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辽宁省以及广州市荔湾区出现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记者5月26日了解到,我市卫健系统把疫情防控工作落细落实,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不放松,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密防线,用心用情做好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工作。截至5月25日,我市累计接种新冠疫苗90.07万剂次,其中第1针68.87万剂次,第2针21.20万剂次。
据悉,中山各医疗机构强化全员培训,落实标准防护措施,优化诊疗流程,做好人流物流管控;强化隔离病区、临床检验实验室、发热门诊等重点科室人员定期核酸筛查。为全力加强院感防控工作,落实“哨点”监测敏感性,确保防控工作万无一失,市卫健局组织6个督查组及4个院感暗访督查组对全市29家医疗机构及3个疫苗接种点进行了疫情防控工作现场督导。
市卫健局联合相关部门对部分镇街三人小组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进一步加强工作合力。对高风险来我市人员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中风险来我市人员开展“四个一”健康管理服务,即“发放一份健康告知书,开展一次健康问询,查验一次健康码,同时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对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实施“14天+7天”管控和监测,对印度及周边国家地区入境人员,在社区实行“点对点”闭环精准转接。
同时,以“市级督导为主,镇街巡查为辅”,市镇共同加强对隔离场所的监督检查,目前共督导检查46次。镇街每周对启用的隔离场所自查不少于一次,做到全市集中隔离场所一旦开启,各部门按职责进行巡回检查和指导。
结合我市实际,市卫健局做好专业防控人员、核酸检测能力、定点医院、集中隔离场所、防疫物资等储备。据透露,各级流调、采样和检测、疫情应急处置等队伍力量坚持应急值守,保持备战状态,保证人员在岗、物资器械准备到位,确保发生疫情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实行精准快速处置。
目前,全市共设置大型集中接种点28个,共399个接种单元,设立流动接种车1台,同时在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设立临时接种点为校内师生进行接种。制定现场接种、临时接种点设置、疫苗供应和配送、信息登记报告、异常反应医疗救治等规范技术文件,做到种前有计划,种中有标准,种后有监测,全面提升接种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针对行业、单位、区域接种需求特点,采取“团队预约+个人预约,定点接种+上门接种,集中接种+续种补种,重点人群+一般人群”等服务方式,分类施策、优化服务,满足各类人群的接种需求。优先安排重点人群接种,同时做好第一阶段重点人群查漏补种和第二剂次接种安排。努力做到“应接尽接、应快尽快”。
◆中山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周映夏 通讯员 李永昌
◆图/通讯员提供
◆编辑: 周振捷
◆二审: 张鹏
◆三审: 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