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似乎看到病毒在我眼前飞,但我不能退缩。”阜沙镇疾控中心的咽拭子采样队员——林社润、黄焕群和黄明欣,专门负责采集该镇新冠肺炎疑似者、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人员的咽拭子,成为游走在病毒边缘的白衣天使。
自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阜沙镇疾控中心的咽拭子采样队员们便开始了不分昼夜的战“疫”,他们舍弃了节假日、舍弃休息,每天马不停蹄地对重点人员进行采样,又争分夺秒分样、送样。
镇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关文标为送样到市疾控中心做准备。由于人手不足,他是从其他岗位上抽调过来送样的,离危险很近,但工作还是天天如此重复着。
为准确获得标本,采集过程中,采样队员们需要与病毒“面对面”,与病人近一点、再近一点……这一过程大约持续十秒钟,但对于他们来说,却要面临一次病毒迎面而来的危险。
“别紧张,把头抬一下嘴巴张大的,很快的。”隔着眼罩,瞄准取样位置,那一刻,黄焕群离对方的脸不到二十公分,手腕轻轻地拭擦几下,一支长长的棉签,伸进患者咽部飞快的进行一次轻拭,以获取检测标本。
病人就是一个张嘴的动作,有可能将产生大量携带病毒的气溶胶,是采集咽拭子队员们必须直接面对的巨大感染风险。如今他们每天都要进行如此高风险的操作至少四十多次,最多的时候甚至上百次。
每到一个地方进行采样,他们都要带上N95口罩、眼罩、手套、头套,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和水鞋,做最严密的防护。
而在沉重的防护下,要完成精准的标本采集,挑战的是采样队员们的身体极限:一个小时就开始憋气、呼吸困难、全身湿透。
“ 多多少少心里还是有点害怕。但我们就是做这些事的,我们必须上。”有时候一趟一趟跑下来,汗流浃背,护目镜里积聚了浓重的雾气,什么也看不清。黄焕群回忆,当听到受采集者“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一句再平常不过的话语时,便感到她的付出是非常值得的。
当问及是否担心个人安危的时候,林社润说:“采集标本时,不仅要跟患者近距离接触,有的患者喉咙很敏感,受到刺激后会咳嗽、呕吐、喷射出大量的病毒,所以每采集一次样本,都意味着要面临感染的风险。面对被感染风险,谁都会恐惧、害怕和紧张,但是我身为共产党员,必须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用专业的实践操作去完成采集任务。”
目前,正值返工返岗的高峰期,到达阜沙的外来务工人员也逐渐增多,镇疾控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每日采样送检的工作强度越来越大,但他们没有退缩,勇敢守在第一线。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夏亮红 通讯员 陈华辉
◆图/通讯员提供
◆编辑:袁凤云
◆二审:韦多加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