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是艾滋病防治宣传月。近日,中山疾控发布了今年艾滋病防控的相关数据。其实,除了重点关注艾滋病感染者,倡导“无套不爱”之外,还有一些“恐艾症”的患者,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今天,我们请来中山市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卢惠鹏,我们一起聊聊,“恐艾症”是怎么回事?会引起什么症状?又该如何疏导?
卢医生说,“恐艾症”并不鲜见。前段时间,他在中山市心理卫生中心接诊过一位中年男性,半个月内测了6次HIV,结果都是阴性,但他还是不相信。后来,这个患者在家人的陪同下,求助专业的心理医生……
◆什么是疑病障碍?
该疾病的患者,会先入为主,认为自己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的疾病,并为此反复就医,过度检查。但面对检查的阴性结果和医生多次重复的解释,仍然没有办法打消疑虑。该疾病还同时伴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等。
◆如何疏导疑病障碍?
1.相信医生专业的判断全面而又充分地去了解疾病的相关信息,也是解除“我是不是有病”这种想法,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
有疑病倾向的人群,常常会捕风捉影,产生“完蛋了,我是不是有绝症”的联想。前往专业权威的医疗机构,接受医生科学的分析和建议,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下的状态。切忌道听途说,徒增烦恼。
2.转移注意力,积极享受生活
有疑病倾向的人群,常常会过度关注自己身体上的小毛病,然后陷入紧张、担心甚至恐惧的情绪当中。
及时转移注意力,积极地参与到生活和社交当中。比如多到户外走一走,参加体育锻炼,多和朋友聊聊天、吃吃饭,都是破除疑病障碍的行动指南。
如果你尝试了上述方法,仍然效果不佳,仍然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的情绪当中,吃饭和睡眠都受到严重影响,那就需要及时寻求医生专业的心理援助。
◆出品:中山日报 中山+
◆制作:【拉姆的白大褂朋友】工作室
◆编导团队:谢琼、高倩荷、陈施雅
◆视频摄制:黄艺杰
◆白大褂顾问:中山市心理卫生中心 副主任医师卢惠鹏
◆编辑:高倩荷
◆二审:谢琼
◆三审:程明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