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行(18) 完善“硬件”再补“短板”,甘孜州有了首个教育工作室
栏目:首页 来源: 发布:2020-09-25

8月27—29日,中山市“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川藏行采访团来到最后一站——四川甘孜州的巴塘县。巴塘县是川滇藏三省区结合部,被称为“五彩藏乡 高原江南”。全县平均海拔3300米以上,约5万人口,其中绝大部分是藏族。经过多年的多方对口支援,如今的巴塘已是漂亮的五彩藏乡。

近年来,在多方支援帮助下,巴塘县2015年就建起了“教育园区”。位于巴楚河边的这个园区规划初期就已设置了容纳两所小学和一所中学,可涵盖巴塘70%的学生。且园区内配备了全新的教学设施、以及整合了全县的教育资源。广东省援川前方工作组驻巴塘小组组长刘小华,现任巴塘县委常委、副县长。在认真调研巴塘教育现状后,这位中山干部定下了“强药效、补短板”的教育帮扶思路。“虽然县城的教育配置已很强,但要让资源发挥出更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对一些乡村的薄弱学校也不能忽视,对这些短板要想办法修补、提升。”


▲俯瞰四川甘孜州巴塘县教育园区。

采访当天,刘小华带着记者团走进教育园区。现代化的教学楼、先进的电教化设施、彩色塑胶跑道,这些全新的硬件设施看上去绝对不比广东学校差。


▲教育园区内的现代化教学楼。

这个园区如今已入驻了巴塘中学、金弦子小学、人民小学三所学校,共有3000多中小学生在此就读。但刘小华说,广东中山的援建资金都隐藏在了看不到的“天上地下”。“道路的路灯、给排水、排污管道、宿舍的太阳能热水器,这些项目工程不是在楼顶就是在地下。不为吸引眼球,只为实实在在完善教育园区配置、提升师生学习生活的条件。”


▲装在园区楼顶的太阳能热水器。

今年4月,在这个教育园区里又新添了全甘孜州首个教育工作室,主要负责人是两位来自广东的援川教师温智勇、杨颖智。工作室目前主要工作包括:组织和协调社会各界尤其是广东省针对巴塘教育工作的各种援助、公益活动、支教活动;组织和邀请相关方面专家学者为巴塘教育开展各种教育教研活动;为广东省在巴塘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

巴塘县教体局局长李雪平表示,虽然教育园区的硬件设施已十分先进,但希望这个教育工作室可以进一步发挥作用,带动师资软实力的提升。尤其是今年疫情期间,各学校上网课,让大家对这个联通川西高原与广东沿海工作室寄语了厚望。刘小华说,教育工作室不仅仅是一种体制的创新,还是带动人才、培养提升的途径。“我们希望它成为一个沟通衔接和信息化交流的平台。广东的资源、师资虽先进,但不一定适应藏区。我们希望通过双方教师的在线学习交流,从中学习广东先进的教学理念,从中找到适合藏区教育的方法。”


▲教育园区内的现代化教学楼。 

巴塘县波密小学的语文教师邓珠,于去年就曾到中山市东凤同安小学交流。邓珠说,这一个学年里自己收获很大,也看到了两地的不同。“中山的老师很敬业,本身也热爱学习,中山的教学理念还很注重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的知识面也更广一些。而巴塘目前的教育重点还在追求教学质量的提升。”他希望今后自己与其他教师也能通过教育工作室等交流平台,继续与广东的教师交流。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陈慧
◆图+4、视频拍摄/记者 文波
◆视频制作/黄艺杰
◆编辑:唐益 
◆二审:张鹏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