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百千万工程”| 虎逊小学 屈可馨《青石板上的“新针脚”》
栏目:香山少年报 来源:香山少年报 发布:2025-07-17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青石板上的“新针脚”

中山市沙溪镇虎逊小学  五(4)班 屈可馨 

七月的风,像是大自然的低语,轻轻诉说着古老而动听的故事。时光如流沙般漫过沙溪镇的地标石碑,让这座古镇熠熠生辉。它任岁月在青石板上刻下沧桑,默默承载着祖祖辈辈披星戴月的记忆。那时的年轻人,多是低头弯腰走出故乡,为生计奔赴远方。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百千万工程”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沙溪镇高质量发展的前行之路,更如春日和煦的暖风,唤醒这片土地,更唤回了曾远离游子。他们带着闯劲回来,用缝纫机踩出牛仔裤的纹路,用针线缝缀起T恤的图案,让“中国休闲服装名镇”的名号再响亮起来;他们架起手机,用镜头记录着从“制造”向“智造”的转型升级,万家灯火里的欢声笑语,弥漫凉茶清香的古街,狮滘河畔的晨雾与晚霞。他们把家乡的日常变成鲜活的故事,通过网络传到更远的地方。

同时,这股蓬勃的力量也浸润在校园的时光里,它如同一位款款而来的智者,将希望的种子播种在我们青少年儿童的心田里。记得那一天,老师带领我们来到濠涌村的围墙下,用七彩画笔在斑驳的墙面上绘画勾勒。太阳当空,虽然汗水浸湿了校服,但看着一道道色彩在墙上生长,每个人的心里都盛着透亮的欢喜。还记得在沙溪“四月八”的民俗活动上,老师傅头顶三十多斤的鹤头道具,身披彩羽鹤身,在人群中腾挪跳跃,那股藏在筋骨里的民族骄傲,被老师和摄影师定格成永恒。后来,版画社团的我们把这画面一笔笔刻进木板,再蘸上油墨拓印。当跃动的鹤头、威严的龙头在纸上显现时,教室里的惊叹声里藏着我们对文化最鲜活的自豪。

“百千万工程”的意义,或许就藏在这些细节里。它让文化走出玻璃柜,不再是冰冷的标本;老人坐在门槛上讲的古老故事,是活着的历史;年轻人直播间里的家乡推介,是流动的传承;而我们的画笔与刻刀下的创作,是生长的希望。

指导老师: 金丽娜


编辑 汪佳  二审 陈彦  三审 江泽丰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