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口述史|高锋:“电”亮脱贫之路 “椒”出累累硕果
栏目:推荐 来源: 发布:2022-08-09


编者按
一个个脱贫故事汇聚成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答卷。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在中山,近年来无论是援藏援疆、省内精准扶贫、消费扶贫还是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山脱贫攻坚花开处处、硕果累累。中山定点帮扶肇庆市、潮州市131个省定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073户、17574人,全部达到脱贫出列标准。中山对口云南省昭通市大关、盐津、绥江、永善4个县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全部脱贫摘帽。为全面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山脱贫攻坚的经验做法,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开展“中山脱贫攻坚口述史”征编工作,生动展现脱贫攻坚的中山力量和中山担当,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2018年4月24日,高锋在肇庆市广宁县南街镇林洞村爱心书屋,给孩子们讲故事。 

【个人简介】高锋,男,1982年3月生,中共党员,中山供电局工会副主席,2016-2021年派驻肇庆市广宁县南街镇林洞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兼任中山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会员、“高锋爱心供电服务队”队长。先后获得“2016年度肇庆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先进个人”“2016-2018年度广东省脱贫攻坚突出贡献个人”“2019-2020年度广东省脱贫攻坚突出贡献个人”“中山市道德模范”“南方电网公司劳动模范”“南方电网公司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19-2021年度两优一先表彰肇庆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他从农村,到都市,再从都市,回到农村,始终担当着用爱心“点亮万家”的“光明使者”,以热血奉献书写新时代的青春故事。


2016年4月,南方电网广东中山供电局(以下简称中山供电局)牵头,联合市林业局、国家统计局中山调查队组成联合工作组,对口帮扶肇庆市广宁县南街镇林洞村,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带领工作组实施凝心、强心、暖心等“三心工程”,通过太阳能发电让“脱贫之光”看得见,通过现代化的彩椒种植提高贫困户收入,打好脱贫攻坚战。至2021年6月,五年时间,联合工作组完成全部脱贫任务,路灯、文体活动室、村民文化广场、图书室、便民服务中心、光伏电站、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曾经的落后贫困村如今有了现代化小城镇的模样。

2019年12月底,肇庆市广宁县林洞村49户贫困户113人均达到了脱贫标准,全部自愿申请退出贫困户序列,脱贫率达到100%,林洞村提前一年实现了整村脱贫,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下达的脱贫任务,中山供电局积极拓展脱贫之路,发展扶贫产业,扶贫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肯定,省领导多次到林洞村调研扶贫工作,视察产业基地。 

 ● 太阳能发电板让“脱贫之光”看得见 

轻柔的春风拂过,田野间翻起层层绿色的波浪,村委大楼楼顶的太阳能发电板在春日阳光下泛起光芒,为村民们汇聚起“脱贫之光”。2020年6月,随着中山供电局在肇庆市广宁县南街镇林洞村的光伏扶贫项目第五期工程正式完工,我们中山供电局党委书记谭跃凯带领局扶贫工作战斗队伍,前往林洞村开展对口扶贫帮扶入户走访慰问,并参加光伏扶贫项目竣工并网仪式。该项目容量60千瓦,并网发电后将为村民带来稳定收益。林洞村光伏项目共分五期建设,合计360千瓦,投入总资金230多万元。该项目具有运行维护简单、经济效益持续稳定等优势,项目投产后将实质性增加贫困户和村集体的经济收入,有效促进贫困户脱贫增收,为林洞村长效脱贫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接续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018年12月4日,中山供电局在林洞村建设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工程。  孙嘉彪 摄

光伏扶贫与林洞村结缘,始于2017年。林洞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驻村工作队进驻帮扶前,村集体收入不到1万元,全村村民人均收入不足7000元,有贫困户53户,共123人。村内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桥梁破旧损坏严重,没有像样的文体设施场所,村民乱丢垃圾的情况随处可见。村里供电能力比较薄弱,遇到阴天下雨线路跳闸,每到夏天,还有几个自然村出现电力供应不够、电压偏低的问题。能不能结合电网企业的专业优势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我们驻村工作队一直琢磨的问题。

我和中山供电局扶贫工作队通过实地调研和可行性分析,结合村里日照较长、光资源丰富的特点,决定开展光伏扶贫项目。但工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建设之初遇到了困难。村里的贫困户看见驻村工作队运过来的光伏板,就和其他村民们一起指指点点,找到工作队说这反光的东西会影响风水,谭跃凯书记和我们驻村工作队苦口婆心地向村干部和村民解释,我们与村干部开展调研,先后与广宁县发改局、广宁供电局进行了沟通,认为林洞村的光照时间相对较长,年利用有效时长约1100小时,非常适合开展光伏项目,工作队也多次与村民交心,讲科学道理,讲项目的前景,村民们逐渐接受这个项目。

2017年下半年,林洞村首期30千瓦屋面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在村委会大楼楼顶正式并网发电;到2020年6月,共计360千瓦的五期光伏电站全部建成,这项目堪称是看得见的脱贫之光,不耽误村民劳作,还能有长期稳定的收益,有效增加了村民们的经济收入,每年为林洞村增加约20万元的收益,参与收益的贫困户每家年底分红达4000元。村支书梁世智说,有光伏发电项目,脱贫更有劲头了。 

 ● 小彩椒焕发现代农业大能量 

可以说,自2016年担任林洞村驻村工作队队长(2019年兼驻村第一书记)以来,至2021年6月完成全部扶贫工作,我对林洞村的每一寸变化都了然于心,从电压不稳的土楼到稳定发电的光伏项目,从贫瘠的农耕地到大棚蔬菜基地硕果累累,我所在的扶贫工作队一步步让曾经贫穷落后“拖后腿”的林洞村走向了小康之路。

林洞村山多耕地少,人均只有四五分地,农作物以水稻、花生等常规种植物为主,但由于缺乏农业科学技术,农产品没有品质和价格上的优势。俗话说,靠山吃山,但林洞村的山属于省级生态保护林,不能改变用途。要脱贫,既要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也要瞄准市场高端需求,因此,必须走现代农业的发展之路,但路在哪里一时也没有方向。改种有机蔬菜,需要较长的认证时间,等不及,怎么办?我马上联系省市两级农业部门求援,最终,在省农业农村厅的帮忙下我们联系了原省农科所的一名科研人员。他对搞现代农业颇有心得和经验,他觉得肇庆空气、水质、土壤等自然资源丰富,适合种植彩椒这类的无公害蔬菜。


2018年12月15日,高锋在蔬菜大棚中向林洞村困难村民了解彩椒种植中遇到的问题。  孙嘉彪 摄

第一次种彩椒,而且需要较高的成本,成功了好说,万一种不出个名堂咋办?刚开始我自己心里没底,更关键的是镇村两级干部也是半信半疑,比如有干部提出,“我在这里种了几十年田,种什么好,你们比我懂?”所以说,创新带来的不只是心理上的压力,还要冲破思想上的藩篱,好在这些最后都被一一克服了,靠的是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

8月的肇庆,还很炎热,要么是太阳暴晒,要么就是雨水下个不停。犹记得那一天,我们4名扶贫干部光着脚丫,冒着大雨,踩在杂草丛生的烂泥里,配合技术人员进行勘测,一个上午下来,大家都是湿漉漉的。因为当地的土地都是高低不一的小地块,必须先出图纸,再进行平整,然后才能进入搭棚、种植环节。我们将27亩土地进行平整,建成大棚种植区。北方彩椒丰收的季节是夏季,而广东冬季大棚保温种植,是一种错开常规季节的好办法,物以稀为贵,产品少价格自然好。但我们搭好棚时已是2017年底,等不到最好的时间。必须马上行动,于是我们选择了其中5亩棚区进行试种。

别小看这小小的彩椒,种植起来可有“大学问”。温室里运用的是现代农业技术,土壤是进口椰糠(主要成分为打碎的椰子壳),通过滴灌的灌溉方式精准为农作物提供营养水分。为了提高品质,我们还打了一口40多米的深井,用地下深井水浇灌彩椒树。

每天早上一睁眼,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彩椒的长势情况,从种子到彩椒苗,再见证椒苗一点点长大,再到结果、成熟。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林洞村独特的地理位置下,别出心裁的彩椒种植方法,让我和村民们收获了意料之外的惊喜,初始实验时彩椒便长势喜人,2018年3月底,虽然彩椒品相一般,但短时间就销售一空。2019年下半年台风猛烈,我刚好回到中山办事,此时正值彩椒种苗阶段,新闻报道说肇庆城区一些大树都倒下了,我实在坐不住,顶着狂风暴雨一口气开车回到村里,看着大棚完好无损,才深深地吐了一口气。从2019年下半年起,彩椒进入常规种植期,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该项目的经济效益也日益凸显。到2020年,11亩温室彩椒年销售45万元左右,纯收入达30万元,亩均收益从原来的1000多元提高到1万元以上,效益是原来作物的10倍以上,而这30万元收益以工资或分红形式全部进了村民的荷包。


2019年1月10日,高锋在彩椒种植大棚内,和农户一起迎来丰收的喜悦。 孙嘉彪 摄

在科学的种植技术下,我们意识到小彩椒也能焕发大能量,于是扶贫工作队便敲定了种植彩椒作为林洞村的特色产业,并采取“基地+合作社(贫困户)+企业”模式开展生产种植经营,发动林洞村25户贫困户62人通过劳动致富。事实上,彩椒带来的不仅是眼前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通过种植彩椒,把现代农业理念引入了林洞村及贫困地区,让村民意识到农业也大有可为。如今,林洞村的彩椒收成逐年上升,也有了固定的销售渠道和市场。

有了彩椒成功种植的基础,我们工作组的信心更足,2016-2020年,还鼓励贫困户进行土鸡养殖,共为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发放1万多只鸡苗,并积极联系农业专家进行养殖授课,每年为每户贫困户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 

 ● 疫情防疫和脱贫攻坚两不误

2020年春节假期还未结束,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村里就是“战场”。我带领驻村工作队深入贯彻落实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与村“两委”干部精准布防、不留死角,第一时间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防控等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你家的粮食还够不够吃啊,有什么需要要及时跟我说啊。”带领驻村工作队深入走访贫困户期间,这是我们与贫困户沟通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这拉近了我们与贫困户之间的心理距离,让我们能及时协调解决贫困户家里米够不够吃、衣服够不够穿、被子够不够暖的困难和问题,并继而为贫困户进行身体检测,为村民普及防疫知识,全面掌握村民及贫困户是否发热、咳嗽等症状情况,为孤寡苦难家庭送去防疫物品和慰问物资,做到暖心、贴心服务。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大战,是一场大考,最终要看综合分数。”中山供电局党委书记谭跃凯经常叮嘱我们工作组,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考验的是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不是非此即彼。在他的带领下,驻村工作队在与新冠肺炎疫情展开鏖战的同时,积极组织村党支部党员干部群众推进各项复工复产,确保疫情防控和扶贫产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

我作为队长,时刻牢记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的历史使命,为加快项目建设力度,带领村扶贫干部,一边严格监管疫情防控,一边按照复工标准及防疫要求,积极推动扶贫项目发展,加快光伏项目第四期、第五期共160千瓦的施工进度,并着力发挥帮扶单位的行业优势,组织对林洞村全部光伏项目进行检查检修,确保光伏设备运行稳定,夯实林洞村扶贫产业发展成效。同时,我们将疫情监测、施工工人员上岗防护措施及扶贫产业发展情况纳入重点工作实施综合管理,全程跟踪监管。为配合做好镇、村复工复产,人员返岗工作,我还带领驻村干部亲自入户走访,解决外出务工人员、贫困群众返岗的问题,比如,积极走访林洞村25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开展复岗复工工作,联系企业和相关部门帮助他们尽快返回工作岗位;积极联系企业招纳贫困劳动力,组织林洞村20多个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积极应聘,争取早日脱贫摘帽。

为拓宽脱贫道路,我们工作组积极鼓励贫困户外出就业,通过采取“招聘+培训+补贴”模式促进就业增收。林洞村贫困户中有劳动力52人(含在校生10人),驻村工作组通过现场招聘会、技能培训、就业补贴等措施,积极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联系相关企业为林洞村未就业人员提供就业工作机会,对外出打工的贫困户每人给予稳定工1800元/年、临时工1000元/年的补贴,通过贫困户劳动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 文化扶贫让村民脑袋富起来 

要富口袋先富脑袋,我们要通过文化扶贫帮助贫困群众学技术、强思想,真正摘掉没文化的“贫困帽”。扶贫工作中,中山供电局党委书记谭跃凯始终强调产业扶贫和文化扶贫“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思路,一方面,驻村工作队多渠道帮助村民实现“两不愁”(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义务教育、安全住房、基本医疗有保障);另一方面,持续推进村级精神文明建设,先后协调资金为贫困村修建了“文体活动室”和“林洞村文化广场”,为村民打造休闲活动场所,改善村委办公条件,还建起了村图书室,不断丰富村图书室资源,为村民们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营造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


2019年1月9日,高锋带动林洞村村民一起做健身操。 孙嘉彪 摄

“左一步,右一步,双手划圈叉腰部”……夜幕徐徐降临,秋风送爽,广东肇庆广宁县南街镇林洞村的小广场上,音乐响起,加入广场舞队伍的村民越来越多。说起林洞村的广场舞,我至今记忆犹新,我们请了镇里的老师来领舞,但村民们都不愿意来学,我和村支书梁世智成了第一批学员,耳濡目染之下,慢慢有村民加入,我负责领舞,从一个两个到十几个,让村民们多动动多跳跳,既能强身健体,又能促进大家之间的感情,提升幸福感,如今,林洞村的广场舞成为村里夜晚最热闹的休闲节目。

扶贫既要扶智,又要扶志,我们把当下火热的广场舞搬到村里,希望通过这种受中老年妇女欢迎的方式和村民打成一片。我们组织了广场舞表演队,从起初的三五人,到后面大家呼朋唤友,自发加入,发展到了几十人,就这样,大家的关系通过广场舞热络起来。除了平时天天坚持健身锻炼,村民们还经常参加文艺演出,跳出了欢乐,跳出了希望,跳出了自力更生的勇气和力量,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升了全村生产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

我们还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让志愿服务成为脱贫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中山供电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依托此前已建立的“高锋爱心供电服务队”,组织广大志愿者,多次到林洞村开展“光明学堂”“情暖村屋”“结对助学”等活动,进行一对一结对助学帮扶、义务维修等,2016-2021年组织志愿者捐款超过12万元,林洞村26名贫困学生都得到了帮助。

谭跃凯书记经常说,“脱贫只是第一步,在未来,我希望能用自己的绵薄之力继续做好乡村振兴的工作,‘电亮’小康之路。”他的话成为我投身扶贫工作的动力。也启发了我用好“供电”之长,在圆满完成扶贫攻坚任务后,继续投身于乡村振兴工作,巩固扶贫成果。

 ● 扶贫是爱心的延续和传递

我出生在黑龙江省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在农村,最大的负担一是上学,二是看病。高中时,家里无法同时负担我的学费和家人的医疗费,我曾经辍学,后来在好心人的资助下完成了学业,考上了华南理工大学。

所以我一直心怀感恩之情。自2005年加入华南理工大学“爱心社”,到后来创立中山供电局“高锋爱心服务队”,再后来任职扶贫驻村干部,17年来,我把爱心行动从志愿服务延伸到扶贫工作。

2011年11月,我因爱心助学被评为“中山好人”,后来还被评为“广东好人”和“中国好人”。不少员工被我带动,“高锋爱心服务队”于2013年正式成立。我们以“奉献爱心,回报社会”的精神,把服务范围延伸至帮扶困难家庭等社会公益领域,我带领爱心服务队开展了为失学儿童募捐、为山区学校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为困难家庭维修线路、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捐赠文体用具、为边远山区学生募捐冬衣等一系列的活动,将爱心撒播在中山、肇庆、韶关,甚至是云南屏边县等多个地方。

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义无反顾地参加了对口帮扶肇庆市广宁县南街镇林洞村的工作。我出发的时候是2016年4月,到当年11月结婚时,因为忙于扶贫,我们的仪式只是领取结婚证而已,所以我还欠太太一个婚礼。我的女儿在我赴肇庆扶贫的第二年出生,那些年聚少离多,带小孩全靠妻子和家人,有时候我回到中山凳子还没坐热又赶着出发。从时间的分配上看,我给予彩椒的远远多于女儿。

驻村扶贫期间,我奔走于筹集帮扶资金,因地制宜开展科学种植,忙碌于村陂头农田水利、村道硬底化等工程项目,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我还经常走访贫困农户,通过组织种植技术培训等途径,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我是个懂得感恩的人,所以我选择了“回报”。我希望,将更多的“正能量”传递给社会,勇担“万家灯火、南网情深”的社会责任。


【成绩单】
2017年,中山供电局驻村工作队荣获“肇庆市精准扶贫先进集体”;2018年,林洞村被评为“广东电网首批精准扶贫示范村”,驻村扶贫工作受到省扶贫领导小组通报表扬;中山供电局连续两年荣获2018、2019年度“广东扶贫济困红棉杯铜杯”;2021年,中山供电局驻村扶贫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荣获“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口述:高锋
◆整理:徐世球 马婷 胡家玥
◆图片:受访者提供(署名除外)
◆统筹: 黄启艳  梁敬贤  张房耿
◆编辑:陈吉春
◆二审:方嘉雯
◆三审:赖友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