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启 | 陈远:抱朴守真 沧笙踏歌
栏目:融媒工作室 来源: 发布:2022-05-15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暮春时节
五桂山深处的一处农庄
飘荡动人的歌声
中山乐力音乐协会迎来43周年的生日

43年
一个呱呱坠地的孩子走入不惑中年
对于乐力的许多人而言
这是从青丝到白发的路程

人世纷扰,声色喧嚣
但乐力人却在人群中没有走散
抱朴守真,用音符把彼此紧紧缠绕

乐力音乐协会成立于1979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

“乐力”乃音乐之力量之意。乐力合唱团成立于1995年5月,为乐力音乐协会下属的合唱团。

43年来,“乐力”一直坚持音乐文化的传播与普及,锲而不舍,有一些数字很难准确统计——43年,“乐力”开了多少讲座,听了多少音乐?“乐力”开了多少音乐会,接待了国内外多少音乐家?“乐力”属下之“乐力合唱团”唱了多少歌,在国内外多少国家和地区学习交流?

“乐力成立的初心,
是我想把一些同学组织起来,
定期开展活跃和严肃的音乐活动,
使大家对音乐形成一种深沉的爱,
并养成既富于创造性
又严格审慎地追求学问的学风,
逐渐提高我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这样做,
无疑对个人对社会都有益处。
四十三年消失之后,
再来对照我所说过的这一段话,
我觉得我没有改变初衷。”

——一头银发,
已是78岁的乐力灵魂人物
陈远老师
有着老派艺术家的
踏实稳健和儒雅真挚


▲陈远老师(右)。

他的音乐理想就是像《音乐之声》里的玛丽亚老师一样,带着音乐的孩子,在山间、在草原,呼吸着自然的气息,把世间最美好的音乐熔铸成美妙的歌声。

正是在他的带领下,这支团队在外人看来有些“特殊”,没有培训费,一年只收30元会费;中山是全国合唱基地,全市有过百支合唱团,但在任何一次比赛中,都不见乐力合唱团的身影。

但他们几乎是中山最早走出去做文化交流的社团:

1995年前往香港参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合唱音乐会,1997年到奥地利巴德依舍尔参加山区音乐节,1998年在台湾高雄、台南、彰化开设专场音乐会,2000年到奥地利巴德依舍尔参加城市音乐节,2006年到法国参加青年乐团艺术节,2011年参加俄罗斯伏尔加银色小号艺术节,2013年参加西班牙格拉纳达夏季音乐节……

乘着歌声的翅膀,他们已经把音乐带向了远方,也把音乐的营养带回了中山。

看电影、听音乐,开分享会,游历音乐家的故居……陈远老师要求团员们不仅要学会唱歌,还要广泛涉猎各种艺术种类,学习如何提升自己的修养,所以但凡有机会,他都会带着大家走出去学习交流。

他也是如此要求自己,从15岁抱着小提琴如痴如醉,陈远的艺术旅程就从未停歇:

1979年成立乐力音乐协会;

1987年主持电台节目《名曲博览》至今坚持每周1小时;

1994年开始为澳门国际音乐节写稿,每年十月为期一个月的音乐节每天看一场演出第二天出一篇稿刊载于澳门日报;

1995年成立乐力合唱团;

1997年成立中山市儿童合唱团;

2005年起,受邀为澳门日报写副刊专栏,平均一周两至三篇的写作量保持至今,一年出稿100多篇。

他的以身垂范,让团员们也度过了端正朴厚、秀澹闲雅的时光,大家在工作之余,用音乐丰盈自己的生活。


▲陈远老师。

“乐力”43周年会上,晚星闪烁,团友们兴致盎然,许是被疫情困乏的心需要抒发,一首歌唱完,大家意犹未尽,又接着一首来……已经带着团友们唱了十多首歌曲的陈远,挥舞的双臂有些疲惫,他缓缓放下,挥挥手说:不唱了。

和往年一样准备拍集体照,陈老师一反往日的沉默,他拿起话筒感慨万千:

“我庆幸在‘乐力’里碰到像萧山先生、谭兆珍女士、刘泽普先生、李家聪先生等等那样的与我精神相契、交情弥笃的会员,正是他们伟大的人格与胸襟,使他们在‘乐力’劳苦到生命最后一刻。我也庆幸在‘乐力’里碰到对音乐、对友情有着不同程度的珍爱的男女老少,正是他们在不同时期里,以慷慨的热情、无私的关怀,构筑世俗‘乐力’成为健康向上的集体。我希望乐力人心里能记住这些。”


▲陈远老师。

“我已经在乐力43年,
不知道还能不能有下个43年,
但推介和传播音乐,
我也会做到生命终了,
希望大家都能保持着
对音乐单纯而深沉的爱。”
——他顿了顿又说。

静水流深,沧笙踏歌。
听者无不为之动容,
连团宠——听着歌声长大的
两岁的阿拉斯加犬LUCKY,
也发出了低沉的哼鸣。


◆出品:启迪工作室
◆文/主持:冷启迪 
◆图/摄影/剪辑:孙俊军 
◆编辑:唐益 
◆二审:周振捷 
◆三审:吴森林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原创 10771人浏览   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