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省内大赛历史最佳!省中运会中山羽毛球队三年磨剑终成锋
栏目:首页 来源:中山+ 记者 闫莹莹 实习生 钟晓薇 发布:2025-07-18

7月18日下午,广东省第十四届中学生运动会羽毛球赛在中山市实验中学落下帷幕。在备受瞩目的混双决赛中,由中山市实验中学高中学生凌浩航与郭芷慧代表中山出战,与深圳代表队展开激烈对决。经过两局苦战,双方均展现出顶尖水平,尤其在决胜局最后,双方比分交替上升,场上气氛紧张胶着,最终中山队以26:28的微弱差距惜败,斩获混双亚军,创造了中山羽毛球项目在省内体育大赛中的历史最好成绩。

这场激烈的比赛不仅展现了香山少年们高超的羽毛球技艺,更彰显了他们不畏强敌、勇于拼搏的青春风采。赛场上,凌浩航与郭芷慧的默契配合和出色发挥,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喝彩。

在羽毛球混双比赛决赛中,中山队凌浩航(右一)与郭芷慧(左一)配合默契。记者 缪晓剑 摄

三年磨剑终成锋

凌浩航与郭芷慧的混双组合是中山代表团羽毛球队的“王牌”。两人自高一便开始搭档,至今已合作三年。“他们的优势在于配合默契,攻防转换速度快,进攻火力强。”中山羽毛球队总教练张彬评价道。值得一提的是,两人均为高三学生,已双双考入广州体育学院。

据张彬介绍,在中山代表团羽毛球队选拔之初,学校在全市300多名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中通过统一测试,选拔出8男8女共16名选手,再经过多轮淘汰,最终保留5男5女的省中运会阵容。其中9名运动员均来自市实验中学羽毛球队,一名运动员来自俱乐部推荐。成队以来,这支队伍通过参加中山市中小学锦标赛、广东省青少年锦标赛等赛事不断积累参赛经验。特别是与清远体校羽毛球队的交流赛,让队员们能直面差距,找到突破方向。

备战省中运会期间,团队协作渗透在每一个细节中:训练以双打为核心,不仅强化主力队员间的默契配合、力量速度与战术执行,也注重单打能力的全面提升;除了主力队员的全力冲刺,队中未入选省中运会阵容的后备队员同样贡献着关键力量——男双队员主动陪混双队员打磨节奏与稳定性,其他队员则为双打主力当“陪练”。未入选的队员除了承担陪练任务,还在后勤保障、战术分析中发挥重要作用。“每个人都是团队的一部分,即使不上场,也要为集体荣誉全力以赴。”这种凝聚力成为中山羽毛球队屡克强敌的精神力量。

“这次获得亚军,实现了中山羽毛球运动员在大型运动会上成绩的历史性突破。队员们在决赛中拼尽全力,勇敢地冲击一线强队,表现得非常出色,令人感到非常振奋。”赛后,中山羽毛球队教练何林嘉表示,这是团队长期努力和辛勤训练的结果。队员们不仅在技术上有了显著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方面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升。

赛场上绽放少年光彩

拥有高中阶段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中山市实验中学,在体教融合方面已探索出一套成熟模式,学校为队员提供全方位保障,例如提供课后训练场地、训练后勤支持,协调晚修时间保障文化课学习,解决队员“分心”之忧;家长与班主任则通过沟通反馈、心理疏导,帮助队员调整状态,以自信姿态迎接挑战。教练组更针对每一场比赛暴露的问题,及时分析对手战术、复盘自身不足,赛前通过心理暗示,赛中引导队员深呼吸调整心态,将团队智慧转化为赛场战斗力。“我们的队员文化成绩普遍不错,有的甚至能排进年级前列。”张彬表示,体教融合不是牺牲学业搞体育,而是让体育成为学生成长的助力。

比赛精彩瞬间。 记者 缪晓剑 摄

本次比赛中,凌浩航与郭芷慧的混双组合从小组赛以第二名出线到冲击决赛,从克服伤病困扰到突破“想赢怕输”的心理瓶颈,他们的每一步跨越,都印证着团队的力量——主力队员与陪练的相互托举、队员与教练的彼此信任、学校与家庭的协同护航。正如张彬所说,正是这种团队的凝聚力,让中山羽毛球队在省中运会的赛场上走得更稳、更远。

“今年的团队中有三名初中选手,他们代表着中山学生羽毛球运动的未来,希望他们通过赛事积累经验,在今后的比赛中继续发光发热,为中山羽毛球事业添砖加瓦。”何林嘉表示,也希望有更多年轻选手涌现,为中山羽毛球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本地人才梯队。


编辑 袁凤云  二审 王欣琳  三审 程明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原创 15755人浏览   202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