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顽皮父亲的教育碎碎念:我这样视孩子为同伴丨绘本馆
栏目:书香中山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0-06-19


在五味太郎的绘本世界里,
看大师如何将孩子视为同伴~
△米朵读五味太郎绘本《爸爸去哪儿了?》

  

出生于1945年的日本绘本大师五味太郎本是工业设计师,年近三十才转向绘本创作,至今已创作出四百多本绘本,且书中图文皆由他独立完成,这在世界绘本史中算是罕见的高产。无论是故事讲述,还是知识科普,他的每部作品皆深具幽默感和创造力,五味太郎的顽童形象跃然纸上,尽管他已年过七旬。


△五味太郎

这样的“孩子”是如何教育自己孩子的呢?阅读了大量有关五味太郎的访谈和他本人的《孩子没问题,大人有问题》后,我感觉,他就像是那个揭穿了“皇帝的新衣”的孩子:清醒而率真。他的教育观与他的绘本观如出一辙:以孩子的视角看问题,尊重生命的成长本质。


△在世界绘本史中,五味太郎的高产算是罕见

◎以孩子的视角看问题

第一次认识五味太郎的作品,是在中国著名儿童文学研究学者朱自强来中山纪念图书馆的“香山讲坛”讲座上。当时,朱教授与大家共赏了《小牛的春天》,一部意象丰富的作品。春天来了,小牛也长大了,个体的生命成长与时空的四季流转相契合,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鲸鱼》

此后又在图书馆借阅了五味太郎的《鲸鱼》,其中关于“书”的寓意丰富,它激发了一群成年人的贪欲,可是,莽撞行事、一知半解、目光短浅的成人误读了它,且无法突破自身的认知局限,只是一场徒劳。最后,又是它载着孩子开启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最终在全新的视角中感知事实的真相。


△从孩子的视角看一切

近日,我又在博雅书店饶有兴趣地翻阅了他的其他作品。其中,《爸爸去哪儿》是一堂“与家人走丢后该怎么办”的安全教育课,可文中却是以孩子“发现爸爸走丢了”开头,从孩子角度来阐述问题,没有半点说教意味。书中最为神奇的地方要数书页镂空处和图案之间的局部组成,看似爸爸,又不是爸爸,将现实中的寻亲焦虑转化为富有视觉悬念的躲猫猫游戏,并以翻页触觉丰富了读者对故事的体验。



△《大家来大便》

家长都知道,“屎尿屁”是小孩子最感兴趣的话题,可“憋大便”又是小孩子极为普遍的心理问题。《大家来大便》则让我从不同动物的各色大便中感受到物种多样性和众生平等的“弦外之音”:“因为大家都吃东西,所以大家都会大便。”所以,孩子也不用觉得向老师报告要“我要大便“会不好意思了。 

◎心理活动极为丰富

五味太郎曾表示“我的绘本语言只有主语和谓语”,至于形容词,他以画来表现。工业设计思维的他习惯剔除繁芜,以突出主题。《鳄鱼怕怕牙医怕怕》正是典范。

它看似单薄,却内容丰富。鳄鱼和牙医以不同字体体现角色区别,但文本却是一模一样,暗示着他们相同的心理。在画面中,鳄鱼和牙医各持一边,形成对立;嘴巴巨长、牙齿锋利的鳄鱼,和模样呆萌的秃头牙医在形象上也加剧了戏剧张力。人物丰富的表情和动作,不言而喻地展现生动的视觉文本。 比如,鳄鱼扶着腮帮,显然“牙痛”了。两人第一次会面时同时大叫,文本仅有一个“啊”,但心理活动却极为丰富。牙医固然害怕吃肉的鳄鱼,鳄鱼更害怕牙医手里拿着的修理电器的电钻和铁钳,它以为这就是拔牙的工具。他们先是各自闪躲,然后小心翼翼,下定决心……拔牙的那一刻最为精彩,紧张的气氛层层递进。两者从相互怀疑,剑拔弩张,到相互道谢,达成共识(不要忘记刷牙)。

这本书本是买来化解孩子看牙医的恐惧之用,可从鳄鱼和牙医的心理较量中,习惯将书读“歪”的我似乎也看到了医患关系的紧张,以及医患之间需将心比心,相互理解的“弦外之音”。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五味太郎认为,在知识更迭如此迅速的当代,家长应该教会孩子的,是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生存下去的勇气和能力。而绘本的真正价值,在于“增强孩子们的感受能力,给予他们独立思考的空间”。

可耐人寻味的是,他也曾语出惊人:“我不认为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绘本,反而成人需要绘本。”读过他的《孩子没问题,大人有问题》,你就会明白,他只是不喜欢那种居高临下的绘本讲授。该书中,他批判了大人的种种虚伪。


[日]五味太郎 著/绘

在这本由“绘本”引发的教育“碎碎念”中,我们看到五味太郎如何将孩子视为同伴。身为父亲,他敢于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宽容接纳孩子的与众不同。作为一名艺术家,他懂得呵护孩子的想象力,特别强调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他以其丰富的人生体验总结到:所谓人生就是寻找自己的定位,而当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大人能否及时助其一臂之力则是成功的关键。他的两位女儿都逃离了传统的学校教育,但她们并没有放弃学习,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更为自主地学习,比如烹饪。由此可见,五味太郎不是主张逃避学习,只是不建议将书读死罢了。

你可能会说,因为他是绘本大师,所以有条件给孩子创造个性化的成长环境,不用在意“出人头地”吧? 可是,所谓“有出息”又是谁定义的呢?五味太郎的话让我稍减焦虑:单纯只为了自己工作,就不必在意自己的努力是否会成为被评价的对象了。能找到值得努力的方向,人生可轻松许多。

大人以当下的眼光,为孩子设定未来,往往都有局限。像我爸妈那个年代的人,是怎么也想不到“网红”也会成为一种职业。懂得放飞孩子的不仅是五味太郎,诗人纪伯伦也说过《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米朵:保持童心,学做小孩~

*本篇视频为绘本内容选读,仅用于图书推介。
本文内容未经授权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
欢迎个人分享至朋友圈。图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朗读书籍由中山博雅书店提供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栏目统筹:阿占
◆主持:米朵
◆文+,图+4/廖薇
◆视频摄制:易承乐
◆编辑:詹琪琳
◆二审:曾淑花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GD to host wonderful activities in ZS this weekend
原创 11226人浏览   202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