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 文波‖来自中山的“安吉拉”,在高原创下多个“第一”(小康征文234)
栏目:视频 来源: 发布:2020-09-07

藏语里,医生的发音是“安吉”,“拉”则是敬语。许多患者都直接将援藏医生称为“安吉拉”。在西藏工布江达,就有一群中山的“安吉拉”。他们说,在这里当医生是一件幸福的事。

▍签约制的“现代师徒”关系

西藏工布江达人民医院的二楼楼梯口,正对着的就是内儿科办公室。目前在工布江达县人民医院的中山援藏医生有中山市人民医院的岑川、中山市博爱医院的陈志君,还有来自中山市中医院的黄书哲、古镇人民医院的程如雷。


陈志君(中)与藏族医生才旦卓嘎。

记者走进来时,几位医生正在办公室里忙碌。一位牧民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坐在凳子上担忧地用藏语告诉医生,孩子瘦、肚子胀、喝奶少。来自中山市博爱医院新生儿科的副主任医师陈志君此时与藏族医生才旦卓嘎正在问诊:“你先问他,孩子出生多少天,除母乳外是否还喂过其它食物、大便是否正常,然后检查肛门、听心肺……”陈志君从旁指点着才旦卓嘎,如何向牧民问诊和给孩子检查。

才旦卓嘎检查后并没有发现问题,陈志君此时提醒到,孩子全身肤色偏深黄,这可能是新生儿黄疸的症状。才旦卓嘎猛然醒悟,刚才只顾得往内消化问题方面想,没仔细观察婴儿肤色。当医生已经6年的她一直是在“大内科”工作,医院没有专设儿科。现在她是陈志君的“签约徒弟”,专门学习儿科方面医术,为今后医院开设儿科做准备。


工作中的陈志君(右)。

这种签约的“现代师徒制”,早在中山许多所职校热门专业中已开展。中山的医疗援藏工作也采用了这种做法。在内儿科办公室的门口,就有一张“三级医院对口帮扶专家结对帮扶”一览表。上面就有陈志君和中山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生岑川与他们各自徒弟的照片。照片下是帮扶协议、带教目标,还有各自手写签名的《“师徒帮带,传经授业”师徒签约》。这里实行的是“一对一带教计划”,在带教专家与本院医生建立师徒关系,传经授业,以便更快,更高效提高医疗水平,实现“造血式”援藏,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这个做法从上一批的中山援藏医疗队开始推行,如今已成功带出了可以独当一面的徒弟。

西藏工布江达县人民医院内儿科主任王玮,如今已是当地医生中可以独立开展消化内科内镜操作的骨干。“我的恩师不仅在这里一对一带教,还带着我去他们医院进修。”王玮口中的“恩师”是上一批的援藏医生、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雷浩强。“中山的援藏医生不仅教我们技术,还为我们完善了许多设备,还更新了诊疗观念。现在我们也淘汰了一些以前的老药,认识了更多新药。”


陈志君(中)和藏族医生才旦卓嘎。

▍三次申请进藏做幸福的“安吉拉”

今年从雷浩强手里接力的是中山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生岑川。他曾三次申请入藏,终于在今年4月获批。可入藏第一周,他就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高原反应“高原性肺水肿”,咳嗽、头晕、夜间难以入睡、心率快、血氧饱和度低,甚至不用听诊器都能听到自己双肺的湿啰音。克服高反后,他就带教两名徒弟,与团体一起创造多个县级医院的“首个”。


岑川(右)和他的“徒弟”。

今年5月,中山医疗团队就完成了西藏自治区的第一例联合床边超声的无痛内镜下逆行治疗阑尾炎(ERAT术),患者是11岁的小男孩扎西。岑川医生带领着当地医生王玮、次旦卓玛医生组成手术团队,中山市中医院援藏林勇平副主任医师、超声科、儿科、麻醉科术中配合,手术仅用时30分钟,阑尾腔内的粪石和化脓分泌物就被清除干净。不仅治好了小扎西的病痛,还成功保住了他的阑尾。术后他的疼痛已基本消失,能够自行下床活动及进食,第二天就康复出院回家了。

为了降低当地孕产妇、新生儿和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中山医疗团队又建立了县医院的第一个新生儿科(NICU),完成了近五年来县医院的第一台剖宫产、第一台无痛阴道镜、无痛腹腔镜下结扎术等。此外,团队还在工布江达县开展了消化道肿瘤的筛查工作,参考中山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的套餐,把胃肠镜检查加入工布江达县干部职工体检的备选套餐中。常规开展消化道出血的急诊胃镜下止血、消化道异物的内镜下取出术,开展出血性内痔的内镜下综合、个体化微创治疗等。众多“首个”让工布江达县人民医院出了名。许多以前需要去林芝市或拉萨看的病,如今实现了不出县。


岑川(中)和“徒弟”正在查床。

记者到来时,岑川医生正在对一名老年肝病患者查床。坐在病床上的老人不会听汉语,却一直笑着看着医生。陪护的女儿说,之前这类肝病可能要去林芝或拉萨看,“两百多公里的路太远,爸爸身体本来就不好,坐这么久的车难受。能在本地住院实在是太好了,现在我们基本看病都不用出县了。”

听着病人的夸赞、走出病房的岑川医生说,在这里做医生是一件幸福的事。“病人和家属都非常信任我们,我们也倾尽全力。现在只需专注于做好一个医生治病救人的职责、把本地医生带教出来,就没有遗憾了。”他说,自己常常被这里纯朴的人民所感动。“我们曾去一些偏远的地区为牧民做医疗检查,他们有些人会提早很久就站在路边、拿着哈达等候,甚至有人会跪在地上。”这些纯朴的牧民,让岑川感受到了医生职业的自豪感。


中山援藏医生岑川(右)。

中山援藏医生的队服是一件土色与黄色双拼的冲锋衣。几年来,医生们常穿着队服走街穿巷去出诊,有时走在路上还会被认出来。“我们穿这衣服走在路上,有本地医护人员称叫我们老师好,也有牧民称我们为安吉拉。”藏语里,医生的发音是“安吉”,“拉”则是敬语。许多患者都直接将援藏医生称为“安吉拉”。岑川说,不悔自己曾三次申请进藏的决定,在这里他就是一个幸福的安吉拉。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陈慧
◆图+6、视频拍摄/记者 文波 
◆视频制作/黄艺杰
◆编辑:唐益 
◆二审:蓝运良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市2024年中考招生方案出炉
14789人浏览   202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