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心梗“突袭”中青年人,专家提醒——
栏目:中山人医 来源:中山+ 记者 周映夏 通讯员 唐柳青 发布:2023-09-12

9月初,重庆广播电视台某知名主持人感冒未愈运动后突发心梗去世,年仅42岁,引发网友热议。大众惋惜之余不禁疑惑:是否心梗在中青年群体中发病越来越常见?近日,记者采访了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副主任张励庭,他给出了详细解答。

33岁小伙凌晨突发胸闷痛

33岁的小陈,任职一家公司的管理类岗位,一周工作6天,平时缺乏体育运动。今年9月5日凌晨5时许,他突发胸闷痛,局限于心前区,伴有大汗淋漓,休息不能缓解。患者立即到当地医院就诊,急查心电图检查提示可疑心肌梗死,予对症治疗,但是胸闷痛症状仍有发作。再次复查心电图,诊断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

当地医院通过中山市胸痛中心远程会诊联系市人民医院,并由当地医院120急救车护送至市人民医院,入院后当值医生为患者紧急行冠状动脉造影,造影结果显示单支血管病变,右冠状动脉中段急性闭塞。结合患者青年男性及冠脉病变的特点,为患者急诊行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及球囊扩张术处理,开通闭塞血管,使右冠恢复正常血流。当手术开通闭塞血管后,患者的胸闷痛症状随之消失。随后患者在心血管内科的重症监护病房治疗2天,待生命体征稳定、心肌酶谱降至正常后,转到普通病房。患者目前恢复状态良好,复查心脏彩超提示心脏收缩功能未受损害,患者没有心力衰竭,没有气促、胸闷痛的症状。

 “现在像小陈这样的三四十岁的心梗患者在临床上已经很常见,近年来,心梗在中青年群体中发病率不断攀升,且日趋年轻化,这与他们精神压力过大、持续熬夜、饮食不节、运动量少、嗜烟、酗酒等因素有关。”张励庭表示,心梗是医学领域最危险的病症之一,发病4至6分钟就会给患者的大脑和其他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严重时甚至会产生生命危险。

中青年人心梗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

据了解,市人民医院每年接诊急性心肌梗死约500例,其中50岁以下的中青年患者约有130例,最小年龄者为21岁。据统计,我国急性心梗的死亡率逐年上升,且心梗发病的年轻化趋势明显,心血管疾病负担沉重。相关研究发现,年轻患者多男性,占94.3%,并且多有高脂血症和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年轻患者中,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吸烟分别占18.3%、11.3%、33.5%、10.4%和72.1%。

“中青年发生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吸烟及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张励庭表示,高血压病人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明显增高,60%-70%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疾病,而高血压病人患冠心病的概率增高3至4倍。糖尿病病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较非糖尿病者高出数倍,而且病变进展迅速。

此外,张励庭提醒,血脂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常见于高胆固醇血症,目前认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以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增高也可能是独立的危险因素。肥胖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的比较,吸烟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2至6倍,且与每日吸烟的支数成正比。被动吸烟也是危险因素。早发冠心病家族史,一级亲属男性≤55岁、女性≤65岁发生冠心病,考虑存在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致的家族性血脂异常是这些家族成员容易患冠心病的因素。另外,A型性格者、长期口服避孕药者、高热量、高动物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饮食者,也容易患冠心病。

中青年人应从多方面预防心梗

“建议中青年人每年体检,检查血脂、血糖、血同型半胱氨酸、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根据检查结果,必要时可以做平板运动测试或者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来筛查心脏问题。”张励庭说,随着急性心肌梗死年轻化趋势增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基因因素、家族性血脂异常、家族中有早发冠心病病史(男性低于55岁、女性低于65岁);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快,容易精神紧张、精神压力大,经常熬夜,抽烟、喝酒,人们缺乏运动和体育锻炼;现代人们饮食不规律、饮食不健康,经常食用动物脂肪、动物内脏及高热量饮食,缺少新鲜蔬菜和新鲜水果,这些都可能是诱发心梗的因素。

张励庭指出,心梗发生是有征兆的,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如在休息时或者夜间睡觉时,突然发生左前胸疼痛;有心绞痛病史,但最近一段时间内心绞痛症状逐渐加重,或胸痛次数频繁,范围更大,持续时间更长;无明显诱因状态下有胸痛症状出现,同时伴大汗淋漓、呕吐、恶心等情况;突然出现前所未有的胸闷、乏力、心慌症状,或在活动时出现心慌、气短等现象,并有症状逐渐加重的趋势;其他部位出现疼痛,出现上腹痛、牙痛、下颌痛、左上肢痛、后背痛中一个或多个;突然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晕厥等问题。

“尽管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较以往有所升高,但是中青年的急性心肌梗死还是可以预防的。”张励庭表示,中青年人要积极控制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等,积极降血压治疗、控制血糖治疗,降低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此外,建议生活方式干预,戒烟限酒,作息规律,合理安排工作量,避免过度熬夜和过度劳累,避免情绪激动,保持积极乐观、愉悦的心情。饮食方面干预包括合理膳食结构,低脂和低盐饮食,减少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摄入,如鸡蛋黄、动物内脏等;运动方面干预包括规律户外有氧运动,积极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


编辑 周映夏  二审 徐世球  三审  吴森林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注意防范!中山强降雨天气来袭
原创 16556人浏览   2024-05-19
中山:走进博物馆,感受历史人文之光
原创 12031人浏览   2024-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