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职院:“双高”建设助推“双区驱动”
栏目:教育 来源: 发布:2020-01-23


办学15年来,火炬职院紧紧抓住国家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实现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火炬职院举行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启动仪式。

   引言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隆冬时节,人们很容易想到英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诗句。
伟人故里,桂山岐水,曾经创造了无数奇迹和辉煌的中山人民,正在奋力书写“踏雪寻梅”“化危为机”的春天诗篇。

1月19日召开的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描绘出一幅抢抓“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重振中山虎威、加快高质量崛起的崭新“时间表”和“路线图”……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肩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功能的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该如何“不负韶华”?

金猪辞旧,瑞鼠迎新。去年底被纳入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的火炬职院,以五个关键词晒出飘红成绩单。透过这五个关键词,可以聆听“双高建设”助推“双区驱动”的铿锵足音;透过这五个关键词,可以品读高职院校力促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山样本”和“火炬特色”。

   关键词  双高   
火炬职院正式启动国家“双高计划”建设

1月10日下午,火炬职院举行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启动仪式。该校党委书记林艳芬作动员讲话,校长叶军峰作主题讲话,离任校长王春旭、全体校领导和项目代表为“双高计划”揭幕。高职迈进“双高”时代,火炬开启激情岁月。

“成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是献给我校建校15周年的最好礼物!”林艳芬自豪地说,“双高计划”肩负着引领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使命,“双高计划”建设需要主动作为,统筹推进,充分激发发展和改革的内生动力,构建学校各部门多元参与、协同推进的支持体系,必须举全校之力,才能落实建设任务,她号召全体师生员工继续发扬拼搏精神、团结一致、全力以赴,早日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鲜明产教融合特色的全国一流高等职业学校。

叶军峰指出,国家“双高计划”的落地意味着高职教育从之前的国家示范(骨干)高职建设时代、“后示范”时代正式迈入“双高”时代,意味着学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他希望全体教职员工把握历史发展新机遇,以新的视野规划“双高”,以新的高度建设“双高”。 

   关键词  大满贯   
办学“三级跳” 囊括“国字号”

办学15年来,火炬职院紧紧抓住国家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实现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成为广东高职院校的一张靓丽名片,成为中山职业教育的领跑者。

据“高职发展智库”文章《实力派!历经国家三次重大定位,131所高职院校实现大满贯》介绍,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高速发展的历程中,国家依次启动了三轮重点高职院校建设。第一轮为2006年开始的“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第二轮为2015年开始的“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第三轮为2019年开始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火炬职院自2004年建校以来,从“国家示范、骨干校”到“双高计划”,在这15年的发展进程中,一路披荆斩棘,负重前行,牢牢抓住发展黄金机遇期,历经国家三次重大定位,实现“大满贯”。于2016年正式通过“国家骨干高职建设院校”验收,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于2019年通过认定,成为200所国家优质高职校之一;于2019年成功入选“双高计划”。

从跻身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到挺进国家优质校,再到成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火炬职院办学至今实现了三次历史性飞跃。

作为全国131所(共计1433所)“大满贯”高职院校之一,火炬职院实至名归——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C档)、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学校、国家“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探索”试点院校、“华南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实验基地”(全国唯一)落户学校,拥有4个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6个专业)、3个国家级生产型实训基地和1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一连串的荣誉,让刚离任校长王春旭激动地说:“火炬职院人如愿以偿,经常性熬更守夜、拼命工作,值了!” 


火炬职院双导师在企业生产一线指导现代学徒试点班的学生。

   关键词   高   
火炬职院培养的人才有“七高”

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颁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简称“双高计划”。这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大举措。 

2019年12月18日,教育部、财政部正式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名单,56所高职院校入选高水平学校建设,141所高职院校入选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中山火炬职院荣列其中。

中山火炬职院入选“双高计划”,到底“高”在哪里?对“双区驱动、重振虎威”的意义何在?

有一组数据和事实胜于雄辩。
该校“立足园区,服务中山,面向大湾区”,坚持“高(高端)、新(创新)、特(特色)、精(精品)”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全国高职教育界广泛认同的校企合作“火炬模式”。现有4个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6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9个省级品牌专业(其中一类品牌专业1个)、6个广东省优秀教学团队、3名省级“千百十”人才培养对象、6个省级专业领军人才、17门省级精品开放课程、3个省级协同育人基地、6个省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该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用人单位对该校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学生薪酬排名广东省高职院校前十。根据第三方权威性机构做的《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2019用人单位跟踪评价报告》《2018年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等显示:火炬职院走出的毕业生有“七高”。

 一是毕业生就业率高。该校近四届毕业生实际就业率(93.6、94.6、94.6、93.6%)均高于全国高职院校同期就业率平均水平(91.6、91.9、92.5、92.5%)。

二是毕业生就业薪酬高。近四届毕业生月收入(3687、3790、4206、4310元)呈上升趋势,均高于全国高职院校平均水平(3409、3599、3860、4112元)、全国骨干院校平均水平(3499、3715、3958、4211元)。

三是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度高。近四届毕业生的职业期待吻合度(49、52、53、52%)整体呈上升趋势,与全国高职院校平均水平(44、45、46、46%)、全国骨干院校平均水平(44、45、46、47%)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四是毕业生在中山就业比例高。毕业生绝大部分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其中一半以上在中山就业,在中山就业的毕业生70%以上在火炬开发区就业。2019届已就业的毕业生有98.1%的人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中山58.0%、广州11.6%、深圳9.1%、东莞4.8%、佛山2.4%)。

五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高。聘用过该校应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高达95%。其中,过半数(58%)用人单位对该校毕业生表示“很满意”,并且用人单位对该校应届毕业生的整体表现评价较好。

六是毕业生晋升率高。过去三年聘用过该校应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中,有82%的用人单位对该校应届毕业生有管理职位晋升。

七是用人单位聘用本校毕业生意愿值高。来该校招聘过的用人单位中,有97%的用人单位表示未来愿意继续招聘该校应届毕业生。

“我们办学的初衷和使命就是为国家重点战略和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叶军峰说。15年来,火炬职院累计培养了近4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其中,近2万人留在火炬开发区实现初次就业,近1万人在火炬开发区和翠亨新区企业技术和管理岗位任职,按平均每位高级技工每年创造200万元产值来计,该校毕业生为两区直接创造的总产值超过200亿元,而且将持续为“双区驱动、重振虎威”提供人才和智力双支撑。 

   关键词   融合  
“院园融合”“产教融合”特色路越走越宽

叶军峰说:“职业教育一定要走特色发展和差异化发展之路,一定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经过15年的努力发展,火炬职院探索出了一条“院园融合”的特色化发展道路。“院”指的是火炬职院,“园”指的是火炬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

一是对接产业群重组专业群,深化院园体系融合。对接园区包装、装备、健康、光电等产业集群,将29个专业优化为20个专业,重组5个专业群,并以此组建了包装、装备智造、健康产业、光电信息、财经商贸5个二级学院,以专业的优化重组主动适应园区产业转型升级,深化了专业体系和产业体系融合。

二是人才培养链对标园区企业生产链,深化院园标准融合。对标园区企业新需求、新设备、新岗位,及时将217项新技术、58个新标准引入教材和课程,并通过生产性实训校区和5个产业学院的真实项目让学生实操实训,深化了人才培养链与企业生产链融合。同时,与园区标杆企业共建7个产业学院,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

三是双创教育同频园区双创孵化,深化院园行动融合。与园区企业共建了22个研发中心和基地、6个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共同实施双创行动,面向中小微企业及其产业链,构筑以科技服务为核心的综合服务体系,孵化出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其中,联合光电前期利用该校50平方米的教室作为创业基地、中期与学校开展紧密的校企合作、后期联合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企业规模迅速扩张,在港交所上市,被中央电视台称为“隐形世界冠军”。

四是盘活区属国有闲置物业,深化院园资源融合。与中山火炬开发有限公司、中炬高新两家国有企业深化校企合作,联合建设第一和第二生产性实训校区,占地200亩,盘活14万平方米物业,引进34家中小企业,打造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生产销售、学习生活、创业孵化”与一体的产教深度融合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年产值近4亿元。

五是治理机制顺应园区经济运营模式,深化院园体制机制融合。成立由区管委会牵头的学校董事会,区主要领导任董事长,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副董事长,区属10大总(集团)公司任董事会成员单位,构建了非法人治理资源整合平台,深化了院园体制融合。此外,深化内部治理机制改革,将专业设置权和人财物配置权下放到二级学院,形成“一专业群一学院”的治理格局,简化审批程序,顺应中山火炬开发区“一产业集群一园区”的经济运营模式,强化“师资互聘、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机制保障。 

   关键词   科技 扶贫  
“第一生产力”推开脱贫致富门
 

2019年11月30日《【我爱我的祖国】中山教师梁东孝:6年扶贫路,他把“论文”写在大地,脱贫百姓当“评委”》被“学习强国”平台采用,成为当时火炬职院师生刷屏的视频。截至同年12月30日上午8点,点击量725万,点赞量2240,收藏223。梁东孝只是该校配合支持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一个例证。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建校以来,火炬职院分别以委派科技特派员、派遣援藏干部、送课进社区进企业等方式,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据三角镇东边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黄锦来介绍,黑鱼养殖在三角镇已有近40年历史,目前黑鱼年产量高达两万吨,产值超过3亿元。2013年之前,分散的个体渔农缺乏组织难以与现代化市场相对接,黑鱼养殖量大利薄。2013年4月,养殖户自发成立“东边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2014年黑鱼市场低迷,渔农出现“卖鱼难”, 合作社因此持股成立了一家食品公司,探索“农户+合作社+公司+市场”的经营模式,将养殖产业链延伸至深加工领域,但公司刚成立就遇到了尴尬。 

当时黑鱼加工只是利用了肉的部分,鱼骨、鱼鳞、内脏等副产物都是直接几毛钱一斤卖给别人做饲料了,生鱼利用率不高,加上产品单一,市场竞争力太低。火炬职院的科技特派员陈教授、吴博士及其技术团队帮他们解决了这些难题。前后开发了鱼柳、鱼肉片等十几种产品,其中“鱼骨豆腐”、“鱼骨汤膏”是全国首创产品,还申办了发明专利!现在,合作社每天活鱼加工10000公斤,已成为“水天堂”“醉得意”等全国大型饮食连锁产品供货商,2019年销量比2018年翻了一倍。 

“加工厂的利润还可以分配给合作社,合作社二次分配利润给农民,我们形成了一个共享联合体,从养殖到加工,农民不单只养鱼有钱赚,还能从流通那一块拿到分红。”黄锦来高兴地说。 

黑鱼团队的成功,产生了示范效应。作为中山援藏工作组成员,该校党员干部刘岩获悉科技服务团队促进黑鱼深加工开发的事迹后,主动邀请正为现代化加工厂建设发愁的西藏沃野藏猪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黄德琼到中山调研。 

在详细了解沃野公司的困惑后,学校科技团队多次前往工布江达县沃野庄园,为西藏第一家GMP标准(即“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藏猪精深加工厂的建设出谋划策。“从一片空地开始到如今主体工程建设完毕,火炬职院的领导和专家不辞劳苦、不远千里到这里,为我们无偿提供极大的智力支持,我们非常感激。”黄德琼说。 

自2009年以来,该校先后有7名教师成为中山市农业局科技特派员,该校把专业的科技人才聚集起来,组成科技服务团队。十年来,科技服务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技术扶持和政策对接,累计为农户争取农业项目扶持和补贴经费达到2000多万元。 

谈到黑鱼的全值利用和西藏特色农产品的开发,该校负责人不无感慨地说“从‘东边实践’的经验出发,我们将继续发挥科技服务团队在三农工作中的作用,让惠农技术真真正正长在泥土里。” 

新年伊始,东边合作社刚拿到一千亩黑鱼养殖基地,“沃野庄园”新的加工产品正在研发,大良村新引进的12个黑鸡枞菌种植大棚开始收割。火炬职院科技服务团队将继续为乡村振兴、农民脱贫致富奔走各地。 

   结语   

“公办高职院校要有大格局、大情怀,一定要紧密围绕国家战略,承担国家、省、市重点项目。”叶军峰说。“双区驱动、重振虎威”是今后中山市高质量崛起的战略命题,火炬职院将以启动“双高计划”建设为契机,提供更高质量和更高水平的人才智力双支撑。


◆文/图 李衡 钟嘉妍 晏飞 
◆编辑:陈吉春
◆二审:方嘉雯
◆三审:赖有生
◆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市2024年中考招生方案出炉
12603人浏览   202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