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山㉔ 灯笼坑村:将红色基因融入绿色发展新画卷
栏目:首页 来源: 发布:2021-05-07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一边是城市的繁华喧嚣,一边是乡村的安宁清净。初夏的阳光中,偏居于中山市南朗翠亨快线旁的灯笼坑村群山清朗。连绵不断的山峰有一组山峰格外不同:状似猛虎,由三个山峰相连组成,这里便是著名的三山虎山。76年前,在这里发生过一场可歌可泣的战斗,枪声从天黑响到了天亮。这场著名的战斗以极少的兵力牵制住敌军大部,掩护珠江纵队司令部机关及第一支队主力成功转移。为此,20多名战士血洒山头。

枪声已经渐远,如今的灯笼坑村仍然留下了众多历史的遗迹:民居的屋顶仍有枪炮穿过的印记;三山虎山正对着的“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逸仙大队部旧址”指示牌提醒参观者,这里曾是当年中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也是中山抗日游击战的核心战场;三山虎山脚下的小小碉楼外“中共中山四区区委油印室”的牌匾被镌刻在墙身,百年未变的模样向外人诉说着历史。依托着丰富的红色资源,灯笼坑所属的白企村也在探索乡村振兴的绿色发展道路,将红色资源与特色农业、旅游业相融合,建设宜居宜游的美丽山林乡村。


▲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逸仙大队部旧址。

01 历史回眸


至暗时刻客家山民拥护革命

灯笼坑村由黄、贺、李三姓组成,其中以从梅州迁来的黄姓客家人为主,至今已经繁衍至第十代,现有本地居民200多人,在澳门及海外的乡亲1300多人。客家人自古便有“勤耕苦读”的家训,他们在这贫瘠的山地里开荒造田,种植粮食,逐渐安居。对于孩子,则要求他们勤学苦读。中山市政协委员、律师黄东伟就是灯笼坑村子弟的典型:他从小努力读书,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山大学,工作后创立了广东中元律师事务所,担任过中山市律师协会会长,如今他还多了一个身份:灯笼坑村红色历史的义务讲解员,他要把他从小自父辈们口中听说的红色故事传承下去。

在黄东伟的引导下,记者重走了一遍村中的红色遗迹。“客家人天生就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中山于1938年沦陷,平原地区基本被日军控制,仅剩下五桂山山区,为了继续抗日,中山沦陷初期,中共中山县四区区委副书记兼宣传委员曾谷就住在灯笼坑村一座碉楼里,与青年委员欧初在这里编印宣传刊物《民气报》,很多重要的情报都通过邻居甘金好传送,村民们都支持革命,这里算是欧初的‘井冈山’,他在这里迅速成长,宣传革命,发展队伍。一些客家人纷纷加入了抗战队伍,然而让灯笼坑村真正载入史册的则是不久后发生的‘三山虎血战’”。

他带领记者来到了“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逸仙大队部旧址”,这栋两层楼的建筑是典型的中西结合式侨屋,“抗战期间,南朗是岐关公路东线、五桂山外围的重镇,是游击队外出活动的主要通道之一。据史料记载,1943年12月,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逸仙大队成立以后,直到1945年1月,珠江纵队成立,游击队部分主力大多驻扎在群山掩映的灯笼坑村。指挥部指挥林锵云以及逸仙大队队长谭桂明常住于此,屋主就是华侨黄彩娥,灯笼坑村的群众基础也很好,正所谓‘山不藏人,人藏人’,抗日战争时期,很多普通村民并非在册的游击队员,却为抗日作出了贡献。他们的故事也在灯笼坑村村民间代代相传。”黄东伟表示。

1945年初,日军为确保广东及赣南占领区,并防御美军在闽粤沿海登陆,集中主力在沿海口岸进行对美作战准备。日军调派重兵进驻中山县境内,制定了“扫荡”珠江三角洲平原和五桂山抗日根据地的作战计划。1945年2月上旬,日军策划出动日军、伪军共9000人,对珠江纵队活动地区进行大规模“扫荡”。这年新春开始,日、伪等各方军队调动频繁,准备围攻共产党领导的五桂山抗日武装和抗日根据地。敌人的疯狂“扫荡”持续数月,一直到8月日本宣布投降。中山迎来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革命刊物油印室旧址。

20多名战士掩护主力撤退

在“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逸仙大队部旧址”的正对面即是鼎鼎大名的三山虎山。黄东伟指着对面的群山说:“你看到今天的三山虎山郁郁葱葱,山脚瓜果成林,但在70多年前,这里却是枪林弹雨,血流成河。”

据市委党史研究室资料记载,1945年5月9日凌晨,一支300多日军、1000多伪军的部队,从关塘一直摸入灯笼坑的三山虎山山脚,对根据地进行扫荡。按照珠纵一支队的反“扫荡”部署,猛虎中队中队长梁杏林率领23名战士埋伏在三山虎山头,负责阻击经灯笼坑进入五桂山之敌,以掩护司令部及主力部队转移。当敌人行至三山虎山山脚,遭到了猛虎中队战士的顽强阻击。战至上午8时许,猛虎中队击退了日、伪军两次强攻,毙伤30多人,为掩护大队部人员安全转移赢得了时间。

“24人对1000余人,这场战斗双方人数相差悬殊,可以说每一位参加战斗的战士当时都是抱着必死的心态,这种舍身精神值得被后人铭记。”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郭昉凌评论道。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郭昉凌曾于多年前采访过三山虎山战斗唯一幸存亲历者——甘子源,并根据甘子源的复述记录还原了当年历史——

在猛虎中队的阻击下,日、伪军无法前进,其又调动大批部队包围过来,进行第三次强攻。此时,猛虎中队的弹药已消耗大半,急需补给,便兵分两路,一路由梁杏林率领12人向外突围请援,一路由小队长黄顺英率领10名战士向三山虎山山头转移,继续吸引阻击日、伪军。教官陈龙、爆破班班长古柏松转移途中受伤,仍向冲来的日、伪军投掷手榴弹,掩护战友们登上山头。这时,日、伪军大批增兵又涌向山头,向猛虎中队阵地发动攻击。猛虎中队用仅存的弹药连续多次击退大批日、伪军的进攻,最后弹药全部耗尽,8名战士牺牲,山头阵地仅余3名战士坚守。当日、伪军再次发动进攻时,机枪手郑其也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其牺牲时两手仍紧紧握住机枪。班长甘子源身上中弹,腹部被敌人的刺刀捅得肠子全流出来,重伤昏迷。小队长黄顺英在日、伪军冲上来时,纵身一跃,从山后坡滚下去,在密林的遮掩下冲出重围。正在这一紧要关头,猛虎中队向外请援的一路部队和民权队的援兵赶到,使因受两面夹击暴露在山腰上的日、伪军措手不及。敌人伤亡甚多,遂放弃山头,撤出灯笼坑。受重伤的甘子源在战斗结束后被群众抢救了出来。

正是这场阻击,让游击队保存了有生力量。鉴于眼前面临的困难,珠江纵队第一支队决定,分批秘密向东江抗日根据地战略转移,进行休整,待机再返中山继续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


▲人们在灯笼坑村抗日游击队展览馆里参观。

02 且看今朝


红色故事代代流传

时隔76年,如今的三山虎山生机盎然,山下仍保有耕地和鱼塘,附近的村民安居乐业,一片祥和,而曾经发生在三山虎山上的故事以另一种方式被人铭记。2008年6月,三山虎山抗击日军战斗遗址被中山市委核定公布为中山市革命遗址,并定为中山市党史教育基地。在灯笼坑村的村民活动中心内,陈设着“中山抗战烽火爱国主义教育展览”,详细地记叙了关于三山虎山血战这段故事。“当时这个展览建成后,欧初也曾来到灯笼坑村参观,他还前往曾经为他送信的甘金好家里看望老人家。”见证过这一幕的黄东伟表示。

实际上,除了自然村灯笼坑村,靠近五桂山的在合水口、贝里,白企村(行政村)人民与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武装齐心协力,共御外敌。近年来,白企村党总支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盘活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绿色发展。2019年,位于合里村的抗日游击队展览馆重新布展,展馆面积约150平方米,展厅门口放置了展览图册,通过各类史料和图片,结合白企村的村史和概况,图文并茂地展现中山抗日游击大队英勇斗争、浴血救国的光辉历程。

每当讲起白企村的革命历史故事,白企村党总支部书记甘社建总是滔滔不绝、如数家珍。2020年9月,甘社建当选白企村党总支部书记后,大刀阔斧地进行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农村新颜值,积极打造美丽生态宜居乡村,吸引乡贤回乡创业,带旺特色农业、红色乡村旅游等产业。在深圳经营电子产品的村民刘敬华,在村党总支部的动员下回乡创业,建起了20亩的绿色生态大棚,打造集休闲、观光、采摘、亲子互动于一体的高标准旅游观光农业。该项目不仅带旺了人气、带动村民增收,也为乡贤回归创业开了个好头。

白企村是我市的生态保护区,也是南朗镇唯一限制发展工业的村居。有十多年基层经验的甘社建认为,白企村虽然发展工业受限,但是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与绿色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也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度融合,加速“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不少党员干部、群众学生都来这里追寻革命印记,重温那段峥嵘岁月。”一直以来都有着军人情结的甘社建说,他们计划进一步着力发挥好红色资源优势,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文化成为美丽乡村的形象代言。


▲未来的灯笼坑村将更宜居。

03 展望未来


红绿结合 打造生态宜居村落

行走在灯笼坑村中,一些墙壁斑驳但建造精美的老屋随处可见,它们多是早年的华侨回来建造的。但因各种原因,有些已年久失修,有些则维护不当破坏了最初的韵味。“在中国澳门、秘鲁利马、美国夏威夷、加拿大等地的同村乡亲已经约有1300人,很多都事业非常成功,有著名的蔬菜种植大王、曾任秘鲁检察总长的第二代华侨、还有博士等等。事业上的成就并没有淡化他们对祖国对家乡的炽热情怀。每年清明,他们都会不远万里从世界各地飞回来,一起祭拜先祖或捐款祭祖。”黄东伟说,灯笼坑村既有青山绿水,也有深厚的侨乡文化,更有抗战时期彪炳史册的三山虎山战役,如果将这些资源好好整合利用,一定会成为乡村振兴的亮点。

在三山虎山山脚,荒草丛生,溪流穿行而过,荒弃的民房有些只剩下土堆,往山上行走,丛林密布。“这一片区域我们正在考虑将之复原成战斗遗址,也可以建成体验式红色教育基地,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甘社建表示,他的想法和黄东伟不谋而合,“是时候让这段历史‘活’起来了。”

除了灯笼坑村,甘社建还计划深挖白企村的红色资源,以打造红色教学课堂的方式,将白企各红色革命景点串珠成链,以红色旅游为载体开展党史学习宣传。“道路宽了,乡村美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让更多村民乐了。”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领头雁”,如何壮大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甘社建心中早已有蓝图。他说,白企村党总支部正计划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引进大企业投资运营的方式,在占地10多亩的白企小学旧址,建立民宿、亲子宿营、培训学校等“无烟”项目带动乡村游,在村庄规划发展、道路标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入红色元素,让红色风景随处可见。打造看得见绿水、望得见青山、解得了乡愁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新家园。


◆中山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冷启迪
◆图/记者 孙俊军
◆编辑:汪佳 
◆二审:蓝运良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