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揭秘 |中山“工改”以来最复杂 “硬骨头”如何被“啃”下来?
栏目:黄圃 来源:中山+ 记者 黄凡 李鑫 发布:2022-12-12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12月10日下午,黄圃镇党委副书记黄俊谦和黄圃镇工改办综合协调组组长吴一民站在中山智能家电产业园(大岑片区)连片改造项目启动区现场,身后是已经完成整备的土地,预计月底或明年初就可公开出让。

他们眼前不远处是交通繁忙的纵四线——连接顺德和中山城区的交通动脉,再远一些是桂洲水道,那里未来将规划成为碧道环绕的公园。“有一天,夜阑人静时,我俩就站在这里,畅想着这片土地的将来,高标准厂房将在这里建起来,公园也打造起来,这里(中山智能家电产业园)生态、生产、生活将大变样。” 黄俊谦笑着告诉记者。

中山智能家电产业园(大岑片区)项目是全市“工改”千亩连片重点项目,一阶段约一千亩地就涉及105个地块、350多家企业,堪称我市“工改”中最大面积、最为复杂的一个政府收储的连片改造项目。这块“硬骨头”,如今却一点点被“啃”下。


▲中山智能家电产业园(大岑片区)项目连片改造现场。记者 易承乐 摄

“工改”专班收到一面锦旗

12月9日,一阶段启动区13号地块企业经营者汪女士及其妹夫为大岑村“两委”干部和黄圃镇“工改”专班送上一面鲜红的锦旗,上面写着“工改暖心 为企解忧”。

12月10日下午,汪女士妹夫汪晓汉告诉记者,因为厂房房东的原因,今年6月本来能拿到的搬迁补偿费用却一直没法拿到。镇“工改”专班的干部一直帮忙与房东沟通,为企业顺利拿到搬迁补偿费用做了不少工作。最终,前段时间,在镇、村、专班的共同努力下,“工改”搬迁补偿款顺利到账,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汪晓汉告诉记者,他们企业“美旺电器”主要生产电饭锅内胆,目前已经搬到了一河之隔的大雁工业区,也是在“工改”专班帮助下顺利腾挪。原来在大岑时,工厂约5000平方米,这次腾挪后面积扩大到9000多平方米,企业原先拆分经营的部分业务,正准备进行合并。

“‘工改’专班分成7个小组,对项目涉及到的产权人和企业,都是这样‘一对一’服务,所以才有今天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吴一民告诉记者。

3个月“啃”下600多亩

据了解,在大岑片区启动改造前,该区都是上世纪90年代的锌铁棚旧厂房,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时期的产物,地块和物业权属还错综复杂。其中,自然村所属地块互相交叉,整备难度大,租期更是长短不一,业主和承租人众多。厘清土地的权属、解除合同、进行企业腾挪,每一个步骤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其中尤为难的是让村民、企业主信任“工改”工作。

怎么办?黄圃的“工改”专班将一千亩地分为两期改造,以道路为界,第一期划出改造地块约190多亩,作为启动区进行攻坚“试路”;路走通后,剩下的800多亩作为第二期攻坚。


▲黄圃镇党委副书记黄俊谦(左一)和镇工改办综合协调组组长吴一民(右一)在“工改”现场。记者 易承乐 摄

吴一民说,整备过程,有时候一个地块的表决,就涉及一个村集体,多个村民小组。“我们梳理诉求后发现,很多村民和企业主刚开始不愿签字是因为不了解‘工改’工作,有的担心补偿款能不能按时拿到、能不能拿足,归根到底是互相信任的问题。” 他说。经过入村入户宣传,及时落实承诺的补偿款,村民和企业主对“工改”工作逐渐转为支持。

第一阶段第一期涉及地块约190多亩,前后用了半年多的时间疏通,当问题理顺后,第二期的推进就顺利得多。第一阶段第二期剔除道路后涉及628亩土地的改造,不到3个月,已经获得80%以上经营者和业主的签字支持。“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第南股份合作经济社,该社参与了第一期“工改”改造的流程后,第二期改造召集生产队户代表开动员会,到会的18名代表当场就表示支持,并完成了表决签名。” 吴一民补充道。

就在不久前,第二期87号地块业主陈先生夫妇来到“工改”专班办公室,在专班的见证下顺利签订搬迁补偿协议,促成专班完成该地块全体经营者、业主的搬迁补偿协议签订工作。陈先生夫妇一开始听到需要搬迁心里有些许抗拒,在“工改”专班工作人员和村“两委”干部耐心讲解阐释了“工改”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方案后,逐渐转变了态度。

一企业腾挪后年订单量增长19.4%

“工改”不是简单一拆了之。大岑片区第一阶段一、二期土地整备过程中,原先在这一地块上的14家规上企业没有流失,无一不选择继续扎根黄圃镇。

中山市扬子电气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扬子电气”)是其中一家腾挪企业。“推行‘工改’,对我们企业发展起到了助推的作用。”公司负责人汪刚说道。

据介绍,扬子电气原来在中山市黄圃镇大岑工业区雪莱路,厂房都是老旧、矮小的锌铁棚。“天气热的时候,棚户内温度高,最热能有45摄氏度。”经过多年的发展,企业的升级规划迫在眉睫,伴随着中山“工改”号角吹响,汪刚意识到,必须舍弃老旧且低利用率的旧厂房,才能更好实现厂房和企业发展升级,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黄圃镇政府的帮助下,扬子电气于2022年2月10日搬至位于黄圃食品工业园建成路的新厂房。“企业当时急着搬走,但新厂房还没完全验收,多亏政府帮了不少忙,让我们先搬进去,他们再同时帮我们协调完成变更营业执照等与经营相关的手续。”搬入新厂房后,汪刚信心满满地进行增资扩产。

如今,扬子电气新厂房比原本的厂房面积扩充了一倍,在300万的数字化改造升级资金投入后,新厂房不仅有了崭新面貌,而且生产效率也较以前提升35%。一系列的新变化吸引了订单方,他们认为扬子电气具备逆势而为的能力,便纷纷追加订单,一年盘点下来,年订单量增长19.4%。扬子电气一直积极配合“工改”工作,搬迁腾挪以来,扬子电气不仅实现了企业数字化升级,2022年产值较上一年也略有提升。

此外,搬到新产业园区后,汪刚也感受到周边员工的素质有所提升。“员工的工作环境改善了,愿意来我们公司工作的人也多了。即便目前形势下,公司也能保持略微增产的发展态势,没有出现降低成本或者裁员的情况。”汪刚说道。目前,扬子电气收到来自大岑村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两笔搬迁补偿款,后续的房租一次性补贴也在协调人员的帮助下正在申请,有望尽快发放。

据了解,为解决企业腾挪安置难问题,黄圃镇在市级腾挪扶持补贴基础上,增加了镇级的补贴,同时增加购置厂房补贴,设置了35万平方米厂房用于“工改”企业腾挪使用。从企业决定搬迁腾挪开始,黄圃镇便提供全流程跟进服务,为企业提供协调办证、寻找合适厂房等服务,同时设立“工改”项目服务专窗和“工改”一站式服务团队,协助解决企业腾挪的后顾之忧。

兴建“碧道环绕”智能园区

拍摄中的无人机绕着大岑片区已拆除的地块飞行,波光粼粼的桂洲水道出现在屏幕上。“这里的水道非常漂亮,堤围有4.3公里长,以后,中山智能家电产业园建起来后,将在这里打造‘碧道’公园。”黄俊谦介绍说。


▲桂洲水道,船舶往来不断。记者 易承乐 摄

据悉,由深规院编制的《中山市黄圃镇大岑片区城市更新片区策划》已获批复,这里连片改造后将重塑发展空间。黄俊谦打开存在手机里的中山智能家电产业园(大岑片区)鸟瞰图介绍,秉承“生态优先、利益共享、让利基层”的改造理念,未来这里将按照“三生(生态、生产、生活)”融合规划发展。新建的产业园将实现高标准花园式工业园、原有的村居、生态公园共生发展,片区的产业水平、人居环境都将得到提升。

“我们的‘工改’,正是在过去存量低效用地上,改出产业发展的新空间。” 黄俊谦站在中山智能家电产业园(大岑片区)项目连片改造现场的空地上说,“这个月底或明年初,我们看到的第一阶段一期,除去基础设施用地,可供使用工业用地114亩,能实现招商分期供地了。”他告诉记者,腾出的地块,已经有十多家企业进行意向报名,其中有国内知名的企业。土地出让后,这里将规划建设高标准厂房,形成现代产业园。

远处,推土机正在对地块进行平整。条件成熟一片供一片,拆、招、建在这里同步进行。第一阶段第二期的可供使用工业用地391亩,预计明年将陆续启动供地,有计划优先支持本土优质企业增资扩产需求。

决心扭转“两个60%”

“我们为什么要改,就是要扭转‘两个60%’。” 黄俊谦说。一组数据显示,黄圃镇的规上企业,有60%仍然没有自己的厂房,用地需求强烈。另一组数据则显示,镇内1.9万亩的工业用地,有60%建的是低效工业园区。“必须改,只有通过‘工改’,我们才能改变这两个60%的现状。”


▲位于黄圃镇的格兰仕中山基地生产车间。中山日报资料图 记者 文波 摄

二十多年前,得益于家电产业集群辐射,黄圃镇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格兰仕等龙头企业入驻,成为了“中国家电黄金走廊”的一部分。如今,家电产业面临转型升级,中山市也正通过跨镇街来打造连片万亩级现代主题产业园,黄圃镇通过“工改”腾出新空间,正当其时。

除了 “大岑片区”千亩连片产业园的整备改造,截至12月10日,黄圃镇使用已认定拆除整理“工改”用地1016亩,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在建“工改”项目18个,其中5个已竣工验收,4个已完成封顶或者进入收尾阶段,其余均在加快推进建设以及土地整备工作。例如,马安村级工业园遴选开发主体,成为全市首宗通过编制招商方案并由农村三资管理平台公开遴选合作企业的工改项目,今年8月已动工建设,项目一期桩基已施工完成。


▲今年8月,黄圃镇马安“工改”项目正式动工建设。中山日报资料图 记者 冯明旻 摄

“我们对‘工改’的信心,是改出来的。” 黄俊谦说。“工改”者,从行动中,一点点找到信心;在耐心沟通和帮助企业腾挪中,一点点争取群众的理解与信任;在及时兑现补偿资金的过程中,建立起“工改”信用。最终,多方凝集成共赢的合力。

 相关新闻 

全市已累计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近1.2万亩

记者从市“工改”指挥部获悉,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近1.2万亩,预计推动新增投资总额超500亿元。

经过近一年的持续奋战,全市构建起以市“工改”指挥部为指挥调度中枢、全市各镇街为战场的合力攻坚格局,在政策制定、园区规划、项目推进等方面成效突出。

如在释放政策活力方面,立足“工改”所需,中山一年来出台了涵盖综合指引、国土规划、审批服务、资金保障、园区标准等方面的数十项政策文件。用实践检验政策,推动“工改”厂房自持比例、限高、容积率、分隔等进行改革,最大限度释放“工改”热情。

又如,在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上,市级统筹安排“工改”财政资金,推动全市多家银行共开发 “工改”类贷款产品,同时为镇街“工改”提供资金保障。镇街“工改”活力充分激发,形成沙场赛马之势。

“工改”过程中,拆、招、建同步进行。腾出的产业空间,同步腾挪安置优质企业,同步服务本土优质企业增资扩产,同步吸引新项目投资。充分利用腾出的新空间,实现挖掘“存量”和做大“增量”。

【策划/统筹】 记者 黄凡
【采写】 记者 黄凡 李鑫
【摄影】 记者 易承乐


编辑 王欣琳   二审  朱晖   三审  吴森林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GD to host wonderful activities in ZS this weekend
原创 13459人浏览   202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