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 文波‖彩虹之乡遇彩虹 唐丁村里话小康(小康征文229)
栏目:视频 来源: 发布:2020-09-10

传统的乡村藏式民居,多为古朴粗犷的石块或原木搭建成一两层的小楼,外观多是白墙、黑窗套、藏红顶等几大色块,与雪域高原的蓝天相应衬,给人以壮丽之美。可远看优美的民居,真正走进去才能领略其“别有一番风味”。

●往昔唐丁村内行路难

在西藏工布江达县的318国道上,距离县城11公里的唐丁村,就是这样一条在群山环抱下的传统藏式村庄。村里人不口不多,50多户中大部分家里都养牛。以前住两层楼的居民,家里上层住人、下层住牛;而只有一层楼的居民,就在院子里搭个牛棚。院外的村道不仅窄,还全是泥巴。晴时尘土飞,雨雪天来路途泥泞难行。


“彩虹之乡”上空常见双彩虹。

而工布江达却又偏偏时常有雨,因雨后常见双彩虹而被称为“彩虹之乡”。村长米玛说,有时雨后路面都变成了一片烂泥,整只鞋子都全部陷进泥里,拨出来都难。再加上沿路混合着的牛粪,那景象实在难以言说。他所说的,一年前唐丁村的样子,让记者有点不敢相信。因为这与眼前的唐丁村相差太远。


“变身”后的唐丁村,有了宽敞的水泥路。

现在的唐丁村,民居还是传统的民居,但村道已经全部是硬底化的宽敞水泥路,足以让一辆大货车通过。各家各户的洁白院墙都粉刷一新,有的还画着各种乡村振兴的手绘宣传画,衬着墙头藏红或土黄的传统纹饰,很是漂亮。

靠近318国道进村口的一堵院墙上还有设计成山水画样式的汉藏两种字体——看得见山、留得住水,记得住乡愁。各家各院里也都不见牛,更闻不到牛粪味。牛哪去了?米玛说,现在在居民区以外专门又找了一片地方,建了村里的牲畜集中养殖地,各家各户终与牛“分居”了。


空中俯瞰“彩虹之乡”。

●如今村民自发让路、装厕所

负责唐丁村工程改造的工程负责人表示,原来村里的电线也是乱拉乱搭,也没有排水管网等。中山援藏工作队对整个村子的改造总共投资600万元,除了村道硬化,还有给排水、照明和附属配套设施。对于这些改造,村民们开始也抱有些疑虑。如村道在某些路段拓宽需各别院墙退让、路灯照明改变位置等问题时也需要给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负责人指着一个Y字路口旁的大树,告诉记者,这里村民还是很朴实和愿意改善环境的。“这棵树本来是在村民院子里的。后来拓宽路面,院墙就退后,树就变成了在墙外路边。”


村长米玛家。

村庄整体硬件基础设施改善后,村民们的生活习惯也在渐渐的自觉改变。我们走进村长米玛的家中做客,这是一间典型的藏式风格民居。门窗框、墙壁、柜子上随处都画着精美的各种藏式纹饰,家具、生活用品也都是传统藏族器具。可当村长推开后门,带我们走进后院时,却另有一片天地。院子原来牛棚的位置拆掉后,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卫浴间,集冲水厕所、洗衣机、淋浴房于一体。“现在管网通了,用水方便了,许多居民都主动的建了卫浴间,这样更方便干净。”


村长米玛家,原来牛棚的位置变成了现代化的卫浴间。

●“彩虹之乡”美丽蜕变

当我们告别村长离开唐丁村里时,天空又下起了一阵小雨。我们的车子驶上318国道上不久,天空中就出现了美丽的双彩虹。唐丁村,这个传统的藏式村庄,在援藏工作队的帮助下,也实现了如彩虹般美丽的蜕变。中山援藏干部刘小忠,目前是工布江达县住建局副局长。他说,唐丁村只是中山在工布江达实施小康村建设的其中一部分。实施小康示范村建设是国家和援藏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中山对口支援西藏工布江达以来,共计投资了7200万元,实施了12个小康示范村建设项目。这为高原乡村振兴,引领藏区脱贫奔康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援藏工作组按照因地制宜,一村一品规划建设,做到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大力实施乡村基础设施、农牧民服务设施建设和高原乡村人居环境改造。改善乡村脏乱差面貌,提高他们的生产生活品质,使他们可以安其居、乐其俗。”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陈慧
◆图+5、视频拍摄/记者 文波 
◆视频制作/黄艺杰
◆编辑:唐益 
◆二审:韦多加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人都在“卷”英语,因为......
推荐 11609人浏览   2024-03-27
推荐 9404人浏览   2024-03-26
港深中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联盟成立
原创 9098人浏览   202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