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下如何传承民俗?他们说年轻人大有作为!
栏目:首页 来源: 发布:2020-11-25

为什么近年来“国潮”涌动?
为什么年轻人现在喜欢穿汉服?
“老民俗”是否还能完好保存?
……
这些热点问题
来听听专家们怎么说

11月25日,在第十二届中国民间艺术节重头活动、“城市化背景下的民俗文化传承”论坛上,各方专家就相关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锐熙出席了论坛。

“为什么近年来国潮返热,汉服频频在我们的手机刷屏?有人觉得传统文化的东西不够时尚,可是你看汉服,春暖花开的时候,年轻人穿着汉服到公园里去,多漂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苑利说,现在穿汉服的人,就是20年前那些看完古装戏,披上花被单扮小公主的小姑娘。她们长大了,用自己的理解来呈现传统文化。所以保护传统文化,一定要抓住那些标志性的文化。

来自广州日报的记者卜松竹也介绍说,汉服的兴起也不过十年,最初爱好者自己设计制作,服装也并不貌美,但经过不断改良,有大量适用于日常生活的款式,更加满足现代人的审美及需求。再加上网络、电视、网游等媒介传播,吸引了追求个性化的年轻群体。

近几年国产仙侠剧在各方面表现突出,现代汉服作为演员服装也更为讲究,也因此收割了很多流量,潜移默化影响着更多年轻群体的审美。卜松竹认为,汉服热最重要的原因是,汉服 “同袍”们大都喜欢传统文化,并且主张用汉服来作为他们最为重要的群体认同的符号。他们还展开了各类体验互动实践,如“汉服文化节”等活动,全国有许多个汉服协会,大家沟通交流,促使汉服文化日益形成不容忽视的影响力。“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认同和实践,都会推动它的发展”。

在研讨会上,小榄镇宣传文体服务中心项建东也介绍说,在小榄这片沃土上,源远流长的菊花文化一代接一代留传下来,除了60年一届的菊花大会,还每年举办一次小型菊会,并且因应重大节点不定期举行中型菊会。

作为菊花文化中最集中的民俗活动,小榄菊花会承载着贯穿小860多年的菊花文化,多年来,秉承着“以菊为媒、广交朋友、扩大开放、促进发展”的理念,从初期单纯的赏菊、赛菊文人文化活动,逐步发展成为融赏花观灯、旅游观光、经济贸易、对外交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民俗文化盛会。社会上的菊花经济为菊花会市场化运营提供了参考,通过不断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吸引年轻人的加入,走出了一条文旅结合的道路。

中山大学中国非遗研究中心教授刘晓春也举了一个例子反映青年群体对于民间艺术的推动力:2018年4月1日,旨在“以乡村深度旅游为载体,支持村寨自组织成长,推动村寨可持续发展,促进城乡良性互动”的黔桂乡村深度游村寨联盟在贵州丹寨县基加村召开大会宣告成立,吸收黔桂18个村寨为联盟成员 。

“联盟的发起人、主要工作人员及参与村寨活动的骨干,大部分都是返乡人员、在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有的甚至是企业高管,现在都返回家乡。”刘晓春说,但他们从“返乡”中发现了人生、事业有很多新的可能,对家乡、对家乡的传统文化,有了新的理解,从而促使一些新业态在家乡里生长起来。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冷启迪
◆图+3/记者 余兆宇
◆编辑:唐益 
◆二审:彭晓剑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人都在“卷”英语,因为......
推荐 9918人浏览   202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