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口述史 | 对口帮扶 改变老乡 也改变了我们
栏目:推荐 来源: 发布:2021-11-21

 



陈光钵,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三级调研员。

【个人简介】 2018年10月,陈光钵被选派参加脱贫攻坚工作,2年多的时间,参与了2轮扶贫工作。作为驻县工作组组长,他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政治使命和时代任务,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脱贫攻坚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带领中山驻县工作组及驻村工作队全体扶贫干部,自觉强化责任担当,恪尽职守,务实进取,努力答好脱贫攻坚收官“必答题”和抗击新冠疫情“加试题”,圆满完成中山市委市政府交给的光荣政治使命。他于2021年获得“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光荣称号。中山驻潮州市饶平县(潮安区)工作组分别于2019年获得广东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2016-2018年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于2021年获评潮州市2019-2020年脱贫攻坚突出贡献集体。


 一片片茶叶、一个个佛手果、一颗颗橄榄、一株株中草药……青翠的山林、沁人的山风、叮咚的溪流,5年多的对口帮扶,潮州的绿水青山慢慢变成老乡们的金山银山。2018年11月,进入中山对口帮扶潮州的第3年,我接任中山市驻潮州市饶平县(潮安区)脱贫攻坚工作组组长,参与了第一轮后半段和第二轮全过程。我亲历并见证了贫困村的脱贫攻坚,感受着老乡们生活的变化,这段弥足珍贵的实践经历必将让我受用终身。 

    一、主动请缨    

如何摆脱贫困是困扰中华民族的千古难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督战的一场伟大战役。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中山市委、市政府于2016年4月派遣了扶贫队伍进驻潮州市饶平县和潮安区,正式展开了对口帮扶工作。这支队伍由一个驻县工作组、38个驻村工作队共81名扶贫干部组成,承担饶平县29个、潮安区9个省定贫困村的帮扶任务。第一轮帮扶任务期从2016年4月至2019年5月,第二轮任务期从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底,7月1日按上级统一部署正式收队。两轮合共历时5年多。

2018年11月1日,我接任驻县工作组组长,参与了第一轮后半段和第二轮全过程,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当时我在市府办工作,得知市里正在物色人选接替原派驻潮州驻县工作组组长的工作,便主动向组织提出申请到帮扶一线去,并得到了批准。成为驻县工作组组长后,我一边展开密集调研,以便掌握第一手情况,一边和驻县组的同事们提前谋划2018年度的省考核准备工作。大家齐心协力,顺利获得当年度省考核“好”等次,取得了考核成绩的新突破和实现“开门红”。这大大增强了我对圆满完成扶贫任务的动力和信心。

为什么要去帮扶一线?因为这场脱贫攻坚战是人类史上空前绝后的伟大事业,意义非凡,机不可失。同时,我认为不了解农业、农村和农民,就算不上真正了解中国。虽然我出生在农村,但初中时候就去县城读书了,一直到大学毕业和工作多年,都没有机会真正深入农村。对口帮扶,让我能够真正下沉到农村工作当中,真正沾泥土、带露珠地学习了解农村工作,这也算实现我个人的一个心愿。此外,也希望把我工作中的经验带到农村去,两者结合,相信才能产生更好的工作效应。 

    二、尽锐出征    


2019年12月,陈光钵率驻县组成员到中山驻饶平县浮山镇汉塘村扶贫工作队调研,共同研究谋划产业开发。

自2016年对口帮扶潮州以来,中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每年都与潮州市党委政府召开两市党政联席会议,共同谋划共建共促蓝图。尤其是新一轮的第一书记选派,中山市委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市委组织部严格落实省委组织部关于第一书记人选要求,从严把关,在全市层面、各镇区(即镇街,中山的“区”为街道级设置)广泛发动,拓宽选人渠道,选派出最优秀的干部,为最后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组织保障、干部保障。2019年5月、9月,驻村工作队、驻县工作组分别完成轮换。中山市11个镇区共选派86名驻村干部进驻潮州,每个村确保2人以上,总人数比第一轮增加了10人。所选派的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均为各镇区部门中层甚至是重要部门负责人,平均年龄41.3岁。这批同志政治素质过硬、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能力突出、工作作风扎实,赴潮后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表现出饱满、高昂的精气神,短时间内取得明显工作实效,得到了潮州各级各部门的普遍好评和高度肯定。

驻县工作组共有5人,分别来自市直各部门,除我参与了上一轮后半段外,其他4位均是新成员。为了帮助他们迅速进入状态,我采取了特殊举措,给他们每人选择一个工作基础良好且有上一轮老队员留下的帮扶村,通过与驻村工作队员“三同”(同住、同吃、同工作),用一周的时间,摸清驻村工作队真实的生活工作状况和规律、贫困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经过驻村一周的深调研,工作组4位新成员对第二轮该怎样帮扶都有了接地气的了解和思考,在他们所提交的调研报告中,均就新一轮帮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也达到了在战斗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的预期目的。

和中山的朋友谈及驻村工作,大家往往会凭想象以为最大的困难会是生活条件艰苦、工作环境恶劣等,其实这是误会。每一个扶贫干部都对可能的困难早有思想准备,尤其对物质方面更不会过高要求和期望,而且,潮州各级政府和干部对中山干部关爱有加,尽最大努力为我们提供了生活保障和工作帮助。事实上,语言差异才是我们开展工作的最大拦路虎。潮州市属于闽南语系方言区,当地村民以讲潮州话为主,还有部分村民讲客家话。因此,在首轮选派干部时,中山市、镇街两级组工部门充分考虑到语言因素对工作沟通、感情交流的影响,尽可能选派会讲潮汕话的干部,在第二轮人员选派时,会讲潮州话的可选对象自然也就寥寥无几。我的家乡在湛江,讲雷州话,也属于闽南语系,勉强可以简单交流。

语言的障碍虽然带给我们困难,但并不能阻隔干部与乡亲的距离。有一种通用的语言叫“心”,干部有没有真正将身心投入到帮扶工作,乡亲是看在眼里的。驻村队员按规定在工作日工作、吃住全在被帮扶村。从一开始,我们工作组就重视加强队伍管理,以更严更高的标准要求全体扶贫干部,例如要求严格遵守中山对口帮扶潮州指挥部“十不准”规定,严格日常考核管理,严格请休假制度等。正常情况下,驻潮干部周五下午可以返回中山,周日晚必须全部及时返村到岗。驻村工作队单程普遍需要6小时左右,最远的帮扶村是饶平北部山区上饶镇上善村、埔中村,单次回程超过8小时,尽管路途遥远、山路崎岖,但驻村工作干部们从无怨言,始终坚持如一,经常加班加点,甚至牺牲周末时间。

我常常跟驻村队员们说,我们当中没几个人真正具有农村农业工作的经验,千万不要想着帮扶就是来当老师的,我们不具备这样的资格;相反我们要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跟当地干部学习农村工作经验,跟老乡学习农业生产经验,准确了解他们希望我们提供哪方面的帮助,思考我们应该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同时,我也鼓励大家要讲究方式方法,既要埋头干事,更要抬头看路,作为珠三角的干部,在农业生产知识、技术方面是弱项,而且一个工作队三两个队员,即便全部投入农业生产,无非只是增加有限的劳动力,意义不大、效益甚微,相反,如果我们珠三角干部,在帮扶实践中能够充分发挥践行先进发展理念、制订科学产业规划、推广最新科技成果等方面的智脑优势,将对促进当地农村产业发展、提升老乡们生产能力、改善生活质量起到更大的帮助。 

    三、决战决胜    

一茬接着一茬干。第二轮帮扶工作展开后,我们按照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工作原则,立足潮州地方资源禀赋,统一思想,拓宽思路,将“党建引领把稳方向、双轮驱动增强造血”作为重点发力,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2019年12月,陈光钵深入田头,与技术人员研究溪黄草种植产业项目。

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我们组织开展党建“双结对”工作,通过第一书记(中山干部,同时兼任工作队长)争取派出镇街党委政府支持,促成中山73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分别与潮州38个贫困村党支部实现结对共建全覆盖,两地干部互访参观、交流农村党建工作、互学促提高。中山的支部每年组织到潮州与结对共建村开展座谈交流,慰问走访贫困户,考察推进项目,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筹措帮扶资金,送医送药,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不断扩大帮扶面。在日常工作当中,当地村干部和中山驻村干部深度沟通,紧密合作,相互支持,既是工作中的好拍档,又是生活上的好伙伴——白天,一起研究谋划村里的发展规划和产业推进,晚上,趁老乡收工后在家,又一起上门走访,问寒嘘暖,及时了解最新动态。有了他们在旁“翻译”,驻村干部跟乡亲交流起来更加顺畅高效。这种结对,长远是为了更好地建设党在农村执政的骨干队伍,让驻村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在任期内培养好带头人和后备干部,把强班子、带队伍贯穿扶贫工作全过程,为村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立足资源禀赋,实施产业赋能。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最根本的是产业兴旺。潮州市土地碎片化严重、山地多、可耕地少,产业发展规模小,缺乏规模效应,产业项目效益不高,抗风险能力不强,产业项目带贫益贫能力还有待提升,土地流转方面仍需加大,在高质量发展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2019年,我们新一轮驻县工作组、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珠三角干部优势,通过一系列深入调研,广发动、大讨论,坚持以产业扶贫为重要抓手,充分利用潮州市出台土地连片开发鼓励政策,积极探索实践立体产业扶贫模式和综合“带贫增收”发展体系,让产业扶贫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迭代,增强“造血”功能,产业聚能逐步点亮乡村振兴路。

特色种植成产业扶贫“明星”。在潮州饶平,我们着力打造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注资200万元联手打造本地产业龙头企业饶平县科发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投入150万元开发200亩生态茶园,扩大茶产业规模;成功注册“宫下启盛”品牌商标,提升茶产业品牌价值;注资350万元开发饶平县华檀生态林业有限公司茶产业帮扶项目,与潮州市农业农村局联手共建茶叶产业园。目前,共开发茶产业项目带动和辐射茶叶种植面积达6000多亩,帮扶的11个相对贫困村受益,年产值近5000万元。

我们还立足技术引入,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我们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高校+贫困户”模式,实行产研合作,在饶平县石壁村建立“华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服务站”,4名技术人员入驻服务站,为基地提供产业发展规划、种植品种选定、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护等指导;流转土地建设中草药种植示范基地,已建成以溪黄草种植为主的“百草园”90亩、粤东地区第一个“百姜产业化示范试验基地”,形成以“当年采收”甜溪黄草+“多年采收”林下种植的长短结合种植规划。实行订单种植,种植溪黄草的产值由每年每亩6000元提升到每年每亩1.1万元,南姜种植时间由原来的3年缩短到2年,亩产量由原来的3000公斤提升到3750公斤。饶平地区南姜种植总面积已达5000多亩,年产值1000多万元。

通过“景区带村”农旅融合,筑就美丽新生活。我们将有条件的贫困村培育成旅游乡村,为下一步的乡村振兴打好基础:一是打造农旅融合扶贫模式。狮峰村位于潮州市潮安区归湖镇政府驻地东北面, 背山临湖,湖光山色相映,风景十分秀丽,因村西北部有一座小山丘名叫狮峰而得名。中山市充分利用潮安区狮峰村的自然资源积极推进白鹭湖农业综合项目,培育狮峰村莲花文化节庆品牌,打造农旅相融合的扶贫新模式,村每年集体经济收入可增加30万元,并于2019年荣获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称号。二是建设美丽乡村特色村。饶平县英粉村生态环境优美,黄冈河从中间穿流而过,“一河两岸”“三面环水”,适合打造旅游产业。中山市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整体规划,把之建设成为远近知名的网红村,前来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6年的4.5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29.5万元,改造后的英粉村荣获2019年“广东省美丽乡村特色村”荣誉称号,成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农旅融合发展扶贫产业的成功范例。

我们鼓励积极就业,推动稳定脱贫。这主要包括加大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吸纳贫困劳动力、超额完成转移就业协议任务等三方面举措。累计派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服务与培训指导177人次,培训贫困劳动力4221人次;共设立扶贫车间9个,吸纳贫困劳动力10人;设立公益性岗位吸纳贫困劳动力171人;帮助贫困劳动力到中山、深圳、广州等珠三角城市转移就业,或者实现潮州本市及粤东地区周边城市就近就地就业。我们连续两年超额完成两市签订的协议任务。

5年来,中山市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57亿元,其中自筹资金1.09亿元、631配套资金2.10亿元、新农村建设配套资金3800万元,累计筹集社会帮扶资金2292.82万元。5年来,累计开展产业项目103个、资产收益项目75个,累计投入中山自筹资金分别为4228.79万元、4034.99万元;产业项目形成固定资产90项,资产价值4497万元,公益类项目形成固定资产168项,资产价值3041.12万元。建成扶贫车间6座,耗资247.21万元,总占地面积2008.7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23.44平方米。这有力促进了贫困村产业项目发展、贫困村集体稳定增收,益贫带贫效果明显。村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领导力不断提高,帮扶地区贫困村和贫困户发生根本性变化。

     四、双线报捷    


2020年3月,陈光钵与驻县组成员参加“中山-潮州扶贫开发工作联席会议”,两市扶贫工作管理部门共担责任,共谋发展。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春节假期的祥和宁静。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加入了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作为中山驻县工作组组长,我和扶贫干部们一直关注着疫情的变化,保持和扶贫村的沟通。1月30日,正月初六,全体扶贫干部全部取消休假提前回到各自岗位。最让我感动的是,这些同志当中,有的刚处理完亲人的后事,有的孩子刚出生还未满月,有的临近退休腿脚不便,他们暂时放下了自己的小家,准时回到了岗位后,二话不说便投入到帮扶村防控第一线工作当中去。

中山驻县工作组及时与当地县区沟通衔接具体工作安排,各驻村工作队积极主动会同村两委、党建指导员抓好防疫工作,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每天利用村广播喇叭、流动小喇叭反复播放防控疫情知识,制作防疫横幅悬挂村内交通要道、在宣传栏张贴防疫知识宣传画报,派发宣传单张,加大防控知识的宣传力度。在严密谨慎的防控下,我们做到了全体扶贫干部、全部帮扶村的群众零感染。在疫情防控中,我们没有一个人退缩,显示了中山扶贫干部的担当,我为他们深感骄傲!

为将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我们在疫情防控的同时,又及时组织驻村工作队推动复工复产。驻村扶贫队员积极与合作社带头人、种养大户、帮扶对象联系、对接,及时开展春耕备耕工作,解决种养方面的实际需求和困难。对于有需要的帮扶对象,我们将种苗、种子、化肥物资送到他们手中,帮助大家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同时,扶贫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及时补种及加强田间管理等工作。例如,顶厝村党总支部前期通过送肥到户,为全村490多户茶叶种植户免费发放“一村一品”项目有机肥,改良土壤,减低生产成本,加快复耕步伐;在春茶采摘期,在了解到茶农春茶采摘雇工难题之后,主动作为,组织30多名党员志愿者在疫情防控期间帮助贫困户解决春茶采摘难题,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为推动贫困劳动力就业,我们重点采取4项措施:一是开展贫困劳动力就业摸查,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以此作为精准就业帮扶的重要依据。利用网络招聘等就业渠道,通过微信、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各类新媒介,为需要转岗或再次找工作的贫困劳动力提供招聘信息。针对有意愿到中山市务工的贫困人员,驻村工作队积极联系中山市相关企业,为其提供网络招聘服务,用网上面试代替传统的面对面访谈,为贫困劳动力提供便利。三是帮助就地就业,横栏镇驻村工作队经过与上善村、埔中村两村阳光工作坊经营者沟通协商,全力支持和推动扶贫项目复工复产,解决因疫情导致的外出务工难的问题。沙溪镇龙兴村工作队加快土地流转进度,主动对接建鹏南药公司,争取项目尽快落地,吸纳贫困劳动力就地就业。至2020年3月中旬,1139名有务工意愿的贫困劳动力中,除个别人因身体问题、照顾家庭等原因暂未返岗外,其余的全部实现复工复产。

力促消费扶贫,打赢两场战役。2020年以前的三年,我们中山帮扶工作组在潮州的帮扶点已形成了一批具有规模的产业项目示范基地和特色品牌。当时疫情防控对人流、物流产生了影响,产销对接在疫情影响下,暂时不能按原来常规的方式运作,必须有特殊时期的特殊之举。“消费扶贫”是我们工作组打响的又一场大战役。

在省定贫困村英粉村,我们打出“电商+电台+电视”的组合拳,率先破解了农产品滞销难题。英粉村特色农产品体验店,深受游客欢迎。农户们瞄准了春节假期, 备好了存货,不料疫情发生后游客锐减,农产品遭遇滞销。春节后,驻村工作队白天忙防疫,晚上搭网店,为村合作社注册“英粉潮汕土特产店”微信网店,当店小二,还联系潮州广播电台,合作策划制作了一期“共同抗疫 爱心助农”的节目,邀请潮州电视台拍摄专题片,短短10天,产品销路迅速打开,品牌知名度也有了较大提高,老乡和贫困户蜂农愁容终于得以舒展。

随后,围绕潮州柑、饶平荔枝等两场时间紧迫、任务艰巨的消费扶贫大战接连打响。

2020年是潮州柑丰收年。受疫情影响,潮州柑出现大量滞销,仅饶平县就有约达28000吨,如果不能及时卖掉,便可能烂在枝头,当地果农一年的心血就全白费了,经济损失惨重,尤其是贫困户,更会是雪上加霜。我们驻县工作组及时将信息向中山11个帮扶责任镇区反映,努力争取大后方支持,发动机关单位、社会各界,通过以购代捐方式,实施消费扶贫,同时,工作队员积极通过朋友圈、电商平台帮助销售,最终实现潮州柑总销售13万公斤,避免贫困户因产品滞销返贫,更坚定了他们靠发展产业脱贫的信心。

2020年也是荔枝收获大年,6月份,饶平荔枝陆续成熟,但许多贫困户们却高兴不起来,担心量上来了,价格卖不上去。6月底,中山召开脱贫攻坚成果发布会(云发布),现场连线中山对口帮扶潮州、肇庆及对口支援西藏、四川等基层一线扶贫干部介绍驻地扶贫工作的开展情况。我索性将发布会现场搬到潮州市饶平县宫下村(桂味)产业扶贫示范基地,这个基地荔枝种植面积达420亩,宫下村29户贫困户共58人都因此获益。这既是我们产业帮扶的一个案例,也是我们品牌宣传的一次造势活动。借此机会我能够向参会的人推介潮州的荔枝,通过媒体的关注,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购买潮州荔枝,用直销的方式为农户增收。在扶贫工作组的帮助下,老乡们的荔枝最终卖出了好价钱。除了宫下村的荔枝,潮州市饶平县新圩镇新石村,贫困户近5万公斤荔枝,也通过东升镇(现已与小榄镇合并)的干部职工们的认购,通过联系干果加工公司,全部卖出了好价钱,,破解了往昔丰收年销售难、售价低的历史难题。


2020年12月28日,陈光钵率驻县组成员积极发挥桥梁作用,聚集社会力量,推动中山潮州两地产销对接,努力实现扶贫产业市场化运作和可持续发展。

为进一步拓展消费扶贫渠道,我们先后举办参与各类展销会、推介会等7场。当年6月,中山的壹加壹公司与饶平县合玉贸易有限公司(饶平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签订消费扶贫合作协议。依托壹加壹公司在中山、珠海、佛山、江门等地的71家大型连锁商场,为潮州市扶贫产品进入大型商超建立销售渠道。通过联结多方资源,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消费扶贫工作深入推进, 2020年销售额达到1132万元,极大调动贫困人口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的积极性,较大幅度提高贫困户收入水平,同时也壮大村集体经济,对精准脱贫起到关键作用,初步实现扶贫方式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们迎难而上,硕果累累的一年。昔日贫困落后的村庄由后队变前队,蝶变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英粉村、东明村、狮峰村等更是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狮峰村上榜第二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英粉村、东明村、赤水村被确定为“潮州市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在2020年全省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粤东)现场推进会上,英粉村、东明村受到了与会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大门坑村、新民村、英粉村、岭后村等4村探索开展“赛家政”“美丽庭院”建设试点效果明显。

    五、圆满收官    

经过5年持续奋斗,中山市如期完成了对口帮扶潮州市脱贫攻坚目标任务,38条省定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274户3562人,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基本医疗与子女教育保障全覆盖,脱贫人口全部实现“八有”指标,有劳动力相对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低于4000元到2021年的17978元,增长449%,脱贫户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贫困村考核要求的10个退出指标全部达标,相对贫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84元,贫困村村均集体经济年收入从2016年2.8万元提高到20.1万元,增长618%。

至此,我们终于可以说,我们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圆满完成了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中潮两市党委政府交付的光荣政治任务。但是,“摘帽”不等于扶贫工作结束。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筑牢防返贫防线,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如何确保最后阶段干部队伍思想不松懈、作风不变形等,都是对我们更严峻的考验。

2021年以来,我们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筑牢防返贫防线。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名单专账,及时予以针对性的施援救助;织密三级防控网络,饶平21个镇均成立了镇扶贫促进会并设立基金,县级设立扶贫救助专项基金,市级设立中潮慈善基金、防返贫专项资金等;继续强化党建引领,共有73个中山基层党组织与38个原贫困村党支部建立了“党建双结对”活动,实现了全覆盖。针对潮州地区遭遇罕见干旱,广大农村的生活饮用水、生产用水严重不足,以及极端天气可能造成群众住房安全隐患等问题,2021年4月,驻县工作组结合目前开展的“学党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组织各驻村工作队全面开展住房安全、饮用水安全专项排查。至9月共投入资金65万元,完成打井18口,群众生活饮用水问题得到有力保障,生产缺水问题明显缓解。

根据省扶贫办的统一部署,按照潮州市工作安排,至2021年5月13日,中山38个驻村工作队已全部顺利完成交接衔接工作。为持续推动产业项目发展。一方面,我们对效益较好、合作到期的项目进行商洽延期,并明确后续跟进责任人,落实衔接工作,对正在进行的项目加快推进建设进度,以期早日完工投产;另一方面,积极谋划开发新产业项目,为衔接乡村振兴打下更加扎实的基础,2021年上半年共批准立项新实施帮扶项目95个,投入帮扶资金619万元,其中产业项目6个,投入资金296万元。同时,我们努力提升农村电商建设水平。目前,38个村均设有电商服务站点,总数达77个,运行状况良好。为进一步提升贫困村扶贫产品电子商务站点建设水平、运营能力,中潮两市扶贫办共商,拟按每村10万元建设费用标准,多方筹集资金,加强推动扶贫产品市场化运营,努力实现扶贫产业持续发展,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夯实产业基础。

7月1日,我们在驻地认真全程观看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的直播,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后,响应他对全体党员发出的号召和新动员令,带着完成任务的喜悦,告别了亲切熟悉的潮州山水,告别了结下深厚情谊的潮州人民,顺利返回中山。 

    六、收获良多    

通过参与帮扶工作,我们干部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工作有了深入的了解,扶贫干部能力得到了锤炼,出色完成潮州帮扶共建,回到中山后,大家又马不停蹄投入到了中山“重振虎威”的事业当中。同时,我们也收获了潮州人民真挚的情谊。这是我们和当地人民一起修路、一起摘茶、一起守在村口防控疫情、一起卖出直销产品、一起修危房,一点一滴汇聚而成的情谊。对口帮扶改变了老乡、乡村,也改变了我们。


2020年11月,陈光钵和驻县组成员陪同中山市扶贫办领导到帮扶对象家里了解危房改造及修缮情况。

在我参与的第一轮后半段和第二轮帮扶工作中,我们在2018-2020连续三年获得省年度考核“好”等次,2019年、2020年更是与潮州同创佳绩,好上加好。在2020年中潮两市党政联席会议上,时任潮州市委李雅林书记对中山干部队伍及脱贫攻坚工作成效予以“五星级”高度评价。中山驻潮州市饶平县(潮安区)工作组分别于2019年获评2016-2018年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于2021年获评潮州市2019-2020年脱贫攻坚突出贡献集体。2021年6月,我本人也获得广东省脱贫攻坚表彰,被授予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继2013年获评为广东省推动珠三角规划纲要先进工作者、2016年被授予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之后,第3次获得的省级荣誉,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给了我这个普通党员干部在不同平台学习和施展抱负的机会!

回首我的潮州岁月,有几点感触铭心难忘——

要坚定不移贯彻党建引领、扶贫扶志原则,增收脱贫只是扶贫最基本目标,更高目标是培养贫困户“劳动致富”“双手改变命运”的正确价值观,而最高目标应该是让所有群众经过帮扶脱贫后,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永远是人民的党,党的扶贫政策是真正为人民谋幸福的,党的干部始终会与人民奋斗在一起。

脱贫攻坚重在落实和真实,责任要压实、政策要落实、工作要扎实、数据要真实、感情要诚实。两年多来,帮扶干部不仅有担当作为,更是用心用情开展帮扶。扶贫干部既在政治、人身、交通、资金实现“四安全”,又用真诚的帮扶换来了群众会心的笑容。

帮扶工作要紧紧依靠和团结当地干部群众,坚持共建协作,才能真正形成强大的攻坚合力。尤其是中山干部,要重视扬长避短,只有充分发挥珠三角干部观念新、视野阔、思路活、信息通的优势和特点,用创新思维做扶贫,才能更好地为贫困地区、贫困户提供有效帮助。

扶贫产业开发还要坚持市场观念,处理好生产与市场的关系,实现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扶贫产业项目才有长久生命力。我们的帮扶并没有因为脱贫工作结束而停止,反而我们的帮扶工作仅仅是为当地的乡村振兴发展起了个开头。目前我们仍在继续联系中山和潮州的销售企业,从中牵线搭桥,通过产销的对接,专业的营销平台,帮助产业持续发展,用订单来帮助当地的农民提升产品质量,提升他们继续奋斗的积极性。


【成绩单】
饶平县(潮安区)38个省定贫困村、1274户3562人贫困人口如期达标退出,全面实现“双出列”,2018、2019、2020年中山对口帮扶潮州脱贫攻坚工作连续三年获得省年度考核“好”等次,与潮州同创佳绩,好上加上。

中山市经过5年持续奋斗,如期完成了对口帮扶潮州市脱贫攻坚目标任务,38条省定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274户3562人,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基本医疗与子女教育保障全覆盖,脱贫人口全部实现“八有”指标,有劳动力相对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低于4000元到2021年的17978元,增长449%,脱贫户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贫困村考核要求的10个退出指标全部达标,相对贫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84元,贫困村村均集体经济年收入从2016年2.8万元提高到20.1万元,增长618%。


◆口述:陈光钵
◆文字整理:黄凡
◆图片由被访者提供
◆栏目统筹:黄启艳
◆策划统筹:方嘉雯
◆编辑:陈吉春
◆二审:方嘉雯
◆三审:赖友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