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享会|真诚之花,创造我与学生的另一种可能
栏目:教育 来源: 中山市东凤镇西罟小学 李永幸 发布:2023-02-17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在教育路上,一切皆有可能,我们要相信老师,老师才会相信每一个孩子。真诚之花,可以创造无限可能。——题记       

寒假里,再次重读池昌斌的《另一种可能: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在书里,池老师用朴素的语言,用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真实呈现了他这个曾经被很多人界定为“不适合做老师”的人,如何从一所大山深处最偏僻的乡村庙堂小学出发,一步一步走来,成长为全国知名特级教师的另类历程。他以幽默风趣的文风讲述了他跨界成长的生动故事,阐释了他从教以来坚持理性、独立、开放、尊重、包容并贴近自然的教育理想。        

我被作者和学生之间温情动人,富有教育启迪意义的教育设计探索故事深深感动,他说,“只有给教师适度自由成长的空间,才能生长出一个个学生喜欢、充满教育热情与特色的个性教师。”我同意;他说,“所谓的问题儿童,很多时候都是成人思维在儿童身上的有罪推定。”我认可;他说,“作为教师,最重要的使命是让每一个学生拥有幸福、快乐、有尊严感的校园生活!”我深以为然;他说,“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就像一条条江河一样,从涓涓细流到大河东去,需要在顺应儿童天性的前提下,通过适度的教育干预,让他们得以自由地生长。”我赞同!        

好老师,首先是一个真实而生动的人。好老师,还要能“站在儿童的角度去倾听他们的故事,去感觉他们的喜怒哀乐,努力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池老师他就是。而我,也可以是!        

记得班上有这样一个孩子,沉默寡言,不爱热闹,不喜参与,静默如同一株安静的小草。我每次与他说话,他都不敢响亮回答甚至不敢回答,只能点头如捣蒜。其实,他跟随离异的妈妈转学来到这里,从小就害怕在生人面前说话的他,在新环境中更沉默了,甚至妈妈都怀疑他是失语了。我望着高高瘦瘦的他,微黄的头发,微张的嘴巴,微弯的身子,仿佛看到了一个小时候的自己,胆怯自卑,习惯了旁观者般感受学习生活,每次老师要我发言,我都如受惊的小鸟一般,那种恐惧心理多年以后还会若隐若现……这样的他,让我如何靠近呢?  

一个想法闪过脑海,我很想跟他聊天,但是我又怕吓着了他。“亲爱的小林,你好。第一次给你写信,因为老师很想跟你说悄悄话……”我留恋文字,就让心里话流淌在笔尖吧。班级大清洁,我写上一句“期待看到你劳动清洁的一面哦!”于是,我看见了他勤快擦墙拖地的身影;体育课,写上一句“听说多打篮球会锻炼人的思维呢!”于是我看见了他在篮球场上穿梭;班级诗歌朗诵,写上一句“你选的诗很有趣!”于是我看见了他在小组内认真练习读诗的样子;学校体育节,写上一句“每个人都有一个冠军梦!”于是我看见了他偷偷训练垒球的模样;小组设计元旦宣传报,写上一句“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长吧!”于是我看见了他努力出谋划策……       

慢慢地,他对我笑了,见面他会腼腆地跟我打招呼;他对我关心了,午饭看到我吃得少会小声说一句:“老师你吃那么少会瘦哦!”他与同学们相处融洽了,小伙伴的讨论他会争着发言了,玩新奇的游戏可以听到他爽朗的笑声……不经意中,小林变活泼了,变阳光了! 我用笔尖传情,悄悄打开小林的心窗。      

从教五年了,再重温这本书,内心温暖,好像找到了与池老师同频共振的感受,想起一个学生写给我的留言信,她说,“当我看到您时就觉得您与其他老师都不一样。您不像其他的老师一样严肃,您的脸上经常挂着那温柔的笑脸,让人觉得和蔼可亲。您不会像其他老师一样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儿女,而是当作朋友。您会把在学校遇到的一些事跟我们分享,我也会把您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一样把在学校发生的趣事跟您分享,时常会逗得您哈哈大笑,像一个小朋友一样。”那一瞬间,我忽然懂了,原来一颗贴近孩子的心,做孩子的心灵同龄人,有时真的胜比千言万语,教育就这样润物细无声。        

孩子成长需要有心人,走自己的路,找到真正的自己,从来不是简单的事。作为一名90后小学老师,我要更多实现与10后学生间和谐有效的交往,就必须应当站在新生代学生的思维立场上思考问题,观念上要实现从控制走向对话、从改造走向改善、从偏见走向欣赏的转变;懂往往比爱更重要,作为班主任,我要更深入了解人性,明白学生的需要。作为教师,我们无需总把自己摆在至高无上甚至不可侵犯的位置,这无形中让自己与学生有了距离感,我们要懂得以最真实的自我去面对学生,与他们分享自己的人生体验与思考,对他们施加教育的同时,我们也从学生的身上受到一定的教育及影响。后知后觉的我,突然明白了可以怎么做,应该怎么做学生才喜欢。        

于是,我经常给孩子分享心得,也给他们写信,送明信片。作为语文老师尤其又是做班主任,我要有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意识,善学、善思,用心耕耘,希望能一直保持一颗童心,用真诚之花浇灌孩子心田,创造我们的另一种可能。 

( 作者:中山市东凤镇西罟小学 李永幸) 

 


▲扫描二维码投稿 

▲欢迎入群咨询 

 


编辑 谭凯元  二审 唐益 三审 徐小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原创 10659人浏览   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