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老城区“善治”之路,花苑社区“文明”闻名全国
栏目:首页 来源: 发布:2020-11-28

11月28日早上,秋日的阳光透过大榕树洒在干净整洁的老街上。东区柏苑小学广场内传来一片片欢声笑语。原来,花苑社区第四届长者修身文化节——长者趣味运动会正在该处举行。塑胶“保龄球”,黏性小飞镖......来自社区的上百名长者在饶有趣味的小游戏中玩得不亦乐乎,仿佛回到了童年。

近日,花苑社区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位于中山老城区,由13个无物管小区组成的花苑社区,走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之路,探索出了自己的“文明密码”。

“178”社区工作法,撬动基层共建共治“合力”

漫步在花苑社区,除了干净整洁的街道,让人感受最深的是社区居民们怡然自得的闲适。文化广场上,老人们带着孙辈玩着小游戏,旁边的乒乓球台上,老人们娴熟地切磋球艺。社区里党群修身公园、文化广场、社工服务站、少年先锋营等党群服务功能场所一应俱全,旧楼加装电梯也正紧锣密鼓地有序进行。

很难想象,在由13个没有物业管理的小区组成的花苑社区,社会治理如此井然有序。然而,这一切的变化,始于社区一系列的党建引领的项目。

花苑社区位处中山老城区,多数住宅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共有375道楼梯,13个小区都没有物业管理,1.5万居民中60岁以上老人占了1/4,外来人口占了1/5……近年来,随着楼房老化,外来人口增加,社区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花苑社区以党委为核心,针对存在的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将辖区内的党员、群众紧密团结起来,探索出了“178”社区工作新举措。“我们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引领,依托“红心桥”党建联盟、志愿管家队伍、专业化组织、平安力量团队、公益社会组织、文化艺术团队和群众性等7个组织,实现民生微实事、共治议事厅等8个服务载体。”社区党委书记黄敏锐介绍说。

闲置空地咋改造?居民们大榕树下“倾掂数”;孩子们放学后去哪?430课堂里学书法;年纪大的长者家中,不时会有“红色卫士”前来探访......通过推广守望相助、邻里相帮的社区文化,花苑社区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各阶层力量,构建党组织主导的新型精准服务体系。“178”工作法获得了2018年度广东省城乡社区治理十大创新经验。

长者“志愿管家”,绘就社区服务最靓丽风景

28日上午的长者趣味运动会上,除了社区工作人员,还有许多身穿红色志愿服的“志愿管家”在忙前忙后。“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句话放在花苑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同样贴切。

针对社区长者较多的实际,花苑社区党委积极运用社区内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战士等宝贵资源组建楼长队伍,开展居民自治模式的探索。2011年11月,楼长变“志愿管家”,协助社区党委、居委会开展工作,在政策宣传、公共事务管理、邻里纠纷调解、消防安全巡逻、楼栋卫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76岁的韶关南雄人王孔江,是花苑社区志愿管家服务队党支部书记。2005年在花苑社区定居后,中山成了他的第二故乡。“社区居民里的大事小情,我们能协调解决的都会主动帮忙。”大到加装电梯,小到环境卫生,多年来,活跃在社区一线的200多名“志愿管家”们,成了花苑社区党委发动党员群众一同参与社区管理、社会治理的重要队伍。

志愿管家们不仅是社区和居民的联络员,更是党建和政策的宣传员。在创文期间,“志愿管家”的足迹遍布了社区的老旧楼梯。除了帮助街坊邻里解决日常问题,“志愿管家”还累计协助开展计生、消费等宣传工作1136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4万多册,多名“管家”还当起义务教师,活跃于老干部大学和“430”课堂中。

社区“绣花式”微改造,老旧小区“焕新颜”

没有物管的小区,停车难、停车乱是居民们的“心病”,如今这一顽疾在花苑社区有望得到极大改善。记者28日在社区采访发现,经过半年攻坚,柏苑新村西北阁的微改造已进入收官阶段,智能停车的道闸即将在一个星期后进行安装。

柏苑新村片区作为全市首批启动微改造的片区之一,与华柏新村、松苑新村等三个片区改造工程总投资2345万元,三个片区微改造惠及130多栋楼、1100多户。花苑社区党委委员陈绮澎介绍,今年6月,柏苑新村西北阁、劳动小区成为花苑社区老旧小区“绣花式”微改造的片区,共计投入资金67万元。

为确保微改造能改到居民“痛点”上,社区前期进行了走访调研、召开了十几次沟通协调会,居民们普遍反馈停车难。其中,竹苑派出所前的进出主干道常年两边停满车,双向会车很不方便。此外,社区花基老化,水泥花基破损、路面不平整也给长者出行带来不便。

针对群众反映的主要问题,花苑社区对西北阁片区实行整体围蔽,竹苑派出所门前的路段改为单行为进口,打通社区内部交通微循环。加上路面改造和修葺,预计可增加70多个停车位。记者留意到,在小区围蔽建设中,社区还考虑到了长者买菜出行、接送孩子等具体实际,留出了专门的人行通道,确保居民生活不因围蔽带来不便。

“目前社区15个小区里已经有5个小区实现了围蔽,我们的计划是未来5年将实现整个社区的围蔽,给居民提供更安全、更有序的居住环境。”社区党委书记黄敏锐介绍说,在社区微改造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阻力,如部分居民不理解,但更多的是居民们的支持。“社区工作做到了群众心坎上,就是大伙最有成就感的时候。”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张房耿
◆图+5/记者 夏升权
◆编辑:唐益 
◆编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AI+LIFE HACKS丨The 107th Xiangshan Study Opens in ZS
原创 10977人浏览   202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