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不断创新,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1-12-23


2021年秋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展示观摩会上展示的部分新品种。 

“金丝猴”“卷珠帘”“阳光海洋”“樱黄”“金玲珑”等一批极少听说的樱桃番茄新品种,其娇嫩欲滴的身影让人眼前一亮;“哈翠”“天女”“白流星”“迷我瓜”等甜瓜新品种更是让人爱不释手......12月9日下午,市农业农村局在位于民众街道的中山市现代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举办2021年秋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展示观摩会,11个作物种类共320个农业新品种在现场亮相,让现场观众大饱眼福和口福。此次展示观摩会分为12个展区,全面推广应用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水肥一体化喷灌技术、甜瓜大棚设施栽培、地膜覆盖栽培、樱桃番茄大棚设施水培等8项农业新技术。

2021年以来,中山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简称“市农科中心”)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推广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方式,突出农业技术集成创新,切实提高技术成果转化率,为加快中山市农业高质量崛起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

今年以来,市农科中心以现代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现代农业种养示范基地、高校毕业生农业创业孵化基地为平台,加快良种良法的引进示范推广。为推进我市“粮食安全生产”和“菜篮子工程”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9月9日,在古镇举办中山市花木产业创新技术培训班。 

一是大力引进作物、畜牧新品种及农机新设备,从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及种子企业共引进320个农作物新品种,涵盖水稻、玉米等多个作物种类,基本覆盖全市主要种植产业;引进家禽新品种1个;引进黑皮鸡枞菌削根机、菇菌实验室设备等新型农机设施设备11种,补贴各种农机具5000多台(套),惠及农户500多人。

二是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进试验示范,先后开展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技术试验示范项目、鱼菜共生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试验项目、脆肉罗非鱼与笋壳鱼高产混养技术模式试验示范项目等,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开展“龟高值深加工食品‘产学研用’协作开发及产业化”项目,提升龟产业价值。开展2021年度中山市社会公益与基础研究项目:基于微生物曝气床和水稻浮床的生鱼养殖水原位处理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探索更加有效实用的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模式。建立水稻机械化种植示范点,重点示范水稻农用无人机直播技术及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开展五黑鸡、芦花鸡、鹊山鸡及新品种藏鸡健康生态放养、立体种养试验。与省设施研究所合作开展樱桃番茄大棚设施水培项目,与蔬菜所合作开展秸秆综合新利用种植草菇项目。

三是多形式多渠道开展示范推广,今年已与本市农户、企业共建稻鸭共作技术推广示范点3个,中山麻鸭遗传资源抢救性保护合作点4个、中山麻鸭生态放养合作试养点20多个,水稻侧深施肥示范区5个,水稻机械化种植示范点1个;通过举办春、秋两季现场观摩会、早造水稻新品种展示会,水稻侧深施肥、机械化种植等新技术示范推广现场会,集中向农业技术员、专业种植户等宣传推介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今年至今累计展示推广各类农业新品种近400个、应用新技术14项,为全市40多家农场免费提供育苗服务,全年完成育苗40多万株。 

发挥专业化农业创新创业平台作用


中山市高校毕业生农业创业孵化基地全景。
   

市农科中心将广东中山高校毕业生农业创业孵化基地建成集优质种植品种技术推广、现代绿色农业标准化生产、“高、精、尖、新”品种孵化、休闲文化旅游、培育农业创业实用性人才于一体的农业孵化基地;积极引进入孵创业项目,采用科技下乡活动展示、农业展示观摩会,及联合市人社局、民众街道发布入孵报名通知等多种方式拓宽项目来源渠道,今年共吸引17个创业团队报名入孵,其中退役军人创业团队6个、高校毕业生创业团队11个,共计14个创业团队项目通过答辩评审成功入孵。今年共有在孵创业团队37个,出孵10个,其中成功出孵5个,展示创业项目20个,分别为《热带水果种植》《泰国红宝石青柚种植》《特色高品质花卉种植》《姬松茸种植》《特色瓜果种植》《抗枯萎病香蕉优质品种推广》《石斛兰新品种高效栽培》《食用菌林下种植》《卡特兰新品种繁育与示范种植》等。

市农科中心重点推进“鱼菜共生示范项目”,开展了水培蔬菜间歇灌溉试验、花生麸发酵液缓解蔬菜缺素症状试验、自行扩繁EM益生菌改善养殖水质试验,均取得明显效果;撰写了项目试验总结报告1篇,完成了2篇专利的撰写申请工作。

该中心积极推进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项目建设,先后制定了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管理制度和博士后研究工作计划。目前,相关博士正按研究工作计划开展黑皮鸡枞菌培育试验,至今已完成撰写论文1篇,申请专利1项,初步完成黑皮鸡枞菌人工栽培技术规程1项。

该中心积极开展农业创业技术培训工作,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今年先后完成举办“中山市食用菌创业技术培训班”“中山市农村创业创新人才技能提升班”“中山市花木产业创新技术培训班”等6期培训班,培训人数约550人次。该中心通过农业理论知识培训、专业技能知识培训、实践操作训练等,全面提高参训人员的科技理论水平及解决农业生产中关键技术问题的能力,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业技术人才队伍,为我市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推进农业有害生物防控


农技人员深入田头调查病虫害。

市农科中心始终坚持红火蚁疫情防控常态化,在全市设置了3个红火蚁疫情定点监测点,定时监测红火蚁疫情消长动态。不定期到各镇街开展红火蚁疫情发生防控工作实施情况巡查和现场指导,重点抓好春秋两季发生高峰期的统一防控工作。今年市镇两级财政投入红火蚁疫情防控专项经费共约410多万元,至11月底,全市完成红火蚁疫情防控面积达25.6万亩次,投放蚁药近50吨,出动防控人员42600多人次,全市全年举办防控技术培训班120多期,培训人员5000多人次,发放防控技术资料28000多份,有效压制红火蚁疫情快速扩散态势。

该中心全面加强迁飞性害虫、流行性病害和突发病虫灾害的监测调查,在全市设置重大病虫监测点12个,其中草地贪夜蛾监测点8个,实蝇监测点4个,以科技为支撑,提高病虫测报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今年全市开展草地贪夜蛾防治面积约1100多亩,发生处置率94.42%,发放专用防控药剂320多公斤,防治效果达92.72%,有效控制了草地贪夜蛾的危害。此外,及时发布《农作物病虫情报》11期,指导农民科学防治水稻、荔枝、蔬菜等作物病虫害。

该中心加大无人机防治水稻病虫害技术的推广力度,今年全市完成无人机防治水稻病虫害服务面积约1.5万亩次。此外,该中心组织扩充了原有的无人机喷药服务组织目录库,目前目录库中的服务组织已达10个,基本能满足全市水稻病虫害无人机统防统治服务的要求。

开展“研学劳”合作共建

市农科中心探索现代农业宣传推广新模式,今年开展“研学劳”合作共建项目,1月份以来,分别与中山纪念中学、东凤二中、市特殊教育学校、旗北小学共建了4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与市强戒所共建1个种植示范基地。

市农科中心基于4所学校及强戒所基地的实际情况及特定群体的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优势,因地制宜制定生产方案,定期赴共建基地开展生产指导交流,检测基地土壤、气候、水质情况,免费提供所需优质种苗、农业设施及技术指导。学校、强戒所加强基地资金投入、建设和管理,合作双方不断加强资源共享、合作共建,在学校开展了农业知识科普、农耕实践、第二课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此外,农科中心还邀请学生走进农科中心“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了解农业农情,拓展学识见闻;还到坦洲镇、神湾镇帮扶回归社会后的戒毒人员务农创业。

市农科中心今年累计为5个合作共建单位免费赠送茄子、番茄、玉米、辣椒等各类种苗5000株,菜心、生菜等各类种子100包,推广应用新品种38种,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基质栽培技术、虾稻共作、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有机肥替代化肥种植等新技术5项,提供技术指导14次,打通了农业科技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将现代高科技农业技术、成果等传播进校入所。

共建单位负责人表示,“研学劳”项目的开展使现代高科技农业技术成果得到更广泛的宣传推广,并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与综合效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为学校开展农耕实践、第二课堂、科普培训等活动奠定了基础,是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尝试,对于增强学生实践技能、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种苗、鸭苗、农业技术指导培训这种“造血式”延伸帮扶,帮助其初步掌握一技之长,有效解决他们“急难愁盼”的就业创业问题,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大力推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

市农科中心牢固树立农业绿色发展理念,以保障农民增产增效、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落实“藏粮于地”战略,推进实施我市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着力提高我市耕地内在质量,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通过开展分片区治理,加快“补短板”,加强技术引导,推进农艺、农机相结合,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机构投身耕地质量建设,形成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长效机制,构筑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的保护屏障。开展全市农业环境监测、全市耕地质量监测、耕地质量等级变更调查点的质量等级调查及农户施肥情况调查等工作,构筑耕地质量保护长效机制。此外,加大新型肥料试验示范应用力度,促进化肥减量增效,提升我市耕地质量。在全市建立5个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推广示范区,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示范面积827亩。在我市开展12个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试验均达到预期效果。在民众基地开展水稻田培肥试验,早晚造水稻地力培肥试验均已顺利完成,培肥结果良好。积极推广施肥博士APP和小程序应用,印发农作物施肥建议卡,确保化肥增效新技术覆盖全市。


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向群众推介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
 

加快推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

市农科中心重点开展中山麻鸭遗传资源抢救与保护工作,与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开展技术开发合作,开展中山麻鸭遗传资源保护研究及保种体系建设项目;申报、开展“微囊包被水解单宁酸改善中山麻鸭肉品质量与安全应用研究”、“中山麻鸭种鸭及其后代鸭生长、生产性能及蛋品质评价”2个科研项目。目前,该中心已初步组建F6世代中山麻鸭保种核心群,与本市农户、企业共建中山麻鸭遗传资源抢救性保护合作点4个、中山麻鸭生态放养合作试养点20多个。通过共建中山麻鸭生态放养试验点的模式进行扩繁,并通过各种媒体多形式、多渠道进行品牌宣传推广,提高中山麻鸭知名度。

市农科中心做好石岐鸽、中山麻鸭、沙栏鸡中山三大本地家禽品种资源保护,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监管和全省农产品地理标志授权使用标志普查工作;鼓励全市家禽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地理标志商标申报;积极引导企业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我省“粤菜师傅”工程为契机,强化品牌包装和宣传推广,突出中山特色,提升中山优质本地家禽品牌竞争力。

市农科中心先后制定《安南龟繁养技术规范》《乌斑杂交鳢成鱼健康养殖技术规范》及《中山瘦身鲩池塘健康养殖技术规范》3项地方标准。目前,《安南龟繁养技术规范》《乌斑杂交鳢成鱼健康养殖技术规范》两个标准已经完成并发布公告,《中山瘦身鲩池塘健康养殖技术规范》已通过立项,列入中山市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


◆文/图 黄标 游鹏飞
◆编辑:陈吉春
◆二审:方嘉雯
◆三审:赵学民
◆终审:赖友生
◆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