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行(16)高原种植“致富花” 小康生活美如画
栏目:首页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0-09-23

在海拔三千多米的甘孜州行驶,常常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蓝天白云如同就在头顶,触手可及。在美丽风景中,若每日工作就是种花、摘花,还有收入,这样的生活你可愿意?白玉县赠科乡的一些农牧民,如今就过上了这样“美如画”的生活。

高原上不种青稞麦子种菊花

赠科乡定步村24岁的年轻村民曲珍,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步行到离家不远的农业大棚种植基地去打工,负责照顾大棚里的各种菊花。她腼腆的说,每天的工作主要是除草、浇水等,以前这些农活她都没干,只会放牧和去挖虫草、菌子等。曲珍全家共有18亩土地,其中11亩地拿出来用于参与土地流转,只留少部分用作自家口粮种植。土地流转后,她和丈夫俩就到大棚基地打工,其实还是在自家土地上劳作。但土地的流转费加上打工的钱,这两项每年可收入5万多元,比以前单纯放牧和种粮食要大幅增加。


▲曲珍和她的孩子、家人。

定步村68户村民都与曲珍家一样,拿出了大部分来土地流转,参与现代农牧民家庭项目。村党支部书记布绒说,赠科乡是县里的耕地大乡,拥有大面积的连片土地,具备发展种植业的优良条件。但是囿于交通闭塞,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缓慢,很多村民没有能力开展专业化种植。大部分人是半农半牧,除了放牧外,在小部分土地上种植青稞、麦子、土豆等粮食作物,收入低。

地广人稀的白玉县经济发展缓慢,是四川省典型的高原经济弱县,还曾是全国深度贫困县之一。白玉县与广东中山的对口援建工作组,也一直想帮村民们改变这种看天吃饭的日子。2018年,县里想尝试在高原上种植高附加值的菊花。平均海拔在3300米以上的定布村,由于适宜的土壤、气候等条件被县里选为首片“试验田”,而种植需要搭建大棚的资金则由广东中山援建负责。

村党支部书记布绒说,当时村民们对此项目还是充满疑虑的。“高原上不种青稞麦子种菊花,搭个大棚能活吗?隔壁村的人还笑话我们,说这地流出去就要不回来了。县里也是反复给我们宣讲政策、介绍项目内容,村里开了好几天会,才决定参与试试的。”

     

种下菊花铺出产业路   

很可惜,记者来到定步村时,基地的菊花刚采摘过一次,只余下一些还未全开的小花。大片宝蓝天空作底色,映衬着黄色花瓣、褐色花蕊的零星雪菊,一幅高原特有的美景展现在眼前。跟着农业技术人员走进种植基地最早建起的两个大棚中,我们不仅感受到里面温度升了一些,空气也明显湿润很多,这就是大棚的功效。大棚里目前培育的是金丝皇菊种苗,需再长长才能开花。“高原上这样种出来的菊花,质量也好。外面那些雪菊是去年已长好的,开花时金黄黄的一片,可好看了。”

技术人员所属的白玉县农发公司,在定布村流转的140亩土地上已种植了雪菊,采用“公司+合作社”的种植模式,通过提供前期征地、免费统一提供种苗、栽植技术、收购加工、产品销售等方式,鼓励贫困户种植菊花。到了摘花季,公司就聘请村民来摘采新鲜菊花后再进行筛选、清理、烘干。四斤鲜菊花,能制出一斤干花产品。现在这里种植的雪菊有多个品种,其中的云巅雪菊就有着“茶中贵族”的美誉。烘干后由农发公司统一进行加工、包装、销售。一些中高档礼盒包装的雪菊,在市场上销售可卖到每斤440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定步村的土地流转经营“试验”实现了带动效应,2019年,与定布村相邻的扎马村、下比沙村,也开始参加土地流转,参与现代农牧民家庭建设项目运营。截至目前,三个村子土地流转总面积已经近2000亩。白玉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项目办主任郭小波表示,“通过土地流转带动项目运营,再以项目运营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形成了现代农业发展中资源要素的良性互动循环,实现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双赢’效果。”

2018年5月,中山援川干部尹健被派驻到白玉县,挂任白玉县委常委、副县长以来,这个现代农牧民家庭建设项目他就一直跟踪、监督进展。“2018年的两个大棚,现在种的是金丝皇菊。今年还要继续建五个大棚。”他表示,广东中山累计投入援建资金140万元,用于2018年在白玉县赠科乡新建双膜连栋大棚2栋,共计1536平方米。

目前该项目已完工并投入使用,现用于高原藏菊、中藏药、藜麦等经济作物种植。2020年,广东省再次投入472万元,用于支持白玉县新村建设项目和现代农牧民家庭建设项目,新建地下储热式温室大棚4座、整理土地500亩、新建机耕道3公里、修建灌溉渠道5公里。“我们要通过帮扶群众务工、土地流转和合作社入股分红等方式,帮助当地群众获得收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巩固好脱贫攻坚工作。”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陈慧
◆图+7、视频拍摄/记者 文波
◆视频制作/黄艺杰
◆编辑:沙玉兰 
◆二审:韦多加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市2024年中考招生方案出炉
13105人浏览   202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