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乐访|徐小明与中山影友歌友见面,现场惊喜互动
栏目:融媒工作室 来源:中山+ 喜乐工作室 发布:2025-09-07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曲《万里长城永不倒》随电视剧《大侠霍元甲》传遍大江南北,不仅唱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精神,也推动了香港武侠片黄金时代的到来,为华语影视走向世界推波助澜。今年94日,该剧导演、香港电视专业人员协会创会会长徐小明亮相中山影视城,来自澳门、东莞、中山等多地的影迷歌迷热情捧场,一场穿越时空的“武侠重逢”由此展开。

9月4日下午,徐小明导演影友歌友见面会在中山影视城罗马剧场举行。

音乐是灵魂的语言,跨越时空的共鸣

作为香港影视界跨时代的代表人物,徐小明的名字,深深地烙印在几代人的集体记忆里。他不仅执导过《大侠霍元甲》《木棉袈裟》《海市蜃楼》等影视经典,也在81版《大侠霍元甲》中饰演“独臂老人”,给影迷留下深刻印象;而在音乐方面,他1975初登乐坛即获最有前途歌星“银星奖”,两度跻身香港十大歌星之列,其演唱的《大号是中华》《万里长城永不倒》等金曲,穿越数十年时光,至今激荡人心。

会上,徐小明生动地阐释了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性。

一部剧集、一出电影,如果没有音乐,它将难以提纲挈领、一针见血,Boom一声打入你的内心。”徐小明这样形容音乐在影视中的份量。他强调,音乐与影像的结合至关重要。“世界上任何电影或电视剧,哪怕未曾看过情节,仅因一首主题曲,也足以被触动灵魂。”他坦言,自己始终致力于在作品中实现这种艺术统一。如今虽年过六旬,他仍保持对歌唱的炽热之心,更笑言若有机会在中山举办演唱会,一定会精心挑选契合当地观众的曲目,用音乐拉近彼此距离。

来自各地的影迷歌迷热情簇拥,与徐小明导演拍照留念。

在谈到音乐创作现状时,徐小明对比了昔日与当下的流行文化。他指出,如今很多作品局限于情爱题材,文学底蕴薄弱,歌词缺乏韵律,难以留下印象。而经典老歌之所以传唱至今,是因为“旋律朗朗上口,歌词如诗,更关键的是——它们大气、开阔,能引起内心共鸣”。他认为,以前的创作者透过作品展现的是胸襟与格局,而如今不少作品却丢失了语言应有的韵味与文化厚度。

“侠义精神”是他作品的精神底色

当被问及如何将传统侠义精神转化为当代年轻人所需的拼搏精神时,徐小明展现出他一以贯之的文化使命感。他指出,“侠”与“武”实为二字,而“义”才是其精神核心。“仗义每多屠狗辈”,他强调侠义并不取决于人们出身的高低,而在于是否具备家国观念与中国传统道义的责任与担当。

喜乐工作室主持人现场提问。

侠义精神本身就蕴含着拼搏精神。一个人若有了能力,就应当回馈国家、帮助他人——这是我所有作品的精神底色。”他呼吁年轻创作者,若作品缺乏“侠”与“义”的精神,便难以真正打动人心。“年轻人要记住这一点,这是我们值得传承的宝贵传统。”

超级影迷不远前来送惊喜

在互动环节,有不远前来的影迷为大家准备了惊喜——来自东莞的苏醒师傅,现场表演了一段精彩的舞大刀:1998年,徐导在上海拍《中华大丈夫》,我和他合作了15天,一起切磋打鼓、舞狮、武术……”让苏师傅至今难忘的是,徐小明当年亲自指导他的南拳动作,强调“打南拳要有南拳的味道”。“他一直鼓励我要为中国武术做点贡献”,苏师傅说,“我经常发练功照片给他看,他每一次都认真回应。他是我的超级偶像。”

来自东莞的苏醒师傅,多年来对徐小明导演的敬仰有加。

许多影迷反映,中山影视城举办此类影迷见面会,让他们得以与影视名人亲密互动,是非常难得的交流机会。徐小明得悉中山正在大力发展影视产业,也对在中山开展创作充满了期待:“我希望有机会深入挖掘中山的历史和当代故事,拍一部贴合这座城市气质的作品。”

出品:中山日报社喜乐工作室
统筹:廖薇
编导/文案:梁绮娜 廖薇
出镜:梁绮娜
视频摄制:黄艺杰
图片拍摄:张景天
封面设计:陈思理 张景天


编辑  梁绮娜  二审 廖薇   三审 苏小红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