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老战士高炎回忆入朝作战经历:寻找补给时险些牺牲
栏目:推荐 来源: 发布:2020-10-27

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并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在这场伟大的战争中,志愿军被称为是“最可爱的人。”10月24日上午,记者在五桂山长命水村,采访了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高炎老战士,一起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重回炮火连天的战场。

“做了一名人民解放军该做的事情”

“我15岁的时候就入伍当兵了,当时的个头还没有枪把高。”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高炎仍然清晰地记得70年前发生的事情。当地的村志仍保留着高炎1946年入伍时拍摄的一张照片,虽然有些模糊,但仍看到年轻时候的他浓眉大眼,目光炯炯,精神气十足。

据当地村志记载,高炎于1946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并先后在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16医院、华东军政大学、中央军事学院任职看护员、司号员。1953年5月,22岁的高炎服役期满,本应复员回家的他却选择了继续留任,并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成为了一名坦克兵。“当时也没有想太多,只是做了一名人民解放军该做的事情。”高炎回忆到。

寻找补给时差点失去生命

1953年5月,高炎跟着大部队一起向北行进,来到了朝鲜。当时,抗美援朝战争已经临近尾声,高炎跟大部队来到朝鲜后,主要帮助朝鲜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由于人生地不熟,高炎和战友在一次寻求补给的过程中差点失去了生命。“当时天气冷,道路滑,我们几个战友开车去山上砍柴烧火,但没想到一下子翻车,整辆车从山上滚落下去,还好摔落到一块湿软的稻田里,战友们才保全了性命。”高炎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至今仍然心有余悸。

而与朝鲜人长时间的相处中,高炎还学会了一些朝鲜语的发音,“阿巴几是父亲,阿玛尼是母亲”,高炎笑着说道:“我们当时每一个连里都配了一名翻译,学了这些基本语与当地人沟通起来也方便。”

教育三个子女成长成材

1953年7月,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5年3月,高炎从朝鲜撤回中国,并在广州番禺参加了集中学习,为转业任职做准备。同年5月份,高炎回到了故土中山,之后先后在中山百货公司、中山县税务局、中山石岐氮肥厂(后改名为中山凯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任职,1991年退休。

“我出去当兵的时候还是一个小孩子,回来的时候已经大不一样了,村里很多人都不认得我了,以前熟悉的街道也换了模样。”高炎感慨道。因为经历过战争年代,高炎格外珍惜现在的和平,并重视对于子女的教育。在他的教育下,几个子女都成长成材了。其中,高炎的大儿子高志良现在是长命水小学校长,经常义务对学生进行辅导,并致力于开展关爱下一代工作。

“我时常这样教育他们,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建立在一代人的牺牲和奉献上,一定要努力学习,好好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那一代人的牺牲和奉献。”高炎铿锵有力地说道。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李鑫
◆图+,视频+/记者 黎旭升
◆视频后期/ 冯明旻
◆编辑:袁凤云
◆二审:彭晓剑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人都在“卷”英语,因为......
推荐 10399人浏览   202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