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中华,中山市也出现多例病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启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020年1月20日成立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专家组,于2020年2月1日开始收治我市第一例危重病人。3月13日上午,中山市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专家组将我市一个多月的新冠肺炎重症救治经验进行了总结。
“保”:全力以赴保患者生命
我市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专家组积极落实落实市委市政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指示精神,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千方百计降低死亡率,全力以赴救治重症患者。首先要通过所有现有医疗技术手段让病人活下来,等候新冠病毒核酸转阴,通过ECMO延长生命,为治疗提供机会。在治疗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诊疗指南,规范化治疗;同时,注意病情阶段性和整体性的有机结合,严密监测,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发现最细微变化,及时处理,比如我们在抗病毒治疗时,发现抗病毒药物影响肝功能异常,马上停止抗病毒,同时保肝护肝治疗。
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介入对于延长患者生命,为患者康复提供了可能。我市在ECMO介入危重症患者治疗中特别注意到:第一,时机需适合,需按照指南及时介入;第二,需ECMO专业团队驻守,时刻监测设备及管路及状态,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第三,需动态监测凝血功能,防止如溶血、血栓等并发症,及时处理,以防病情恶化。
“找”:精准施策找方法
因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病情复杂,发展快,需多学科及时支持,协助诊治,我市危重症新冠肺炎病例就涉及到产科、耳鼻喉科、呼吸科、心内科、内分泌科、血液科、中医科、康复科等相关学科。我市对危重症患者在不同阶段,根据病情,结合既往医疗经验和国内新冠救治进展,力求危重症患者进行精准治疗:
气道管理:第一、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尽早行气管切开,便于气道管理;第二、纤支镜除了作为气道管理手段外,想尽一切办法清楚肺部粘液痰液,包括冷凝取痰,确保肺循环畅顺。
机械通气管理:根据病人情况设置和调整参数,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及时作肺复张。
容量管理:患者容量管理难度较大,早期表现为血压低,需进行积极液体复苏,中后期患者容量负荷较重,宜通过提高胶体渗透压及合理利尿,积极保护右心功能,防止出现右心衰竭。
营养支持:宜尽早开始肠内营养,我市在早中期即开始有营养支持专家介入。
抗生素:合理应用抗生素,需根据体征和辅助检查资料,及早降阶梯治疗甚至停用抗生素。
康复者恢复期血浆:应积极使用,本例于2月19日使用一次康复者恢复期血浆,共300ml,2月26日第一次病毒核酸检测阴性。
护理:我市集中资源,从四家三甲医院选派有ICU或呼吸科专业培训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危重症病人护理专业知识,对患者进行护理。
“好”:汗水换来好结果
现经过一个多月的救治工作,我市第一例危重症病人已脱离危险期,进入康复阶段,是我省首例危重症ECMO撤机成功患者。该患者治疗成效得到了国家新冠肺炎肺炎高级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及省专家们的高度肯定,同时,也离不开省重症救治组专家的指导和关心,钟南山院士多次主持召开对我市危重症患者进行视频会诊,省专家救治组组长覃铁和、省重症救治组组长黎敏毅、省人民医院院长余学清等专家现场会诊。患者取得较好成效的背后,是中山市新冠肺炎重症救治团队三十多个日夜的辛勤和汗水。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陈慧
◆图+1/记者 文波
◆编辑:沙玉兰
◆二审:蓝运良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