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产业兴城”历史新篇 ——二论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
栏目:推荐 来源: 发布:2020-10-22

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提出,实施重大平台“头号工程”,瞄准未来5—10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谋划布局七个重大平台,通过做大增量、盘活存量、改造升级,努力实现新增一个产业中山、改出一个产业中山,奋力再造两个产业新中山。这是中山市首次把打造重大平台提升到“头号工程”的层面,也是近年全市性报告中首次出现“产业中山”的提法,充分体现了这一举措的战略意义。

01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

产业中山,题眼在“产业”。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一个重大支柱产业,不仅可以创造财富、促进发展、带动服务、惠及民生,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还能成为一座城市的标志性名片,是“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综合体。

经过40多年发展,中山积累形成了扎实的产业基础,拥有电子信息、电气机械、五金制品、灯饰、家电、家居等多个优势产业。但与此同时,中山市产业发展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工业门类齐全但单项不突出,产业总体上不具有不可替代性;传统特色产业竞争力弱化,转型升级成效不明显;战略性新兴产业没能挑起大梁,关键领域“缺芯少核”;存量、增量企业“星多月少”,缺少可以接纳大产业大项目的重大平台等。我们要扪心自问的是,在参与“双区”建设、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使命召唤下,以中山现有的产业梁柱,能否撑起城市高质量发展未来?与顶着新经济光环的“数据之都”“VR之城”“芯高地”“互联网小镇”等产业载体相比,谁能代表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方向?

当今科学技术迎来成果转化的勃发期,往往一项技术、一个团队,就可让产业“无中生有”,引燃该领域的“爆点”。有的城市依靠天时地利、资源禀赋捷足先登,有的城市凭借眼光胆识,通过风投对赌实现逆袭。前几年,处在深中通道风口的中山,也备受外界瞩目关注,但我们没有抓住机会,最后房地产上去了,而产业没上去。现在距离深中通道通车的时间窗口已经很窄,我们再不辍食弃餐、奋袂而起,等到利好出尽、过道坐实,再想回头已经无路可走。只有加快推动新一轮的产业兴市,让高质量发展脊梁傲然挺立,中山才能在未来区域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02


构筑支撑中山中长期发展核心载体

产业发展离不开平台支撑。没有重大平台,产业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纵观湾区兄弟城市,无不把打造重大平台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举措。东莞有松山湖高新区、滨海湾新区,佛山有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惠州有大亚湾新区、潼湖生态智慧区,珠海有横琴新区、珠澳跨境工业区,江门有大广海湾经济区、银州湖高新区,等等。中山要引进大项目、招徕大企业、形成大产业,亟需解决接纳能力问题。按中山市招商标准,百亿级工业项目落地至少需要1500亩连片工业用地,再考虑上下游产业链配套,单个项目总占地面积要2000亩以上,而目前全市连片超过2000亩的平台少之又少;极少数有条件的园区,也没有整体规划、连片开发,说“低效”不至于,说“成势”则不沾边,甚为可惜。

这次市委全会着眼顶层设计,重构全市重大产业平台布局。新划定的七大平台总规划面积超过470平方公里,相当于四分之一个中山的超常体量。此去华山一条路,就是要高标准谋划打造若干万亩级产业发展平台,构筑起支撑中山中长期发展的核心载体。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宁可现在过苦日子,不要未来过难日子”,要几年、十几年如一日地积蓄动能,耐心引育能够“以一当百”的重大产业项目。

03


“中山路”将会越走越稳越拓越宽

打造产业平台,不是在纸上随便一画、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需要解决土地、资金、项目以及诸多体制机制问题。全会审议的《中山市重大产业平台划定实施方案》意见稿,以全市“一盘棋”和跨镇街统筹为主脉络,确立了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划定方案、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等。期待通过“三年定格局、五年大突破、十年成示范”的具体行动,一条条“黄金跑道”逐渐铺设成型,标杆性重大产业项目纵横驰骋的愿景,能在下一个十年里照进现实!

一座城市的未来,比她的当下更重要。但把握不住当下,美好未来不会自动到来。中山重构空间、重塑格局之路,同样要兼顾眼前与长远。即便前方荆棘满途,只要有了铁的决心、铁的意志、铁的行动,“中山路”一定会越走越稳、越拓越宽!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本报评论员
◆编辑:蓝运良
◆编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市2024年中考招生方案出炉
12675人浏览   202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