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读中山丨市民最喜欢的公共文化活动是什么?这份调查报告告诉你→
栏目:首页 来源:中山+ 发布:2024-04-23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2024年2月发布的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提出三大任务:一是涵养城市文明内涵;二是传承香山历史文脉;三是促进文体事业和文体产业的提质发展。

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由中山日报社牵头,中山市香山文化研究院联合香山智库研究院启动《中山市民最喜爱的公共文化活动及香山文化传播力》课题研究。

课题组通过街头拦截访问、问卷调查等形式,对近400名市民进行了深入调查,内容包括市民最喜爱的公共文化活动参与度、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香山文化传播力情况等。

其中,受访人员18-40岁的占比为82.78%,本科以上学历的达到了56.62%。课题组针对调查数据进行进一步统计分析,并调研走访了相关领域专家和政府职能部门,进一步掌握了市民对公共文化活动的需求、建议,以及香山文化的传播现状、困境。

市民在紫马岭香山书房阅读(资料图片)。 记者 缪晓剑 摄

关于香山文化

最了解香山文化的是
41-50岁年龄段的市民

2006年发行的《香山文化——历史投影与现实镜像》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香山文化”的概念。经过近20年的发展,香山文化的认知度和影响力仍有待提升。

据调查>>

■ 39.4%受访者表示一般了解香山文化

24.5%的受访者表示比较了解

13.91%的受访者表示非常了解

超过20%的受访者表示不太了解或不了解香山文化

由此可知,香山文化的传播情况与预期仍存在一定差距。加强香山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提升公众认知度和认同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受访者的年龄上看,41-50岁的受访者对香山文化的了解程度最高,为22.73%,其次是18岁及以下、18-30岁、31-40岁的受访者,占比依次为20.83%、13.19%、11.32%。

香山文化里
认知度最高的是名人文化

在对最具代表性的香山文化类型调查中>>

■ 名人文化的占比最高,75.17%

其次是民俗文化,为62.58%

第三是方言文化,为56.95%

而美食文化、华侨文化、红色文化、商业文化占比较低,分别为12.91%、10.26%、9.93%和3.64%。

由此可见,名人文化占主导地位,民俗与方言文化紧随其后,三者构成香山文化的主要特征。

香山之地,钟灵毓秀,自古英才辈出,有中国民主革命之先驱孙中山、思想启蒙巨匠郑观应、中国空军之父的杨仙逸、中国百货业之父马应彪等。这些香山先贤俊彦,以其卓越之成就,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香山文化中最为宝贵的文化符号之一。

孙中山故居。(资料图片)记者 余兆宇 摄

关于文化活动

中山人最爱看电影

受访者明显偏好以数字化文化服务、广播播送及文艺展演为主的公共文化活动,看电影这一活动占比近50%

在经常参与的活动调查中>>

■ 看电影的占比高达47.02%

■ 看电视的占35.1%

■ 看书阅报的占34.44%

■ 看文艺演出的占33.11%

■ 听广播的占28.48%

■ 看艺术展览的占21.52%。

此外,参与艺术培训、听文化讲座或沙龙、跳广场舞、唱歌、唱戏、书法和画画等占比较低,均不超过10%。

阅读仍是市民最喜爱的
文化生活方式  

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供给层级存在差异。在市、镇(街道)、村(社区)三个层级中,公共文化服务项目需求从高到低依次为市、镇(街道)、村(社区),分别为42.72%、33.11%和18.21%。

横向对比来看>>

公共阅读、影视观赏、文艺演出三类需求均最大,数字化文化服务、文化讲座两类需求均较少。

纵向对比来看>>

市民需求呈现出自上而下的层级递减、层级递增、“凸”字形、“凹”字形并存的特点:

■ 公共阅读、数字化文化服务两类项目呈现出自上而下层层递减的趋势;

■ 广播播送、文艺演出、文体赛事三类项目呈现出自上而下层层递增的趋势;

■ 民俗节庆活动、文化讲座、陈列展演呈现出自上而下“凹”字形的趋势;

■ 影视欣赏、文艺培训呈现出自上而下“凸”字形的趋势。

受访者对公共文化设施的项目类型需求条形图。

关于文化场所

市图书馆的利用率最高

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市民需求的强烈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在12类公共文化设施中,受访者的使用程度需求是中等标准。

紫马岭香山书房开放后,很快新晋为中山婚纱摄影的取景地(资料图片)。 记者 缪晓剑 摄

从总体来看,排名前三的公共文化设施,从高到低依次是市图书馆、市各类博物馆、香山书房:

■ 市图书馆占比34.77%

■ 市各类博物馆占比25.5%

■ 香山书房占比22.85%

在“从不使用”中,排名前三的公共文化设施是邻里文化家、共享文化馆、市文化馆,

■ 邻里文化家占比31.79%

■ 共享文化馆占比30.79%

■ 市文化馆占比29.8%

这说明部分公共文化新空间的使用率仍需提高。

问题剖析

▶ 香山文化在传播中存在认同感偏低、效果不佳等问题

据调查,仍有超过20%的受访者表示不太了解或不了解“香山文化”,近40%的受访者表示一般了解。主要造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如下:

首先,文化认同感不强,传播效果不佳。香山文化没有明确的行政地域划分,因历史发展,其起源地香山分割为中山、珠海、澳门等地。各地市未统一宣传方式,导致香山文化大众接受度普遍不高。

其次,传播手段传统,缺乏创新。目前,香山文化的传播主要依赖展览、演出等有限的形式,受众覆盖面较窄,且尚未形成系统化、多元化的传播路径。碎片化的传播方式难以在群众心中树立起香山文化清晰、稳固的形象与特征。

最后,缺乏专业人才,传承动力不足。当前,香山文化的理论研究基础尚显薄弱。相较于“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等已经获得较高关注度的地域文化,香山文化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深入传承和广泛传播。

▶ 公共文化活动存在种类少、形式单调等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七类公共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差异明显,种类偏少、形式单调、内容不精彩三类相对突出

从总体排名看,种类偏少、形式单调、内容不精彩三类分别处于第一、二、三位,占比均超过35%;主题不够鲜明、偏离群众需求两类分别处于倒数第一、二位,占比均低于18%;其次,从平均数看,名列前四的占比均超过32.12%。最后,从极差看,占比最高的“种类偏少”与占比最低的“主题不够鲜明”差值较大,超过27个百分点。

▶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存在数量(类型)不多、交通不便等问题

目前 ,中山市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超54万㎡;全市建成各类型公共文化新空间261家;全市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为1.44册,同比增长5.9%。公共文化设施虽然为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需求提供基本物质保障,但仍存在不少现实问题。

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存在的问题条形图。

在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存在的问题中,从总体排名看,“数量(类型)不多”和“交通不便”两大问题尤为突出,分别位居第一、二位,占比均超过35%。“数字化程度低”“服务理念滞后”则位列倒数第一、二位,占比均低于7%。从极差的角度来看,占比最高的“数量(类型)不多”与占比最低的“数字化程度低”差值较大,接近35个百分点。

【出品】中山日报数据新闻课题组
【课题统筹】陈上 项俊波
【采写】洪祥寓 林淑怡 杨彦华 
【编发统筹】苏小红 朱晖 
【海报设计】徐璇
【海报文案】王欣琳


编辑 王欣琳  二审 朱晖  三审 岳才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