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改”中山模式探秘 | “留改并举+整体出让”模式助力企业建设高标准产业园
栏目:工改 来源:中山+ 记者 何腾江 通讯员 钟嘉明 发布:2023-12-26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开栏语】

蹚出新路子,“改”出新天地。中山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两年来,已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超3.1万亩,为全市制造业转型升级赢得了宝贵空间。这一过程中,全市各镇街、村(社区)从自身实际出发,打破条条框框、瓶瓶罐罐,依靠改革破解难题,探索出一系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改造模式。

即日起,中山+推出“‘工改’中山模式探秘”栏目,对全市“工改”典型模式进行详细解读,从中梳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助力“工改”不断行稳致远,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势能。


中山市翠亨新区(南朗街道)莎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莎丽科技”)“工改工”宗地项目是中山市首宗企业保留建筑物、完善用地手续的“工改工”项目,这也是中山在“工改”过程中探索出来的“留改并举+整体出让”模式,帮助部分企业破解了用地手续不全且地块已有上盖建筑物的难题。

“留改并举+整体出让”模式
破解难题

莎丽科技成立于1998年,2005年1月搬迁至翠亨新区(南朗街道)的南朗工业园区西北角,占地约45亩。经过技术创新发展,该企业已成为国内卫浴行业的龙头企业和10亿元级别的行业领军者,创造了年均增长40%以上的发展速度。

莎丽科技项目是中山市首宗企业保留建筑物、完善用地手续的“工改工”项目。通讯员供图

“我们厂房项目的购地合同早在2003年就已签订,由于历史原因,该地块一直未完善用地手续。”莎丽科技创始人刘凤祥透露,企业现有的建筑面积仅为一栋三层厂房,容积率仅0.66,无法满足企业现实发展需要。

近年来,该企业先后在中山市内租用3处生产和办公空间。“零散的企业生产线,限制了企业建设高质量产业集群,改造升级迫在眉睫。”

“用地手续”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壮大。“工改”开始后,翠亨新区充分利用“工改”政策红利,解决了企业现有生产建筑完善手续难题,实现“留改并行”——对新建建筑面积达可建建筑面积50%以上的“工改工”项目,可按照“三旧”改造政策完善用地手续,并可将保留的上盖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一并出让给原权利人,上盖建筑物残值按市场评估价计入土地出让价款。

“工改”助力企业
建设高标准产业园

今年5月9日,莎丽科技装配式卫生间产品生产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在南朗街道第一工业区奠基。随着现场鞭炮轰鸣,挖掘机挥动铁臂,刘凤祥终于松了一口气,感慨道:“这是我们期盼已久的增资扩产项目,中山‘工改’真给力!”

莎丽科技以企业自改模式在原厂址实施“工改工”项目,用地面积约45亩。通讯员供图

刘凤祥透露,这是该企业以自改模式在原厂址实施“工改工”项目,用地面积约45亩,计划投入2亿元,建设总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容积率提升至3.1,打造一个信息化智能系统、拓宽业务发展、塑造品牌形象、引导客户价值等生产制造销售于一体的多元化现代化产业园。

“建成后,除了焕然一新的办公楼,还将为企业员工提供对标星级酒店的高标准生活宿舍区域。我们希望在南朗街道打造一条从生产到研发到销售的完整淋浴房产业链条。”刘凤祥说。

该企业成功改造后,预计年产值将达到5.5亿元,年税收达2700万元,并在未来五年计划冲破20亿产值大关。

莎丽科技“工改工”项目
提供示例经验

“莎丽科技‘工改工’项目为自改企业完善用地手续提供了参考。”翠亨新区“工改”专班成员、翠亨新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孟庆光表示,该项目一方面解决了南朗街道积累长达20年的历史遗留问题,是“工改”项目的一个创新,以点及面,为中山“工改”破解历史用地办证问题提供了路径;另一方面也为翠亨新区乃至中山市企业自改提供了新的思路,真正实现通过“工改”留住本土优秀企业,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同时,莎丽科技“工改工”项目还彰显了政府扶持企业、助力企业成长的决心和勇气。在“工改”项目推进中,翠亨新区(南朗街道)对项目的支持力度大,政策落地快,处理流程更灵活。“这一项目的落地,是我们不断努力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精准服务企业,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的真实反映。”孟庆光说。

孟庆光透露,莎丽科技项目的动工建设,不仅满足了企业增资扩产需求,而且疏通了企业的上市堵点,为其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统筹:李红


编辑  张英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向才志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