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漏雨又透风的松皮棚
栏目:首页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1-01-13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翠绿色的墙身,蓝灰色的瓦顶,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屋顶上,整个棚舍泛着暖光。棚舍前,菜农们带着草帽,在绿油油的田地中锄草种菜。

去年以来,我市以“美丽田园”为突破口,把田间窝棚清拆整治作为切入点,全面打响“美丽田园”建设攻坚战。市委农办(扶贫办)专职副主任陈柳斌介绍,截至1月8日,全市已整治接近98%的窝棚,清理田间垃圾一万多吨。让田园持续美丽,除了清拆老旧、有安全隐患的窝棚,还要着力解决农民实际问题。陈柳斌表示,目前全市已经按照按统一标准格式建设新型农用棚舍6500多间,持续书写乡村振兴“美”文章。

新建棚舍防风防雨还防火

透光的屋顶、老旧的风扇、漏风的墙壁……10多年来,靠蔬菜种植为生的陈胜梅,一直在简陋的松皮棚中完成日常农事生产。1月13日,在沙溪镇祥龙瑞村祥农洲科技园内,菜农陈胜梅告诉记者,10多年来她一直在沙溪镇内种菜,平时整理蔬菜售卖、午间做饭、存放农用工具等日常农事生产,全在田间的松皮棚内解决。

“那个时候最害怕台风天,天上下大雨,棚里就下小雨,风太大的时候,松皮棚被吹得摇摇晃晃。”谈及以往的经历,陈胜梅摇了摇头说,夏天除了台风,天气还很热,松皮棚内没法安装空调,只能用老旧的风扇解暑,冬天的时候,又是呼呼的北风,棚内都是刺骨的寒风。“现在政府修建了统一的棚舍,不仅外观美丽,还防风防雨,同时还可安装空调,天热时可随时吹空调乘凉。”与陈胜梅相隔不远的菜农蓝柳燕说,以前她在松皮棚中,经常看到老鼠上蹿下跳,而新的棚舍密封性好,她再也没见过老鼠。

沿着农洲科技园内道路一直前行,统一大小规模的棚舍静立在农田旁,田地中油麦菜、香葱、通心菜等长得正旺。整个上午,陈胜梅都在田间拔杂草,累了就站着休息一会,或回到棚舍内喝茶。沙溪镇龙瑞村党委委员刘权介绍,按照“一舍一档案”的原则,龙瑞村已经建设了150多间统一规模的棚舍。“修建棚舍不仅防风防雨,更要考虑安全问题。”刘权说,新投放的棚舍净重1万多吨,能承受8到10级的台风,此外该棚舍中间的填充材质为玻璃棉和岩棉,均是不燃性建筑材料,也能更好避免火灾发生。

后续将继续完善配套设施

说起新建的棚舍,各菜农伸出手指,细数一堆好处之后,也说出了他们的烦恼。陈胜梅说,每间棚舍15平方米,只能满足日常农具存放和短暂休息,但是平时整理蔬菜等活,只能在棚舍前的空地上进行。“如果遇上下雨天,更是麻烦,即使不下雨,长时间顶着大太阳整理蔬菜,身体也吃不消。”陈胜梅说,除整理蔬菜麻烦之外,几十个连片的棚舍才配备一个厕所,每次上厕所都要走很远,非常不方便。

“针对农户的烦恼,我们已经在想办法解决。”穿过棚舍,沙溪镇农业局工作人员高玉君,走到祥农洲科技园入口处,指着新修建的铁皮棚顶介绍,该棚顶具有遮阳、防雨的功能,能满足菜农日常整理蔬菜等工作。高玉君说,后续沙溪镇将按照该标准,在全镇推开建设。对于,棚舍厕所配备问题,他们也正联合村两委商量解决对策。

“去年以来,我市安排了3000万元用于窝棚整治建设奖补,截至1月8日,全市已整治接近98%的窝棚,同时建成新棚舍6500多间。”陈柳斌介绍,目前全市新建的棚舍已经统一编号、实名登记备案。接下来,市农业农村局在督促镇街“应拆尽拆”的同时,将引导各镇街做好厕所、电机房等配套设施。同时也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将农田环境卫生整治纳入测评工作中,持续巩固美丽田园建设成果。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见习记者 陈雪琴 通讯员 林簇
◆图+4/余兆宇
◆编辑:沙玉兰 
◆二审:彭晓剑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原创 20453人浏览   202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