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观察㉓| 探索“文化+”创新服务模式,中山火炬高新区文化事业向新而行
栏目:火炬区 来源:中山+ 记者 谭华健 通讯员 肖晨茜 发布:2024-03-07

国家高新区如何做好“文化兴城”这篇大文章?今年1月30日,中山火炬高新区召开2023年工作总结暨2024年工作部署会,在《抢抓历史机遇 着力五大提升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产业新城》中提到打造城市文体中心。具体包括,持续推动图书馆、展览馆、文化产业园区等场所由单一型文化体验空间转变为复合型文化服务空间;围绕城市中心区中轴线,充分开发利用火炬国际会展中心、得能湖公园、公建配套物业等现有资源,规划打造文化艺术中心、综合性展览馆、图书馆、体育馆等一批展示城市文化魅力的场馆;写好“文化兴城”这篇大文章,提升江尾头龙母民俗文化展演、濠头郑家棍文化展演、大环华佗信俗展演、东乡民歌展演、咸水歌展演等五个典型项目影响力;打造“张家边·文旅”、民众“四最”文化品牌;活化华佗庙、红蓝碉楼、吕文成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城市“慢”游新地标。

今年以来,火炬高新区借助辖区内资源,充分打造阵地建设,盘活辖区资源,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不断丰富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等场馆功能室的活动内容,积极探索“文化+”的创新服务模式,推动文化多元融合,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文化生活圈”。

文化+阵地建设
让群众生活更有温度

轻松学才艺、趣味享阅读、剪纸、非遗制作……如今,这些丰富多彩且贴近群众的文化活动已成为火炬高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日常剪影。

火炬高新区龙狮贺岁巡游活动。通讯员供图

火炬高新区充分利用辖区内的资源,通过阵地建设,打造了一系列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社区书屋和香山书房等公共文化场馆。这些场馆不仅提供了宽敞舒适的空间,还配备了各种设施,为群众提供了学习才艺、享受阅读的场所。同时,还积极盘活辖区资源,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不断丰富场馆的活动内容,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

 以濠头文化大院为例,依托地理和人员优势,结合联富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社区书屋,综合打造“濠头郑家棍”非遗传承场室,开展特色修身学堂,每月常态化开展郑家棍非遗项目传承培训班。不但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也为郑家棍这一非遗项目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化+队伍建设
激发队伍活力

火炬高新区目前拥有业余文艺团队28支,该区注重文艺队伍的建设和管理,通过定期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和指导,提高文艺队伍的活跃度和展演水平。同时,还积极开展公益艺术培训班、群众文艺汇演、广场舞展演等活动,为群众队伍展示自我提供优质平台,为群众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文化服务。这些文艺队伍成为火炬高新区文化活动的重要力量,在各类公益惠民演出、群文赛事、重大文化活动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为群众带来了很多精彩纷呈的表演和展示。

文化+基层惠民
让活动“活”起来

火炬高新区将文化活动与基层惠民紧密结合。该区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展览展示、讲座培训等,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群众的文化素养。如公益电影三进活动、“你点我送 共享文化”系列活动、“行走的课堂”非遗文化进社区活动等各式丰富多彩的公益惠民文化活动,都通过不同的形式进社区、进基层,将文化活动送到群众“家门口”,受到基层群众的欢迎与喜爱,产生了热烈反响。同时,文化进基层还积极发挥文化活动的社会效应,推动社区和谐、文明创建等方面的工作。

火炬高新区“行走的课堂”非遗水拓画丝巾制作活动。通讯员供图

文化+民俗活动
传统文化有所承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是火炬高新区公共文化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火炬高新区通过积极挖掘申报本土非遗文化,现已拥有省级非遗1项,市级非遗4项,申报中的项目1项,预备申报项目1项,并通过举办各类民俗活动,如民俗巡游、非遗展示、非遗文化进社区进学校等,让群众亲身感受到传统非遗文化的魅力。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还促进了传统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火炬高新区还积极推广传统文化知识,提高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非遗“东乡民歌”进校园活动。通讯员供图

火炬高新区通过积极探索“文化+”模式,打造家门口的“文化客厅”,为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和服务。这不仅满足了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还推动了火炬高新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为社区和谐、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未来,火炬高新区将继续探索和创新文化服务模式,为群众带来更多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验。


编辑 谭华健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陈慧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GD to host wonderful activities in ZS this weekend
原创 12231人浏览   202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