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激发造血能力,他让木偶戏迎来“第二春”
栏目:视频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0-09-18

当夜色降临,南朗镇左步村广场上舞台的灯光显得愈发明亮,当粤曲奏响,两只木偶也在三乡木偶戏协会成员的操作下灵活起舞,赢来掌声阵阵,“真精彩!我好多年没有看过粤剧了,要是他们每个月都能来表演一次就好了。”从村里循声而来的白发婆婆期待地说。

近日,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协会负责人张华森的努力下,曾消失长达半个世纪的三乡木偶戏逐渐被更多人认识和传承,他率领协会成员、致力于为这一文化赋能,“我们的木偶戏表演不仅有传统的粤剧,也将禁毒、亲子教育等元素糅合其中,希望通过这一方式,使木偶戏能够服务现代社会、从而实现持续传承。”张华森说。

传承传统木偶戏

“我们今晚会在村中表演木偶戏,有大家熟悉的《活捉飞天鸭》,欢迎过来观看!”听到张华森的介绍,匆匆路过的村民也忍不住驻足留意。

今年38岁的张华森是三乡人,致力于非遗文化的保育工作,偶然间了解到三乡木偶戏的种种,他萌生延续、传承这一文化的想法,“一方面,我向政府阐述延续、传承木偶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争取他们的支持;另一方面,经过整整50年的沉寂,精通木偶戏的艺人仅剩下两位,都已经上了年纪,所幸他们热情地提供木偶制作、表演等方面的指点。”张华森说,2018年成立三乡木偶戏协会后,他马不停蹄地率领成员前往木偶戏的发源地——粤西,进一步学习木偶制作和表演的相关技术,“看到我们的团队中有这么多愿意传承木偶戏的年轻面孔,粤西的木偶戏艺人也十分高兴,将他们的技巧倾囊相授。”

粤剧是三乡木偶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华森在编戏时加入了不少粤剧的节目,在三乡演出时得到村民,尤其是长者的热烈欢迎,“在三乡古鹤村表演时,我向一位路过的婆婆介绍木偶戏,她没有理会我而快速离开。过了一会儿,她带着好几位婆婆回到了演出现场。”张华森回忆,婆婆激动地表示,自己好几十年没有看到过木偶戏,听闻这里有演出后,立刻拉上好友一起观看,“学习台步、掌握木偶的操作方式……培养一名合格的木偶戏艺人需要至少半年的时间,但大家的肯定让我们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为木偶戏注入新鲜活力

寻回三乡木偶戏精髓的同时,张华森也不忘根据现代社会的实际需要进行创新和改编,实现为木偶戏的赋能,与中山市志远社会工作服务社合作实施的“红色教育,益起传承”——刘广生故居推广计划是其中一次有益尝试。

张华森介绍,项目于今年8月初开展了第一次活动,和过去不同,协会成员在本次活动中并非“表演者”,而扮演着“教师”的角色,“为了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历史、触碰历史,我们根据刘广生的事迹改编出一个木偶戏。活动开始前,我们首先组织孩子进行培训,由他们来进行木偶戏表演,体验式的活动得到了广泛支持。”张华森表示,突如其来的疫情曾使三乡木偶戏协会陷入困境当中,但由于戏中包含有禁毒、亲子教育等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他们受邀到南朗镇的各个村居进行巡回演出,张华森高兴地说,即使受到风雨阻挠,村民们依然积极前来观看,“我们协会已经与粤西的木偶戏艺人形成紧密联系,他们每年都会来中山4、5次,传授木偶的化妆、雕刻和表演技术。我们延续、传承木偶戏的底子薄是不争的事实,但通过服务社会的形式为它赋能后,就能拥有了强大的造血功能,传承只是时间问题。”张华森自信地表示。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 见习记者 陈家浩
◆图+3,视频摄制/陈晨 
◆编辑:袁凤云
◆二审:张鹏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