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人大“五维监督”助长者乐享幸福“食”光
栏目:法观中山 来源:中山+ 记者 高倩荷 徐钧钻 见习记者 方馨娉 通讯员 罗宇峰 发布:2025-09-08

“做好‘一老一小’工作,是彰显社会良心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检验我们人大时代作为的重要价值取向。从去年起,中山人大就把推动香山长者饭堂建设和关爱困境儿童成长列入跨年度锲而不舍监督问效的重要议题,这也是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多次来中山调研跟进的指示要求,今天听取审议政府的专项工作报告,是对香山长者饭堂建设成果的一次阶段性检阅。”期,中山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召开,会议专题听取审议《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香山长者饭堂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分组审议中,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开宗明义,“我们欣慰地看到,通过建立健全‘政府统筹、多元参与、分层分类、保障基本、精准施策’的工作机制,这一民生工程正从‘有’向‘优’进阶,守护了成千上万长者的幸福‘食’光。”

协同发力构建“六位一体”助餐服务体系

近年来,中山市政府创新构建了包含建设运营、适老化改造、供餐配餐、膳食营养、星级评定、志愿服务在内的“六位一体”老年助餐建设运营服务体系,推动“香山长者饭堂”品牌标准化、规范化发展。2024年8月,“中山经验”在全省深化“长者饭堂”建设工作推进会上作重点推广。

布点优化与服务供给双提升。锚定“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目标,2024年底以来,根据实际情况,中山对全市256家长者饭堂实施“撤并提质”优化,目前保留规范运营的“香山长者饭堂”134家,其中综合服务点(含现场制餐、堂食、外送功能)和村(社区)便民助餐点各67家。2025年上半年供餐量达近70万人次,同比增长24.15%,服务覆盖持续扩大。针对农村助餐服务短板,中山市将其纳入“百千万工程”重点村居建设工作,推动20个重点村探索互助模式。如东凤镇“农村邻里助餐机制”通过财政补贴引导邻居为独居老人供餐,有效破解农村人口分散、配送成本高难题;同时联动“饿了么”等平台覆石岐、东区、坦洲3个镇街专业配送,“双百社工+网格员+志愿者”爱心送餐队伍则为行动不便老人打通“最后一公里”。

标准规范与监管保障双强化。在服务标准化方面,民政、住建联合编制助餐场所建设及适老化改造导则;卫健部门组织三大医院及疾控中心专家制定膳食营养指南,开展现场营养指导与食品安全监测;人社将饭堂厨师纳入“粤菜师傅”培训体系,今年新增4家高品质饭堂,去年底以来完成3家星级饭堂评定。

监管体系上,建立“综合监管+分类分级+社会监督”三维机制:2025年以来,民政、食监、消防等部门检查长者饭堂100家次、供餐单位12家次,开展食品抽检590批;星级饭堂全部纳入“互联网+明厨亮灶”监管;依托12345热线畅通投诉渠道,民政常态化开展陪餐及满意度调查,财政每年进行资金使用绩效评估。

市人大专项监督组前往火炬开发区博凯社区,深入检查“香山长者饭堂”的建设情况。通讯员 罗宇峰 摄

多元筹资与资源整合双发力。创新“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共“五个一点”的多元筹资机制,2024年以来累计投入超1600万元。其中,建设补助221.66万元(社会捐助占84.62%)、用餐补助1381.31万元(市镇财政占57.97%、镇街慈善资金占42.03%)。同时,整合闲置物业、社区服务设施、养老机构等公有资源建设饭堂,并通过税费优惠、形象提升等举措吸引61家市场餐饮主体参与运营,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人大“五维监督”护航破解民生堵点

“关爱‘一老一小’,要雪中送炭,也要锦上添花。”秉持这一监督理念,中山市人大常委会以“项目化谋划、清单化推进、节点化管理”开展专项监督,通过“专业带动、机制保障、纵深推进、跟踪问效、研判同步”五维举措,推动助餐服务从“覆盖”向“精准”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米雪梅在大涌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长者饭堂进行调研。通讯员供图

一方面通过“专业赋能+机制保障”夯实监督基础。2024年底,组建全市首个民生领域人大代表专业小组,12名成员涵盖智慧菜市场开发、配送检测、餐厅运营、疾病预防等领域,为监督提供专业支撑。随后,印发《社会民生领域专项监督检查工作计划》,建立市镇两级人大联动机制,形成专项台账16份,确保监督有序开展。

另一方面通过“纵深推进+跟踪问效”强化监督实效。构建“驻点检查+交叉检查+重点督查”立体化监督格局:2024年12月—2025年3月,专业小组成员对星级饭堂开展2轮驻点检查;4—5月,由常委会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率队开展交叉检查;6—7月聚焦石岐、民众等镇街非星级助餐点开展第4轮督查。建立“双月反馈”机制,每2个月向职能部门反馈监督意见,由民政局牵头整改并报送进展,累计推动解决问题20余项。

中山还通过“调查研判+协同发力”破解关键难题。联合红十字会等部门开展调研,摸清政府投入、社会捐助及慈善资金使用情况,有针对性地推动有关工作改进。

靶向攻坚补短板迈向“综合养老+”新图景

针对当前存在的城乡供需不平衡、精细化服务不足、可持续运营压力等问题,在人大监督推动下,中山市政府正以问题为导向,从政策、服务、产业三方面发力,推动长者饭堂从“单一助餐”向“综合养老枢纽”转型。

其中聚焦供需平衡,破解农村服务瓶颈。一方面,扩大农村助餐覆盖,推广“邻里互助”“搭伙用餐”模式,依托专业物流完善配送网络,创新“外卖员公益配送积分兑换”机制;设置公益岗位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及低龄老人参与服务,构建“互助养老”生态。

市人大代表黄美棋小榄镇长者饭堂肥仔健烧味店服务点进行检查。通讯员供图

另一方面,精准对接特殊需求,集中摸排失能、高龄、独居老人送餐需求,确保2025年底实现“特殊困难老年人助餐需求充分保障”。

在提升服务精度,打造“助餐+N”场方面,深化“粤菜师傅”与饭堂融合,由名厨送教提升菜品质量;卫健部门按季节更新食谱,增加糖尿病、痛风等定制餐供给。完善市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拓展线上订餐、支付、评价及订单追踪功能,实现“一网申请、实时受理、统一反馈”。同时将饭堂打造为“社区活动大厅”,开展健康讲座、文艺演出、手工制作等活动,邀请老人参与居民议事,构建“助餐+康养+文化+基层治理”多元场景。

激活市场活力,增强可持续运营能力。一是优化补贴政策,探索差异化补助机制,避免“福利泛化”,引导老年人树立“花钱买服务”理念;二是支持连锁化运营,通过大数据监测提供需求预测,指导饭堂“错峰经营”,条件成熟的转型为社区食堂服务全年龄段;三是链接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资源,拓宽资金渠道,鼓励国有企业拓展老年助餐等银发经济业务。

联动产业发展,释放银发经济潜力。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制定配套引导政策,推动老年助餐与康复护理、农产品销售、文化旅游等领域融合。探索“香山文化+饭堂”“健康服务+饭堂”等特色模式,打造沉浸式文娱空间,以“一餐饭”带动养老产业发展,推动饭堂建设从“有没有”向“优不优”跨越。

火炬开发区博凯社区香长者饭堂里,长者们有序就餐。 通讯员供图

“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跟踪问效,推动政府把长者饭堂打造成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中山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从“解决吃饭难”到“守护幸福味”,从“单一服务”到“多元枢纽”,香山长者饭堂的升级之路,正是中山以人大监督赋能民生、以“小切口”推动“大民生”的生动实践,未来将为更多老年人托起更有品质、更有温度的晚年生活。


编辑 袁凤云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苏小红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原创 20907人浏览   2025-09-10
深读丨22位老师和1个学生的课堂
原创 18263人浏览   2025-09-10
南中城际最新进展!兴中站主体结构封顶
原创 16337人浏览   202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