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卫士”练就“金刚钻”,中山海事局获评“全国文明单位”
栏目:视频 来源: 发布:2020-11-27

日前,中山海事局获得国家级荣誉——“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11月27日,记者走进中山海事局,寻找这个全国文明单位是如何在这份“创文”大考上填写出高分“海事答案”的。

精神文明建设结出“文明育人”硕果

走进中山海事局,干净整洁的院落、停放有序的车辆、优质周到的服务……一股股清新的文明之风扑面而来。

记者实地参观了“船畅中山”海事文化陈列馆以及文化走廊,对“一墙一廊一馆一曲一剧一园一室”7大文化载体印象颇深。陈列馆内有航船模型、水手结手法展示、各个时期的海事人服装等海事元素。据了解,这里免费对外开放,还会定期组织接待一些研学团体,如中山日报小记者团、中小学研学团等,让更多人走进海事、了解海洋,增进学生们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和文明中山主人翁意识。

中山海事局党委书记、局长梁军说:“我们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以及海事文化建设,2016年原交通运输部何建中副部长就曾对中山局的文化建设给予指导。我们希望通过文化建设,让广大干部职工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干事创业的根基打牢。”

在中山海事局,党建带事业、以事业促创建,渗透到了工作的方方面面,建立基础党务工作标准化体系,围绕涉渔船舶监管、桥区监管、船载危化品监管、渡运安全监管、水上防污染工作等打造了党建品牌,做到了群众的需要在哪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哪里,海事服务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

练就“水上卫士”的“金刚钻”

中山海事局每年保障着全市超20万艘次的船舶进出港安全,超1.5亿吨货物的水路运输安全,超800万人次的群众涉水出行安全,在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国家重点工程的背后都有中山海事人忙碌的护航身影。在国际舞台上,中山海事部门还代表中国海事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智慧海事”建设的经验。

梁军介绍:“疫情期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部署,我们全力确保了中山市场近1/2成品油的进口运输安全。为了保障中山北部片区供电所需的电煤运输,我们也组织了党员突击队并且开辟了‘绿色通道’。”

据了解,中山海事局始终坚持把文明单位的创建与海事的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职责相结合,与人民群众水上出行安全相结合,全面实施以“全面从严治党+人才强局、信息化建设、精细化管理、文化建设”为内容的“1+4”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了政务“一站式办理”,12项业务实现全程网办,21项业务实现外网申报,32项业务实现内外网受理、审批,大幅压缩行政审批时间;组织多支党员突击队服务深中通道建设、翠亨新区填土项目、重大基建项目的水上封航等工作;同时大力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并成为全国“标杆”。

“我们的‘海事之眼’微信小程序是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权的,目前已经在全国推广,也在第十二届新加坡马六甲海峡合作机制论坛等场合,过经验交流。”中山海事局智能办负责人倪亮告诉记者,这个小程序解决了多项历史性的难题,仅船员远程任解职这一项功能,每年至少可以为全省的航运企业节约船舶租金1.6亿。

记者随后来到该局指挥中心值班室,通过“智慧海事监管服务平台”的大屏幕可以看到辖区水上通航秩序的实时动态。据了解,这里也是中山市水上搜救分中心日常办公场所,设置了“12395”水上搜救专用报警电话,实行的是365天24小时不间断值守模式,承担着辖区水上交通组织、控制、协调、信息收集和应急指挥等工作,守护着一方水域的平安。

“对我们来说,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是起点,不是终点。当前全市提出打造‘湾区枢纽 精品中山’,我们海事部门更要有所作为。”梁军表示,“中山海事局在系统内一直发扬着中山先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全国第一个‘水上交通安全协管船’监管机制、广东省第一个内河水上搜救分中心、第一支水上应急搜救与防污志愿者队伍等等都发源于中山,接下来我们要在服务深中通道等全市重大涉水工程建设以及临海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完善、保障市民涉水出行安全、防止船舶污染水域等方面,探索更多的做法,努力做到让社会更满意。”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张倩 通讯员 陈亮
◆图+4/记者 余兆宇 
◆编辑:唐益 
◆二审:张鹏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人都在“卷”英语,因为......
推荐 10759人浏览   202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