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国家战略工程——深中通道迎来通车一周年,作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动脉,一年来,深中通道承载日均8.6万车流,将深圳至中山通勤时间压缩至30分钟,这条横跨珠江口的“海上巨龙”,以24公里磅礴之姿,承载着大湾区东西岸的繁荣梦想。作为参建单位,中铁山桥以“中国智造”之力,在伶仃洋上谱写了桥梁建设的新篇章。
钢铁竖琴,奏响建设壮歌
中山大桥如巨型竖琴凌波而立,213.5米主塔牵引120根斜拉索,在碧海间勾勒出中国基建的诗意。这座主跨580米的双塔斜拉桥,历时2年时间完成,钢结构制造共3万吨,钢箱梁梁高4米。
▲深中通道中山大桥(摄于2025年6月30日)。
从2020年6月首件启动,到2022年6月全桥合龙,建设者以毫米级精度完成跨越天堑的壮举。面对全球综合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中铁山桥以“五线一系统”智能制造体系破局。
▲2020年6月,深中通道G05标首件板单元组焊启动。
▲2020年8月,深中通道G05标钢箱梁总装在南方装备开工。
▲2020年10月,深中通道G05标钢箱梁首制件通过专家验收评审。
▲2021年11月,首段钢箱梁发运。
▲2022年6月,中山大桥合龙。
▲2023年11月,深中通道主线贯通。
▲2023年12月,万顷沙匝道桥最后一段钢箱梁成功吊装。
▲2024年6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六新"引领,攻坚智能制造
在深中通道建设中,中铁山桥以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新标准、新产品构建创新体系:
一是打造中国首条大型钢结构智能生产线,"五线一系统"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
板材智能下料切割线:精度达±0.5mm
板单元智能焊接线:自动化率超95%
节段智能总拼线:误差控制在2mm内
二是创新采用CJQ-3埋弧焊丝,突破U肋全熔透焊接技术瓶颈,满足深中通道项目高品质、高标准的制作目标,保证焊缝焊缝强度及焊缝质量。
▲U形肋板单元组焊一体机。
▲深中通道大节段。
三是投入U形肋板单元组焊一体机等12类智能装备,构建iBIM智能管控系统,集成ERP、iWeld等8大平台,中山大桥主要板单元全部实现了智能化焊接,板单元自动化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四是自主研发了顶板单元U形肋全熔透角焊缝采用平位+船位双面埋弧自动焊等一系列新工艺,使生产效率提高了30%以上,平均一次探伤合格率99.9%以上,顶板U肋全熔透焊缝探伤一次合格率大于98%(超出项目预定指标2个百分点)。
▲焊接中山大桥最后一道焊缝。
五是深中通道的成功建设为国内外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技术范本,中铁山桥在深中通道智能制造方面采用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将成为未来桥梁建设的重要参考,为未来桥梁建设提供了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制造新标准。
六是三年建设期,中铁山桥的建设者们直面台风侵袭与工期压力,以“兴业报国、兴企为民”的使命担当,将智能制造基因注入每个环节,以高标准高品质建设,将深中通道打造成世界一流的跨海通道、创珠江口百年门户工程,精准诠释了“中国智造”的硬核实力。
深中通道通车一周年,当车流昼夜不息地穿梭于伶仃洋之间,不仅是大湾区物理空间的贯通,更是中国桥梁智能建造能力的里程碑,中铁山桥以“智”为笔,以“造”为墨,在伶仃洋上绘就的这幅科技画卷,将持续照亮中国迈向“交通强国”的征途!
▲从中山马鞍岛鸟瞰深中通道全景。
图文/马伟南
编辑 刘永盛 二审 明剑 三审 查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