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诗和远方!港口镇打造大南生态农业旅游岛
栏目:专题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0-10-09

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柳桥通水市,河港入湖田”写出了港口镇大南生态农业旅游岛的现状。成片的水杉层林尽染,林荫道上的游客蹬着自行车悠然前行;采摘园中,人群三三两两漫步田野,用手机记录丰收的喜悦;古榕树下,村民们聚在一起共话家常。

日前,大南生态旅游岛,褪去了水乡文化节的“高烧”,依然吸引不少游客漫步乡村。近年来,港口镇以生态农业为依托,朝着乡村生态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多功能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岛目标迈进,把大南生态农业旅游岛逐渐打造成村民心中的“诗和远方”。

村子颜值日益提升

大南生态农业旅游岛,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自成一体,是典型岭南水乡。整个生态农业旅游岛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涵括了中南村、下南村两个行政村,是港口镇内最完整的水乡田园风貌。

站在中南村莲池口大南联围堤岸旁,一条条四通八达的农家公路弯弯曲曲向前延伸,蹬着双人自行车的情侣,喃喃细语渐行渐远。中南村党委书记黄敬文是中南村本地人,他眼见着村子道路硬底化、墙面美化、荒草地变公园等一系列基础配套设施越来越完善。小时候在泥泞路上铲泥、带着单车坐渡轮渐渐掩埋在黄敬文心底。

“我还记得小时候都是坑坑洼洼泥泞路,每次坐在大人的单车后面都非常颠簸,如果遇上下雨,大人们还随身携带着竹签。”黄敬文说,随着自行车轮前行滚动,下雨后的稀泥不断裹上轮胎及其挡泥板,骑上一段路程就不得不停下来铲泥,为了铲泥方便,许多人就随身携带着竹签,铲完泥后他们又随手把竹签,放在沾着雨水的绿植上摩擦干净再放回衣兜。

如今这些事情已成为像黄敬文一代中南村人心中的历史,近年来,中南村党委陆续启动了多项民生工程,镇投入数百万元用于中南村美丽宜居村建设。去年以来,村子又重点建设村标及入口主干道风景线、莲花市场路口美化提升、莲池尾涌边亲水平台、乡村道路修复及提升、农村公厕改造提升等。后续,镇里还计划在莲池口打造“美丽家园”一条街,在街道、门前道路两旁种植花卉、摆放盆栽,并对沿街墙体进行手绘美化等。

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从今年6月份开始,位于中南村的万华农业火龙果种植基地,150亩火龙果陆续进入采摘时节,红彤彤的火龙果挂满枝头,引人垂涎。该基地不仅卖果增收,还是青少年农业科普基地,每到节假日都会接待大批青少年游客,周边许多农户也在基地工作渐渐鼓了“口袋”。

因地制宜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休闲农业带动村民增收,是中南村的最终目标。离万华火龙果基地不远处的二十四田园负责人周伟明介绍,他们是专业为亲子家庭提供“摘、玩、学、吃”综合体验的农业生态平台。目前,园区精选30多个作物品种,建设3万平方种植园区,设置10多个探索打卡点、6大主题的田园体验馆。周伟明表示,整个国庆假期,每天预约入园的名额几近爆满。在文化节开幕首日,以吃港口河鲜为特色的坚仔河鲜饭店更是一桌难求,老板娘梁冬梅介绍,自大南生态旅游岛开岛后,生意比平时增加近2成。

“大南生态旅游岛开岛仅是一个开始,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给村民带来更多利好。”港口镇党委书记陈有兴表示,此次还推出水乡景观线路、环岛骑行绿道线路、四季水果采摘三条特色旅游线路,供游客选择。下一步港口镇将继续深挖水乡文化底蕴,完善配套设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成集生态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把各村子真正打造成村民心中的“诗和远方”。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见习记者 陈雪琴 通讯员 冼伟明
◆图+3/记者 余兆宇 
◆编辑:袁凤云
◆二审:张鹏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