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最后一道“大门”!中山完成4万个入河排污口现场排查
栏目:推荐 来源: 发布:2021-11-04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11月4日上午,位于中山市古镇镇拱北河排污口附近的工业厂房一侧,工作人员打开井盖,或借助管道潜望镜和管道检测机器人观察污染源,或在管道内投放示踪剂或者谷壳确定污水来源,并一一记录在案。他们正在开展入河排污口溯源工作。通过溯源,中山将建立统一规范的入河排污口台账,探索建立一套权责清晰、监控到位、管理规范的入河排污口监管体系,为中山市打赢污水治理攻坚战“摸清家底”。


▲巡查人员用摇控设备检测排污管道。

入河排污口是污染物进入河流的最后一道“大门”,“大门”管理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为加快入河排污口规范整治,中山市今年成功申报并确定为广东省入河排污口试点城市,从今年4月起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试点项目,目前中山市已全面完成22条重点河流(水库)、7条大江大河的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工作,累计排查总长度约347公里,分别排查出入河排污口2526个、290个。同时,中山市正在全面开展镇街级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已完成22个镇街超过4万个入河排污口现场排查,预计今年年底可实现镇街级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全覆盖。

排查现场,排查单位正综合运用无人机、无人船声呐扫描、水下机器人等技术设备,辅助落实“排查、监测、溯源”,摸清底数。由于中山市排污口众多、地下管网复杂,溯源是本项目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

“排污口溯源,就是以排污口为起点,逆流而上,沿线找出排污口排出的污水分别来自哪些企业、哪些单位、哪些片区,明确责任主体。明确污水性质属于工业污水、生活污水还是农业污水。建立数据库,往后,一旦在该排污口发现排污超标,就可以通过数据库直接找到相关企业或单位。”中山市生态环境局水与海洋生态环境科工作人员李婉君表示,不同的排污口地理环境和地下官网情况不同,要完成溯源工作,既要下“笨功夫”一个个排污口现场认真细致地走访,也得借助科技手段——

一是对已登记的排口,通过查看入河排污口审批文件或排污许可证、标识牌等资料,就能直接登记排污口相关信息;二是对未登记的排口,通过走访询问当地政府、村委社区、群众,结合环统、污染源普查等数据,自岸线往陆地延伸查找污水井、雨水井,查找周边是否有企业、工厂或养殖场等排污单位或其他排污设施,初步确定污染来源。其中,当管道内无水或水量很小时,需借助管道潜望镜和管道检测机器人等先进设备;管道内有明显水流时,可沿着水流方向逆向向上徒步追溯勘探,在疑似污染源头的检查井处投放示踪剂或者谷壳,通过水流流向变化情况来确定污染源头与排口的关系,对确定来源的工业排口,会进入企业进行拍照并记录在系统。


▲巡查人员在河涌排污口处采样。

查清污水的来龙去脉,确定入河排污口类别后,工作人员还现场对所有入河排污口“有口皆查,有水皆测”。据悉,中山市生态环境局计划年底前完成全市1000多条内河涌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工作,建立统一规范的入河排污口台账,以及探索建立一套权责清晰、监控到位、管理规范的入河排污口监管体系。这些入河排污口数据未来将与水务、住建等部门共享,促进未达标水体整治,改善水体环境。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徐钧钻
◆图+2/记者 余兆宇
◆编辑:蓝运良
◆二审:曾淑花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