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社工到昭通开展传帮带,为“山里娃”搭建430课堂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0-07-27

作为全国最大的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云南昭通靖安新区首批市民自去年12月搬迁入住后,陆续住进了来自昭通市昭阳、大关、永善、彝良、盐津、镇雄6个县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4万多人,其中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等群体的社区服务需求巨大。如何描绘一幅“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的易地扶贫搬迁美丽画卷?从今年6月起,由中山市民政局派遣的两名资深社工到此开启了为期三个月的“昭通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群众服务”及面向当地10名社工从业人员开展的培训和督导服务。当地的社区生活悄然发生着一些可喜的变化。

开办430课堂

7月27号下午4:30,静安新区惠民社区的30多名孩子放学回来,陆陆续续走进了社区的“430课堂”。从大关县搬迁到静安新区,洪家营小学二年级学生夏光春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平时只有爷爷奶奶陪伴她,功课不会做怎么办?心理有烦恼找谁聊天?这些问题从前都没有人关心。入住静安新区,不仅上学路程减少了,放学走进“430课堂”后,她的课余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性格变得更加开朗。

开办430课堂的点子来自中山社工与海星行动公益协会的社工开展扎实的社区调研后试点的,是其中一个“三社联动”项目。被派驻到当地的中山市益群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游华元告诉记者,目前静安新区近4万人口中,有9000多名是青少年儿童,其中困境儿童600余人,非困境儿童家庭环境也不容乐观。“青壮年都出去务工,大部分是老人家照看孩子。即使有父母在身边,家庭教育的理念也不强。”

“老师,这道题怎么做?”宽敞明亮的教室,整齐的桌椅,记者在社工提供记者的视频看到,“430课堂”孩子们在教室里安静地做着功课。社工和志愿者组成了一支“看孩子”队伍细心、耐心地陪伴着孩子们,与孩子们写下课堂小契约,共同维护课堂秩序和环境卫生。在“四点半课堂”,孩子们不仅能得到课业上的辅导,还能接受到美术教育、课外阅读、手工制作、书法、朗读等兴趣培养活动和课外拓展性课程。

针对搬迁青少年儿童的特殊性,在课程和活动设计上,昭通的430课堂还会将安全教育、志愿服务教育、自强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家庭关系处理等内容穿插其中。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社工队

游华元说,“三社联动”是指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以社区治理为根本目标,以三者互动为主要手段,在互助、互利、互惠原则的指导下,推动社区建设的行为。这样的模式前些年在中山取得一定的成功,然而,刚到昭通时,她发现虽然每个社区配备了2名专职社工,40名专职志愿者在社区协助群众解决生活困难,每个楼栋均有楼栋长,却存在社工专业水平不高、志愿者主动工作意识不强、楼栋长工作深度不够等情况。如何打造一支带不走的社工队伍和志愿者队伍,是她最头疼的问题。

申燕燕是靖安新区的一名社工,中山社工第一天和她见面的时候,她心里还打鼓:难道又是来增加我们工作量的人吗?参加完一个来月的督导培训,她深深地感受到社工是一门专业技术,中山社工是她在社工工作的第一个“师傅”。“社工督导培训太重要了”,燕燕向同事们表示。从一开始只知道准备游戏、准备物资开展社区活动,现在已经理解做社工服务需要先熟悉社区情况、调研服务群体的需求、拟定服务目标、运用社工的个案、小组、活动三大工作手法设计服务方案,有系统地推进服务帮助服务对象。

在督导的带领下,燕燕开启了社区困境儿童服务:走访社区了解社区困境儿童的信息、制作调研问卷和提纲收集信息、开展430课堂、环保小组等回应困境儿童服务需求。看着一个个新区儿童在430课堂学业进步、通过环保小组提升了文明行为的意识和习惯,燕燕表示“我终于在实践中理解了‘助人自助’的含义,我希望未来能够成为一名本土社工督导”。

据悉,除了社工的传帮带,未来一段时间里,中山的两名资深社工还将在这里陆续开展志愿者队伍建设培训、社区干部参与三社联动工作的专项培训、楼栋长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社工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等,并通过打造社区公共空间、培育志愿骨干、打造品牌项目等举措,带来一些实在社区项目,黏合这群从不同的大山中进城奔小康的居民朋友,着实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徐钧钻 实习生 吴雨谦
◆图/受访者供图
◆编辑: 曾嘉慧
◆二审: 蓝运良
◆三审: 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