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口述史 | 五年扶贫路 竹乡映初心
栏目:推荐 来源: 发布:2021-11-17



杜求卿,中山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办公室综合科科长、四级调研员。

【个人简介】杜求卿,男,1968年4月生。杜求卿于2016年4月至2021年7月,带领由中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中山市总工会和中山市人民医院三个帮扶单位联合组成的扶贫工作队,在肇庆市广宁县洲仔镇洲仔社区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和第一书记,参加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5年多来带领3人扶贫工作队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五年优秀,五年坚守,多次放弃个人荣誉,带领扶贫工作队分别获得2016年和2017年肇庆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先进集体”、“2016-2018广东省脱贫攻坚工作突出贡献集体”、“2019-2020年广东省脱贫攻坚突出贡献集体”。2017年,杜求卿获得 “2016年肇庆市精准扶贫先进个人”;2021年6月,获得 “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中山市有19人获得);2021年6月被广东省委授予“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中山市4人)。


2021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当时,我们工作队三人坐在洲仔社区的扶贫办公室里观看电视直播,心里感慨万千,作为全国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中的一名,过去五年的经历历历在目,我为自己和扶贫工作队员们的坚持与努力感到骄傲,为对口省定贫困村洲仔社区的变化深感欣慰和自豪。

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洲仔镇洲仔社区——这个地名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记忆里乃至我人生的年轮里。从2016年开始,我成为中山市人大办、市总工会和市人民医院驻广宁县洲仔镇洲仔社区联合扶贫工作队队长、洲仔社区第一书记,过去五年多,我和其他两名扶贫工作队员每周往返于中山和洲仔社区,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打赢洲仔社区脱贫攻坚战,促进当地群众增收,给当地群众带去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2018年,洲仔社区实现整体脱贫摘帽。2019年,到了三年期满换岗的时候,我带领工作队员选择整体留守,希望能建立脱贫长效机制,为当地真正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五年多、三个人、两地奔波,76户贫困户共211人全部脱贫,中国竹乡的翠竹可以作证,五年扶贫路,孜孜以求,我心未改,无怨无悔。 

    怀揣初心    
成为洲仔社区第一书记

人的一生中,一些选择往往出其不意。在市人大机关单位工作,我没有想到有一天会在肇庆广宁县的一处村庄里,成天和农民打交道,关心他们如何增加经济收入,承担对口帮扶当地脱贫攻坚的重任。

这一天,就这么来了。2015年,党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总体要求,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攻令。广东省于2016年3月份正式打响脱贫攻坚战。2016年4月21日,我清楚地记得这一天,中山市召开会议,要求中山市的扶贫工作队在4月24日到位。开完会后,领导征询我的意见,当时我是中山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办公室综合科科长。我觉得这是一个接触基层工作,和群众打交道锻炼自己的好机会,自认为还是有一定的优势,因为我在农村出生,在农村长大,加上我去的是肇庆地区,我老家所在的罗定市以前就属于肇庆,两地相隔不太远,风土人情差不多,基层工作不会很难做,所以我就爽快地答应了组织的安排。家里人也非常尊重和支持我的选择,认为只要实实在在做事,去哪里都一样。

4月24日,市总工会和市人民医院分别派出杨杰和郑衍泓两位同志参加扶贫,我们组成了三人联合扶贫工作队进驻广宁县洲仔镇洲仔社区这个省定贫困村。在我们中山,社区一般城镇化程度比较高,但到了洲仔社区,我发现它跟想象的不一样,说是社区,其实就是纯粹的农村。为什么它叫“社区”?因为它就在广宁镇政府的旁边,从人口构成看,社区约5000人,有1/4属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农场的工人,但绝大部分已经不住在这里了,剩下的3/4是农村人口,我们去扶贫,针对的就是这4000多人的农村人口。


2021年4月,杜求卿在贫困户列表面前检查各劳动力目前的务工情况。

去之前,我对洲仔社区完全不了解,我们扶贫工作队三人之间也完全不认识。没有想太多,既来之,则安之,就想着一步步来,去熟悉,去磨合。去了之后,我们首先把自己安顿下来了,在当地干部的帮助下找地方租宿舍,之后就拜访洲仔社区的每一位干部。我们工作队三人每天都去一个社区干部家里拜访,向他们请教,请他们帮助我们,支持我们,虽然从工作上讲,我们是去帮助他们的,但是我们放低姿态,去每个干部的家中拜访和交流,请教怎么开展农村工作,了解社区居民情况,这种交流,为以后五年的工作打下了感情基础。五年多的时间里,我们扶贫工作队和社区的干部没有隔阂,没有红过一次脸,也没有吵过一次,他们从心里把我们当作社区普通干部的一员,为我们顺利开展工作创造了条件。同时,我们也去拜访镇里主要领导和负责扶贫的干部,通过走访、座谈和交流,他们会告诉我们怎么做,也会给我们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甚至“超额”提供帮助。我为能遇到这样的好领导、好干部、好村民而欣慰。 

    机制保障    
独创两个“领导小组”保驾护航

等我接触了扶贫工作后,就发现怎么用钱、怎么决策扶贫工作是件很重要的事。因为扶贫有不同方面的资金,包括广东省层面、肇庆市和广宁县层面,我们中山市财政和帮扶单位也有资金,方方面面的资金来源多,要做的扶贫项目也多,那由谁来定?是我们工作队来定、对口扶贫的村来定,还是我们单位来定?这是一个问题。钱是最敏感的,而且还是扶贫资金这么重要的钱,必须有严格的制度来规范、保障。

考虑到在扶贫工作中,当地镇党委负主体责任,我们扶贫工作队是帮扶责任,是主体责任和帮扶责任的关系,所以,我提议必须建立一个领导小组,包含三方面的人,首先,镇委书记要负起主体责任,做领导小组的组长;我们是帮扶责任,我做副组长,接受帮扶的洲仔社区党支部书记也是副组长;镇扶贫办、镇纪检的相关人员、村里的党员干部和我们工作队队员等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就这样,“洲仔社区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领导小组成立以后,有三个作用,首先是决定所有精准扶贫中比较大的关键的工作决策,第二个是决定涉及到用钱的事项,第三个是决定扶贫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最开始发挥作用就是确定洲仔社区74户210人作为扶贫对象,当时社区有80几户提出来,领导小组就一户一户的名单进行了解、筛选和甄别,最终确定贫困户名单。

后来我觉得,除了成立上述领导小组外,我们三个单位也应该成立领导小组,因为我们中山市人大办虽然是牵头单位,但也不能用了钱再告诉其他帮扶单位,有些大的工作也需要这边领导小组来拍板,尤其涉及到用钱比较多的事项,在经过洲仔社区精准扶贫领导小组批准后,提请“联合单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最后拍板。打个比方,我们做路灯,做不做、怎么做、谁来做、用多少钱什么时候建成等等都通过这两个领导小组来运作。

这两个领导小组机制是我们独创的,在市人大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下运行良好,它的效果之一就是规范,第二个是民主决策,而且是精准决策,为我们的五年扶贫工作保驾护航。领导小组每一次的会议有主题有记录,制定详细的帮扶整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集体商议和民主决策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合力推进脱贫攻坚,通过强化岗位责任,坚持落实落小落细。我们扶贫工作队离开后,这个机制还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冯煜荣的主持下,于2021年7月22日进行了扶贫领导小组的总结。联合单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共开了25次会议,洲仔社区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在那边开了24次领导小组会议。

精准扶贫工作需要精细化管理,我们制作了《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洲仔社区管理手册》,做到“一册在手、扶贫在脑”。制定《洲仔社区特色养殖项目管理办法》,严格按照办法的要求跟进养殖项目。制定《洲仔社区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奖励帮扶办法》,通过以奖代补资金的发放,充分调动贫困户就业创业的积极性。制定《洲仔社区光伏扶贫项目收益分配管理办法》,实现扶贫各项工作管理的精细化、程序化。自2016年年底开始,新时期精准扶贫档案实现规范化,在帮扶单位建立规范的扶贫档案,有效期30年。

作为第一书记,在扶贫工作中,我还注重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2016年底起,三个对口帮扶单位的党支部也参与进帮扶工作。每个党支部与贫困户结对,每季度均派出党员干部到贫困户家中开展 “三问一解”(问民忧,问民需,问民计,解民困)“一对一”入户帮扶慰问。至今,已经进行了18次拜访,额外投入33万多元的慰问金。 

    照亮民心    
村里首次亮起路灯

慢慢熟悉了后,我发现洲仔社区虽然是在镇上,但到了六七点,路上已经没有了行人,当夜幕降临,整个村子看过去黑茫茫一片,包括镇政府附近区域都没有路灯。我就想,一个靠近镇政府的社区,怎么连个路灯都没有,晚上有人出门多不方便?经过讨论,扶贫工作队在洲仔社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设路灯。

我们从八月份开始筹划,先在镇上长达三公里的主要街道安装路灯,到当年12月底前,总投资31万元的洲仔社区路灯工程项目建成亮灯,83盏路灯覆盖墟镇主要干道和墟镇至洲仔中学、洲仔中心小学两所学校的主要路段。路灯亮了,村民晚上也出来理发、散步、跳广场舞、吃宵夜了,村民见到我就说,你们做了一件实在事。听到这话,我心里暖暖的。路灯拉近了村民和我们扶贫工作队的心,让群众看到我们是真心实意来帮助他们的。我想,这种亮光不仅照亮了洲仔夜间的路,也照亮了我们扶贫的路。这件事起到了示范作用,五年后,当我们扶贫工作队离开的时候,每个村都自发地通过集资装上了路灯,现在走进去,每个村每条巷子都装上了路灯。

洲仔社区没有厂房,没有工业,集体收入只有鱼塘发包收取的租金,一年下来不到一万元,助力当地脱贫,就要想办法增收。慢慢熟悉情况后,我们考虑到光伏产业具有“一次投资、多年收益、精准扶贫”的特点,可以先解决集体收入的问题。项目刚开始受到了当地的反对,他们心里没底,担心钱花出去了,电卖不出去,看不到收益。但我心里有底,因为我们中山市人大办在中山市民众街道义仓村有发展光伏发电项目的经验,所以我们就跟他们说,你们平时也要出电费,今后光伏项目发的电可以给你们用,你们把电费给到我们社区,他们说这样没问题,这就解决了电发出来后销售渠道的问题。


2021年5月,杜求卿向领导介绍光伏发电的情况。

2017年6月底,工作队投入约40万元,建设洲仔社区光伏产业扶贫一期项目50千瓦光伏电站,之后,二期、三期、四期陆续建成。一期供给镇政府使用,二期是给社区和卫生院使用,第三期和四期分别供应镇小学和中学使用。工作队先后共投入资金167万元建设了四期共200千瓦的光伏发电站,每期项目50千瓦,每年收入约4万块,这样村集体一年就有约16万元的收益,只要他们稍加维护,就可以一直有收益。这种以“自用消纳+余电上网”的模式,发展光伏绿色扶贫,增加社区集体收入和贫困户收入,建立了长效扶贫机制,可以说打造了“20年不撤走的扶贫工作队”。

乡村建设要因地制宜,既要照顾当地农民的感受,还要体现他们的需求。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先后共有234.7万元(含中山财政专项新农村建设)投入建设了小公园小广场8个(含群众体育设施)、LED路灯3公里、道路绿化3公里,购买了垃圾清运车6台和垃圾桶每户1个,并完善社区部分道路硬底化、机耕路等;对照“八有”标准,为贫困户补齐了电视机,开通了网络信号。在2018年上半年肇庆市新农村建设考核中,洲仔社区获全市排名第5,广宁县排名第2;2019年被评为广宁县“创建广东省卫生村先进集体”;2020被评为“广宁县十大美丽乡村”。 

    因地制宜    
找项目抓住扶贫“牛鼻子”

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要找到适合贫困户的项目。我们采用“公司+农户”方式,投入152.2万元推进六期的“特色养殖”和种植项目,实现当年养殖当年收益,当年脱贫,获得最大的实惠。其中养殖鲁西黄牛项目被南方农村报评为2017年广东十大产业扶贫项目的典范。2017年,通过广泛征求贫困户意见、进村入户实地摸查,了解贫困户的脱贫意向、脱贫环境、脱贫条件和脱贫能力等,在充分尊重贫困户发展意愿的基础上,我们选择了以鲁西黄牛养殖为突破,着力发展特色养殖产业。2017年2月中旬,我们把53头鲁西黄牛送到了25户贫困户的手中。那天,我们扶贫工作队员给小牛仔编号、拍照,看着贫困户开心地牵走小牛仔,仿佛牵着脱贫的希望,我心里也对新的一年充满希望。如果饲养得当,到年底一头黄牛可给贫困户实现增收8000元。通过工作队强化项目管理、贫困户精心饲养、兽医站技术指导、合作公司年底回收,25户贫困户实现了当年养殖、当年出栏收益、当年脱贫的目标。

在鼓励农户养猪、养鸡、养牛的同时,我们也在想多找点项目,让农户们能够长期获益。2019年,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把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作为推进精准扶贫、产业振兴的大课题、大工程、大项目,我们扶贫工作队也在想如何在洲仔社区做“一村一品”,做出自己的特色。


2020年3月,杜求卿向市人大办领导介绍蚂蟥养殖。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金边蚂蝗(学名叫做菲牛蛭)具有市场价值,就想把它引到洲仔社区来。蚂蝗在传统农村人的认识中,是“吸血虫”,一旦吸附在人畜表皮就吸血,甩都难甩掉,但其实水蛭是我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品炮制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淤、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近年还新发现其制剂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因此,一些生物医药公司开始研发与水蛭相关的药物。金边蚂蟥的两边都是金色的,其水蛭素含量最高,所以药用价值也最高。

在中山市人大办、市总工会和市人民医院组成的联合扶贫工作队的牵线搭桥下,洲仔社区与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5年的战略协议,共同养殖、孵化、销售菲牛蛭和研发相关的药食同源系列产品。项目采取“公司+社区+贫困户+合作社”模式,由贫困户村民养殖,公司培训养殖技术和种苗,产品达到要求后保底回收。

为了让“吸血虫”(蚂蝗)成致富的“吸金虫”,扶贫工作队投入60万创设菲牛蛭养殖基地,专门请来了技术员,手把手教贫困户技术。基地请了两名贫困户工作,我们也一起跟着学技术,确保技术员走了还能继续指导。洲仔社区村民养殖的菲牛蛭,首批40池,每池仅占地2平方米。以成品回收价每500克约80元左右计算,不足100平方米的菲牛蛭养殖场,就可获得五六万的纯利润。养殖当年可以收回成本,而且养殖户还可以自己孵化水蛭苗。村里的贫困户陈维文在水蛭养殖基地工作,每月有2000元工资,加上家里养牛,慢慢存钱建新房。我们希望菲牛蛭(蚂蝗)养殖作为新一轮扶贫的创新产业扶贫项目,打造成为省定贫困村“一村一品牌”项目,养殖基地将建设成为“种植、养殖和游学休闲一体化”的示范基地,创造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引进的项目多了,贫困户对我们更信任,每到岁末年初,就有人问,杜书记,今年要引进什么项目?我想这是对我们产业扶贫的一种认可。

每天,我都要在村子里走一走,每当看到成片的郁郁葱葱的竹林,我就想,怎么能就地取材,把现有的资源变成村民增收的“宝贝”。被喻为中国竹子之乡的广宁,处处是竹林,洲仔社区的24500亩山林也多是竹林。竹笋加工是许多竹子产地的招牌农副产品,但经过我了解,洲仔社区这些竹子的竹笋纤维多,当地人很少吃,绝大部分竹子只能拿来做建筑搭棚材料。经考察外地的竹笋加工厂和多番比较后,扶贫工作队渐渐锁定了“麻竹”。麻竹易种植,而且竹笋个头大、纤维少,口感好。为了打消农户的疑虑,我们力邀专业的种植户建起麻竹种植基地。在丰产期,亩产笋可达4000—5000公斤,每亩经济效益达到4000—5000元。目前中山扶贫工作队已带动洲仔社区包括20户贫困户在内的500多户发展种植,年产值预计达到1200万元以上。

麻竹笋种植加工业也被当地政府纳入了产业扶贫和“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发展蓝图。镇党委政府帮助种植大户成立起创丰竹笋专业合作社,提供闲置旧厂房用作办公和收购竹笋场地,并建立了“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经营模式。由洲仔社区负责协调,合作社负责收购、加工和出售,每年将10% 收益用于支持社区扶贫项目推进。随着种植、收购的链条完善,合作社简单加工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建设竹笋加工厂终于水到渠成。

 发展产业,我们心里想的是如何建立长效扶贫机制,就算以后扶贫工作队撤了,产业继续经营,摘掉的贫困帽子才不会再戴上。2020年精准扶贫即将结束之际,我们还建议将一个废弃已久的纸厂旧址利用起来,建一个竹制品加工厂,将洲仔山林上生长的竹子加工成竹签。建竹签厂,不是“拍脑袋”的想法,我们专门经过市场调查做了一份可行性报告,餐饮行业里的烧烤、串串等需要大量的竹签,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而且竹签生产较简单,贫困户基本不需要进行培训就能上岗操作。由中山财政和帮扶单位筹集资金100多万元的广宁县洲仔镇富足竹制品厂共950多平方米,作为洲仔社区的集体资产承包给私人经营者,每年6万元的租金成为集体固定收入。有了工厂,贫困户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业,也不再担心会返贫。 

    以奖代补    
让贫困户有尊严地脱贫

要真扶贫,扶真贫,就要让贫困户从内心改变被动地“等、靠、要”,主动地去改变、去努力。尽管贫困背后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我认为每个贫困户都有尊严,我们的扶贫工作要做得更细致,更有人情味,在具体的实践中要考虑得多一些。扶贫工作队在2017年就制定了《洲仔社区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奖励帮扶办法》(简称《办法》),通过以奖代补资金的发放,充分调动贫困户就业创业的积极性,鼓励贫困户就业创业、参与各种劳动,有尊严地获取收入并脱贫。工作队每年安排成员单位自筹资金约10万元用于“以奖代补”,并通过创业培训、创业指导、政策咨询、创业担保贷款等,帮助贫困户提高创业技能、规避创业风险,从而调动贫困户就业创业的积极性。


2021年4月,杜求卿与队员一起商议贫困户分红问题。

《办法》对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创业、从事种植业、危房改造、参军或升学进行奖励,奖励资金从帮扶单位自筹帮扶资金中列支。按照《办法》,对自愿参与扶贫产业开发和就业创业等的贫困户给予奖励,其中,通过学习培训且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贫困户劳动力,有较稳定工作和年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者奖励1200元;积极务工且年收入达到2万元的贫困户奖励1000元;居家创业取得1万元收入的贫困户奖励800元;踊跃应聘村保洁员者,2018年12月前每人每月补贴200元,多数保洁员签约一年,做满了一年,如期领取了2400元。

贫困户马三仔一家5口,只有儿子小勇一个劳动力。2017年年底,我走访到他们家,小勇正好打工归来,他热情地留工作队员吃饭,下厨炒了几道菜,都是地道的粤菜。我忽然心有所动,跟他聊起来,原来他常年在广东的酒楼做杂工,经常跳槽,由于没有厨师证,只能做杂工,每月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但由于他在厨房偷师学艺,偶尔还帮手炒个菜,所以露两手还不错。我告诉小勇,扶贫工作队有个奖励政策,考了职业资格证书,工资待遇会提升,还有奖励。这番话改变了小勇的人生轨迹。他潜下心专心学艺,主攻粤菜,一年之后拿到了厨师证。后来,我又建议他走出广东,到粤菜师傅更吃香的外省寻求发展机会。2018年小勇在江西省做了厨师长,月薪1.2万元,为此,他两年分别拿到了1000元和1200元奖励,家庭生活大大改善。小勇的故事激励了村里村外的年轻人,不少人跟着他走进厨师行业,小勇目前在江西南昌,带着8人团队,他们都是村里和附近村里的人,他还成了社区青年的榜样。

对于贫困户来说,致贫原因各种各样,但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很多时候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去激活他们的潜能,扶贫更要扶志,一旦这种潜能和想改变的愿望被激活,扶贫工作难点就迎刃而解了。扶贫工作队的到来,给了贫困户生活的勇气。我常常想起陈秀芳大哥,他自强不息的精神鼓舞着我,他对扶贫工作队的信任激励着我,促使我尽量多为贫困户做点事。

秀芳大哥是洲仔社区新时期精准扶贫的建档立卡户,老婆2012年开始患尿毒症,越来越严重,三年前开始需要每周洗肾三次,生命可能因为并发症而随时有危险。其唯一女儿现在初中三年级。扶贫工作队没有到来之前,秀芳大哥靠打散工维持老婆每月几千元的医疗费和养育女儿的费用,经常入不敷出,只能适时借债来维持老婆的洗肾治疗,尽量延续老婆的生命。


2020年8月,杜求卿与贫困户陈铁坚聊起他养鸡的成功经验。

扶贫工作队进驻以后,通过多次走访了解到秀芳大哥是个非常勤快、有责任和担当的男人,虽然遭遇这样艰难的局面,依然比较乐观地面对生活的磨难。为了赚多点钱给老婆治病,秀芳大哥还想方设法地租用了周边的山地养牛、养黑山羊、养土猪、养土鸡....... 种植水稻、种植西瓜和水果玉米等。扶贫工作队的到来,为他提供了牛仔、黑山羊仔、土猪仔、鸡苗...... 他的勤恳和努力,也感动了我。他对老婆说的一句话“有钱你就有命”,使我百感交集。

他老婆说,与她一起患尿毒症洗肾的病人换了一批又一批,“走”了一批又一批,唯独她在苦苦支撑着,她说感谢有这样的好老公,感谢党的扶贫政策,感谢扶贫工作队的鼓励和关爱,给了她 “活”下去的勇气。2020年8月底,得知他老婆出现比较异常的情况,又不能异地治疗,工作队队员郑衍泓经过几次来回奔波,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2020年9月2日推动了中山市人民医院的专家医生和广宁县人民医院的医生共同为患者进行“远程医疗”会诊,目前患者的病情还是比较稳定,可以每周回家2次与家人团聚。我想,通过我们的努力,患者的生命尽量延长一点,他的家庭就会完整多一天。

几年的相处、走访和沟通中,我明显感觉到了秀芳大哥对我们工作队的依赖和信任。每周,秀芳大哥都会到工作队的办公室坐坐聊聊。后来,我提供给他一个建议:用最传统的方法养殖高质量的土猪,每周固定周五杀一头土猪在周边销售。慢慢地,秀芳大哥养殖的优质本地土猪打响了名声,养殖的土猪肉不用担心销售了,每周五所杀的土猪,不用2个小时全部销售一空,向秀芳大哥早早预订土猪肉的越来越多。

秀芳大哥还得到了镇领导直接的关怀,镇里村里一些外出务工而丢荒的田地,都被委托给秀芳大哥进行复耕,目前他已经在5亩的田地插秧了,还在8亩的田地里种上了西瓜、水果玉米。 

    整体留守     
只因心中放不下

到2018年年底,洲仔社区已100%完成原有的总脱贫任务。2018年新增加的贫困户1户1人,2019年年底也已实现脱贫。扶贫工作队摘得“2016-2018年广东省脱贫攻坚突出贡献集体”殊荣。2019年,到了三年期满换岗的时候,我的心里却很矛盾。三年的“双城”漂泊生活,不说辛苦不说想家那是假的。谁不想每天早晨在中山醒来,和家人在一起,白天做着熟悉的工作,回家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但是,我心里始终放不下。虽然贫困户已经实现脱贫了,但我觉得还不够,还要让乡亲们富起来才行。这时若换了别人来,又得重新熟悉情况,会耽误很多时间。只有破解了返贫风险的难题,打造出脱贫的长效机制,我们才能放心离开。没有太多纠结,和其他两位队员一商量,大家一致选择整体留守,我们也是唯一一支整体留守的新一轮扶贫工作队。于是,我们还是和往常一样,在洲仔社区跟熟悉的村民打交道,帮他们想致富的路子,希望这个村庄在我们的努力下,一天天变得更好。

工作队始终以集体为荣,不计较个人荣誉,驻村扶贫工作队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获得“肇庆市精准扶贫优秀集体”,2018年还获得“2016-2018年广东省脱贫攻坚突出贡献集体”,2021年获得“2019-2020年广东省脱贫攻坚突出贡献集体”荣誉称号。

2017年,我获得了“2016年肇庆市精准扶贫先进个人”、2021年6月,获得了“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中山市有19人获得),2021年6月还被广东省委授予“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中山市4人)。

五年多六个年头的时光,我每周往返于中山市城区和洲仔社区,虽然辛苦,但是值得。用心去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可以延展生命的广度和深度,能参与国家脱贫攻坚这项伟大工程,五年多的光阴显得异常充实而有意义。郑板桥有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如今虽然已经回到了中山市,但我仍然常常想起那些长在洲仔社区山野间一片一片的翠竹,想起社区的一草一木,想起那些熟悉的淳朴的脸,希望我们的努力能给他们的生活带去了一些改变,希望老乡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成绩单】
到2020年年底,对洲仔社区投入的资金已达972万元,其中省财政资金245.5万元,中山市财政资金356万元(含镇统筹的新农村建设资金100万元),三个帮扶单位自筹257.5万元,中山党建和社会资金93万元,广宁630扶贫资金20万元。这给洲仔社区的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脱贫成效和变化,群众获得感超强。到2019年年底,总脱贫任务已经100%实现,原有的贫困户76户211人2019年全部退出贫困人口行列,洲仔社区退出省定贫困村行列。

洲仔社区由2016年的省定贫困村,蜕变为“2020年度广宁县十大美丽乡村”(广宁县178个村、社区);社区的贫困户年平均收入由2016年的不足4000元/人,到2021年上半年的18000元/人;社区集体收入由2016年每年的3000元,提升到2021年起每年近20万元。


◆口述:杜求卿 
◆文字整理:黄启艳
◆图片:文波
◆栏目统筹:黄启艳
◆策划统筹:方嘉雯
◆编辑:陈吉春
◆二审:方嘉雯
◆三审:赖友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