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发布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划重点→
栏目:首页 来源:南方+ 发布:2025-07-31

7月3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

新版诊疗方案有何亮点?梳理后发现,新版诊疗方案明确,人在感染病毒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关节痛可能为首发症状。相比于成年人,儿童出现皮疹的概率更高。体温恢复正常超过24小时可解除隔离。 

1. 基孔肯雅病毒对热敏感

56℃30分钟可灭活;消毒剂及紫外照射可灭活。

2.发病三天内病毒载量最高

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当天至发病后7天内具有传染性。发病后3天内是高病毒血症期,随后病毒载量下降。

3.基孔肯雅热可发生母婴传播

主要通过携带基孔肯雅病毒的伊蚊(主要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可发生母婴传播。罕见情况下可经输血或接触患者血液传播。

4.一次感染,可获得较久免疫

人群对基孔肯雅病毒普遍易感,人感染病毒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5.关节痛为首发症状。

潜伏期1~12天,常为3~7天。关节痛为基孔肯雅热的显著特征,可为首发症状。多数患者在发病后2~5天出现皮疹,常分布在躯干、四肢、手掌和足底。

6.儿童发生皮疹更常见

儿童病例高热多见,发热持续3~5日,除了关节疼痛,皮疹较成人更多见。新生儿感染多在出生后3~7日内出现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喂养困难,皮疹更广泛。

7.重症少见,65岁以上老人为重症人群

本病重症少见,但境外基孔肯雅热疫情暴发时有重症及死亡病例报告,重症高危人群为婴儿;老年人(65岁以上);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妇女;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免疫抑制者(器官移植、AIDS、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8.无特效药,无疫苗

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目前我国尚无可供使用的基孔肯雅病毒疫苗。

9.关节疼痛者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急性期关节疼痛不能忍受者,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应以必需的最低剂量和最短疗程使用为原则,避免用于有肝病或转氨酶升高等禁忌证的患者。

10.体温恢复正常超过24小时可解除隔离

体温恢复正常超过24小时,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阴性或病程超过7天者,可以解除隔离。

11. 急性发作期亦可用中医药治疗

推荐方药:广藿香10克、葛根15克、羌活10克、滑石20克、赤芍10克、淡豆豉10克、淡竹叶10克、生地黄10克、连翘15克

煎服法:每日1~2剂,水煎服,每次100毫升~200毫升,每日2~4次,口服。儿童剂量酌减,婴儿用1/3成人量,幼儿用1/2成人量,学龄儿童用2/3成人量或成人量。以下处方服法相同(如有特殊情况,须遵医嘱)。

加减法:皮疹瘙痒较重者,加地肤子10克、荆芥10克。发热体温超过38.5℃者,增加中药服用量至每日2~3剂,每4~6小时服用一次;高热超过36小时不退者,加生石膏30克、香薷10克;出现高热、狂躁、谵语神昏、四肢抽搐者,予清瘟败毒饮加减,或加用安宫牛黄丸。


编辑   王欣琳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深读|全城集结,抗疫线上的青春防线
原创 16690人浏览   2025-07-30
人人都是“防蚊灭蚊行动派”,招式有→
原创 11068人浏览   202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