又无可回避。伟大的作家也都是仁慈的,仁慈到恨不得把自己的热血全都输入到笔下的人物体内,替他延续多舛的生命。尧舜的重托是输血,父母的叮咛是输血,妻儿的景仰是输血,部属的鼎力是输血,万民的期待是输血,甚至,连作家自己都要时时钻进文命的体内,在每一个风雨飘摇的孱弱关头,一次次地为他加油打气。我不知道文命是不是作家最喜欢的人物,但毫无疑问,他是本书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灵魂人物。能否塑造一个立体的、多面的、复杂的、丰满的、有深度、有厚度、有高度、更有力度的文命也毫无疑问是评判本书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事实上,作家不仅仅写出了一个极富震撼力的文命,甚至他笔下的每一个次要人物,都有一种叫人过目难忘的魅力。不必说心性高傲、争强好胜的九婴,也不必说敢爱敢恨、敏感多疑的女娇,单是封豕这样一个小跟班,就有许多耐人琢磨的东西。

如果说人物是经,那么故事就是纬。人物不是概念的人物,而是活在故事里的人物。作家以大禹治水,以人与自然的矛盾为主线,将丹朱与虞舜的政权继承矛盾、平阳与三苗及水正部落的央地矛盾、大隧与封豕的部落内部矛盾、后羿和冯夷的情敌矛盾等等一切故事要素,巧妙地编织在一起,丝丝缕缕,千里伏线,绾合自然,令人拍案叫绝。作家特别钟意24、7之类的数字。在他看来,一天24小时,一年24节气,人伦二十四孝图,《道德经》24章;音分7阶,文有7体,丧祭7日为期共7轮,昆德拉的长篇皆为7章:冥冥中似乎蕴藏着某种不可泄漏的天机。全书共24章,每章7节,页数控制在15页左右,章题简明精要,情节跌宕起伏,节奏张弛有度。作家熟谙中国读者的阅读偏好,借鉴传统章回体演义小说的技法,在每章的结尾,留下一些勾人魂魄的“梗”,令人手不释卷,欲罢不能。

最后不能不提的是,虽然诗人的语言修为早已达到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但他极力克制着自己的语言技痒,以极朴拙的方式讲述着这个古老的故事。即便如此,我们在阅读这部书的时候,还是能感受到湘楚古风、风骚遗韵。

事实证明,对于一个成熟而有追求的作家来说,我在开卷之前的所有忖度和怀疑都是多余的。

》》》链接

远人

远人 ,20世纪70年代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7岁发表处女作,有诗歌、小说、评论、散文等数百件作品散见于海内外20余家报刊及数十种年度最佳选本。出版有长篇小说《伤害》《秘道》《预感》,散文集《河床上的大地》《真实与戏拟》《新疆纪行》,艺术随笔集《怎样读一幅画》《有画要说》《画廊札记》,人物研究《凡·高和燃烧的向日葵》,诗集《你交给我一个远方》等,主编出版《21世纪的中国诗歌》《当代中国生态文学读本》(丛书)。

(请勿微信投稿!文棚是一个以散文为主的共享平台,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读者转发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当月阅读量达6500次,编辑部打赏100元/篇。请一投一稿, 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非签约作家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账号。)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曾淑花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人都在“卷”英语,因为......
推荐 12220人浏览   2024-03-27
港深中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联盟成立
原创 9496人浏览   202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