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0万人次游客,超22亿收入!中山“双节”火爆出圈
栏目:气象 来源:中山+ 记者 闫莹莹 徐钧钻 陈雪琴 王蔚然 张倩 杨健 李鑫 何腾江 王帆 李红 发布:2025-10-10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叠加,中山文旅市场火热。全市以“香山古城、大涌红博城、中山影视城”为核心,联动镇街构建“3+N”文旅体系,激活全域旅游。据初步统计,10月1日—8日,全市累计接待游客389.28万人次,同比增长13.89%;旅游收入22.51亿元,同比增长14.32%;过夜游客47.79万人次,同比增长13.52%,文旅“活动多、人气旺、消费热”的态势席卷全市。

2025年10月10日中山日报03《焦点》版

特色活动遍地开花
消费热潮席卷各镇街

“双节”期间,中山各镇街依托本土资源推出多元文旅活动,点燃参与热情,带动消费升温。

据统计,假期期间,西区街道跨区流动客流近100万人次,城区高端酒店入住率超80%,为岐江西岸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西区街道以“啤酒音乐汽车+非遗醉龙文化”打造“龙醉西区・嗨啤十一”主题体验活动。10月1日,利高广场迎来人气歌手与网红乐队的空降,拉开潮音嘉年华序幕,“音乐+美食+优惠”当日吸引超5万人次,带动沿线餐饮消费增长30%。岐江公园内,“百人共绘放飞祝福”“中秋古风游园”“草坪露天影院”轮番上演,日均吸引3万人次,周边夜市营业额达60万元。此外,西区联动300余家商户推出购车补贴、美食优惠等,重点商圈客流破20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10%;荔景苑“荔苑有戏”中秋戏曲会接待6万人次,悦生自然营地文旅收入同比增5%。

西区街道醉龙文化展示活动中,市民游客感受传统文化魅力。通讯员供图

东区街道三溪中秋庙会成古村文旅活动中的“流量担当”,主题花灯、龙狮展演、粤剧国风、非遗体验等全面覆盖“赏玩游品”。新鳌岭社区指导紫岭国际小区办中秋游园会,吸引近千人次。“双节”期间,东区街道依托“1+12+N”党群阵地,开展近 60场活动,吸引3万余人次;党群服务中心开放便民设施,动员志愿者提供10余项服务,同步清理卫生、消杀蚊虫,保障群众健康安全。

五桂山街道以“美食+徒步”发力“乡约秋日”嘉年华,为游客打造多元文旅体验场景。其中,桂南村粤菜师傅美食嘉年华联动文创、音乐会等,接待超4.9万人次,实现10月2日客流破万,累计接待游客超4.9万人次,同比增长39%;国庆新运营的长坑郊野步道开放仅5天左右,已吸引超2.2万游客打卡,10月3日单日入口客流达5200人,一跃成为中山户外爱好者的新宠。五桂山还发放1200张消费券,全域累计接待游客17万人次,同比增250%,餐饮、旅宿客流分别增长27%、18%。

五桂山街道各景点人流如织,热闹非凡。通讯员供图

黄圃镇以“镇统筹、村联动、多主题”的模式,“双节”期间全域共举办18场文旅活动,吸引近5万人参加,文旅收入近2000万元。比如,国庆前期的一场越野营地音乐节,吸引近千名观众,单日营收近3万元;真爱童趣乐园也以“一票通玩”日均吸引400组家庭游玩;新丰北美食街以获评“2025年中山市特色夜经济聚集区”为契机,激活了夜消费,更以高性价比的腊味煲仔饭套餐,打造出了假日限定“爆款”,带动了客流和营收的双增长;海蚀遗址公园的“窑鸡电音文化节”、盆景艺术博览会展出岭南盆景,都成为热门打卡点。

“双节”期间,大涌镇红博城以“古韵香山 光影红博”为主题,推出涵盖光影科技、沉浸演艺、民俗体验、音乐狂欢、古风市集四大板块的80余项文旅活动。9月30日启动仪式上,千架无人机变幻图案,配合灯光秀、机器人伴舞;10月1日“童声里的中国”展演传递爱国情怀;“岭南戏剧城”里的节目表演、灯光秀、户外音乐节轮番接力,真正实现了“从早到晚,精彩不断”的全天候文旅体验。节日期间的嘉年华活动,为红博城吸引了超25万人次游客,日均客流量较平日增长300%,同比去年国庆增长200%,同时多样的活动也助力红博城联动300家商户,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引发自发传播热潮,相关话题曝光量超500万次,打卡笔记/视频超500篇。

“双节”期间,红博城吸引了超25万人次游客。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民生保障筑牢底色
文旅融合焕新内涵

文旅热潮背后,各镇街以民生工程保“安心”,以文化传承丰富文旅“体验”,实现游客“玩得尽兴”与市民“住得舒心”的愿景。

西区金港路曾因年久失修成“烦心路”,国庆前金港路提升工程比原计划提前42天通车。如今,平坦的路面、清晰的标线、畅通的排水,让居民出行更安心,商户进货更顺畅;后续配套工程还在有序推进。“金港路的焕新,是西区践行‘百千万工程’的生动例子,更是打通城市‘经脉’、畅通民生‘微循环’的关键一步。”西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陈尧聪表示,这个国庆假期,文旅活动的热闹与民生工程的贴心,不仅展现了西区的发展活力,更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既要让市民游客玩得开心,更要让大家住得舒心。

南区街道以“侨文化+烟火气”激活老建筑与老字号。沙涌村侨乡艺术生活季中,侨房成打卡地,凯文食店吸引外地游客,“00后”何先生从东莞来品尝角仔:“看社交平台攻略慕名而来的,味道很正宗。”爱群食店因美食博主打卡“出圈”,深圳陈先生一家来叹早茶:“这种旧式茶楼体验,正好跟孩子回忆过去。”“双节”期间,南区限上餐饮营收211万元,同比增12%。在体验经济时代,游客的需求已从“看风景”转向“深度融入当地生活”。中山南区正以一场场文旅活动加持,让“文化味”交织“烟火味”,带动传统的老字号小店出圈。

南区街道“曹边夜宴”活动吸引许多游客。通讯员供图

同样在南区的曹边村,“曹边夜宴”活动带动消费32万元,侨房里的massar窑烤面包店排着长长的队伍。深圳林女士说:“老建筑里吃手工面包,中西文化融合很奇妙。”主理人邓长征称,借侨房底蕴注入新活力,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侨乡文化。

10月1日起,广东中山文旅集团举办“中山飞阅‘百千万’”无人机表演,吸引超30万人次观演,全网观看流量超1亿人次。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翠亨新区(南朗街道)文旅市场也迎来了深中通道通车后的第二次“爆发式”增长,大型无人机表演、咖啡+粤菜师傅美食、机动游乐设施……街道借“深中通道+文旅”进一步融合民生资源,创造了更多文旅体验场景。崖口村旧电厂改造成的“JANLU 简庐电厂工坊”在“双节”期间一开放就客似云来,它巧妙地将工业风与现代咖啡文化融合在一起,成为文艺青年和游客的热门打卡地,带动周边民宿入住率大幅提升;10月1日,翠亨海岸乐园正式开业,该乐园紧邻网红打卡点——深中通道日出观赏点,拥有超过20个游乐设施,可让游客在体验项目时远眺深中通道壮阔景致;其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无疑是10月1日起,广东中山文旅集团在这里连续举办的“中山飞阅‘百千万’”无人机表演,仅这一项大型无人机表演活动,就吸引了超过30万人次观演,全网观看流量超1亿人次,活动话题登上抖音、微博的中山同城话题热搜榜,也让翠亨新区(南朗街道)这扇中山面向大湾区的“东大门”,一跃成为大湾区“顶流”。

“双节”期间,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人气旺。通讯员供图

区域联动拓新局
业态创新谋长远

今年“双节”期间,各镇街积极主动推动跨区域协同、培育新业态,构建起“全域联动、四季有景”的文旅新格局。

神湾镇围绕“非遗焕新·品牌赋能”主题,推出第二届神湾禾虫非遗文旅月系列活动,通过文化展演、品牌发布、体育赛事、区域联动等多维度举措,持续丰富文旅供给,成功在区域内打造出“好吃、好看、好玩、好热闹”的文旅盛宴,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神湾镇花海公园的“书香邮政惠民书展”活动,成功吸引了全镇逾600名中小学生前来阅读购书,书香四溢;“我们的节日·中秋”猜灯谜游园活动在工人文化广场温情举办,吸引500余名群众参与,老少同乐、欢声不断;“中山镇超”足球联赛火热开赛,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神湾菠萝”命名的神湾菠萝队,以“品神湾菠萝,燃烈焰青春”为口号首次亮相中山体育场……据统计,“双节”期间,神湾镇交出亮眼文旅答卷:全镇累计接待游客约12万人次,同比增长18.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00万元,同比增长22.3%,文旅市场热度与消费活力双攀新高。

同时,联合板芙、三乡、坦洲共建“西江文旅走廊”,与斗门、新会达成战略共建,共同探索“非遗+生态+旅游”的跨区域协同发展模式。在合作首周,实现跨区域旅游线路接待游客近9000人次,酒店入住率提升12%,“西江文旅走廊”建设初见成效,区域旅游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双节”期间,东区街道推出各类党群活动近60场次,吸引居民群众超过3万人次参与。通讯员供图

从“一镇一品”的各美其美,到“3+N”文旅市场的美美与共,中山文旅在这个国庆中秋“双节”期间,从民生保障到文化赋能,从区域联动到业态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且充满活力的发展之路。这种发展模式不仅让游客们领略到了中山丰富多元的文化魅力与自然风光,更让当地居民切实感受到了生活品质的提升与城市发展的红利。未来,中山将持续深耕文化、创新产品,为大湾区文旅融合提供更多“中山方案”。

【统筹】 闫莹莹


编辑 侯海影  二审 朱晖  三审 陈慧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首家!奥美森北交所挂牌上市
原创 26139人浏览   2025-10-10
话剧《中山先生》首次亮相香山剧场
原创 23599人浏览   2025-10-08
节后返校,别忘了这些防蚊灭蚊妙招→
非原创 22555人浏览   2025-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