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中小级泥鳅品种优势,中山水产业人士欲打造泥鳅销售集散地
栏目:首页 来源: 发布:2020-08-10

8月7日,中山市民众镇渔业水产品中转批发中心内,刘颖正忙着给刚从三角镇进货的3000公斤泥鳅分级、测温、打包和装车。由于这次进货比以往多了“鱼毛”,工作人员需要多做一项工序——过筛,所以打包工作要比以往忙碌得多。如无意外,打包好的45箱泥鳅将在10个小时后到达江西赣州批发市场。自8月初开始,刘颖负责的水产分级打包场正式运营,到现在已经有第四批泥鳅发往江西赣州。如今,中山中小级泥鳅品种集散地已经初具规模。

泥鳅养殖周期短,盈利成本高、流通方式灵活,近几年成为珠三角地区水产养殖户的“新宠”。“随着湘菜、川菜和云南等菜系市场份额的提升,泥鳅的需求量也在增大。”民众镇渔业协会会长刘颖表示,泥鳅的主要产地集中在江门,在江门就有将近4万多亩泥鳅养殖产区。近年来,中山依托中小级品种优势,有赶超江门的势头。目前在业内已初步形成“收购中大级泥鳅去江门,收购中小级泥鳅去中山”的现象。

据刘颖介绍,中大级泥鳅的主销地为云南、重庆、四川、贵州等地,而中小级泥鳅主要销往湖南、湖北和江西等地。刘颖说,面对市场水产养殖分化,中山要扩大本地优势,采用专业化养殖和销售中小级泥鳅,打造中山水产特色。

刘颖告诉记者,“中山处于大湾区几何中心地带,交通便利,在民众这里做中小级泥鳅集散地,会让中山泥鳅养殖户受益良多,因为我们拥有产地优势、价格优势和食品安全优势。”

据了解,中山大部分泥鳅流通商目前还是采用传统流通模式经营——“湿车”运送,即流通商不进行分级处理,一次性把近千公斤的泥鳅从养殖场直接送往广州新风港码头等地,再由广佛两地的流通商销往全国各地和海外。传统流通模式中转次数多,时间和运输成本高、水产品损耗率大,而新模式采用“点对点”的方式,产地泥鳅在中山就地分级处理,打包发货,无需到其他城市中转集散,直接送往客户所在地,更大限度地保证了水产品的新鲜度,降低损耗率。且“干车”较“湿车”配送要求低,车次多,运输成本更低。此外,把一车“湿货”打包成“干货”,意味着一车3000公斤的泥鳅将被分为一百多个约25公斤的箱子,更能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购买需求。刘颖希望采用分级打包形式,推动中山水产流通行业转型升级。

刘颖坦言,推动中小级泥鳅集散地的工作仍面临难题,目前愿意加入的流通商过少,他希望有更多流通商加入,形成合力。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黄廉捷 见习生 陆倩柔
◆图+3/记者 黄廉捷 见习生 陆倩柔
◆编辑: 曾嘉慧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市2024年中考招生方案出炉
13292人浏览   202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