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的确诊,需通过采集咽拭子标本做检验。这项工作要求医护人员直接面对病人口腔,用无菌棉签深入到咽喉部位,停留几秒,左右擦拭……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每一次咽拭子采集,都是一次冒险。
在西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一支“咽拭子采样突击队”。队伍中有新晋奶爸,有哺乳期妈妈,有主动隔离的“顾家男”,有带伤上阵的“骨气男”、还有接力从医的“柔情男”......
▲郭锐鸿进行咽拭子标本采集
3月2日下午,记者跟随“咽拭子采样突击队”到一线体验咽拭子标本采集,记录咽拭子采样的全过程;通过与队员面对面交流,记录队员不为人知的辛酸一面......
疫情期间,这支队伍负责的工作有咽拭子标本采集、确诊病例住处终末消杀、重点对象排查、密切接触者管理和转移等。为准确获得咽拭子标本,采集过程中队员们需要与病毒“面对面”,与病人近一点、再近一点……截至昨日,西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集的咽拭子标本达1226份,人均245份。
“舍小家,是为了更好地顾大家”
身为社卫中心党支部支委的刘志华在“咽拭子采样突击队”中担任组长,在家庭中,他是一名新晋奶爸,女儿今年10个月。
记者在跟刘志华的微信电话采访中了解到,他和妻子都在抗疫一线,妻子在五桂山疾控中心上班。疫情刚爆发的时候,出于职业的敏感,刘志华和妻子很有默契地将女儿送回去,让母亲帮忙照顾,夫妻二人就踏上了不分昼夜、不惧危险、不辞劳苦的抗疫之路。起初,个别队员会有些害怕,刘志华便手把手教他们如何穿防护服,逐个检查是否穿戴到位,带头给队员做咽拭子采样示范......
▲刘志华
全天候出勤是“咽拭子采样突击队”的工作常态,让刘志华印象最深的是西区首例新冠肺炎病例的发生,“当时大家对病例的传播途径和传播力还不太明确,西区首例发生后,我们要面对的是密切接触者的转移和病例居家终末消杀。”刘志华回忆说,“当时要立即明确哪些是密切接触者,如何妥善转移密切接触者到定点酒店,终末消杀药品的准备等一系列工作。”
对于家庭,刘志华道出了父亲缺席女儿成长的那份遗憾。“把女儿带回去的时候还不会爬,现在已经会爬了,错过了这个过程挺可惜的。”除了对女儿有愧疚,刘志华更感谢父母对自己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早在几日前,刘志华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得知父亲身体不适,急需去医院,但母亲坚持“一肩挑”,在“无奈”面前表现出来的那份“勇敢”,让刘志华瞬间觉得自己没有尽到一个做儿子的责任。整个春节假期,由于他和妻子工作的关系,他们错过了除夕夜与家人的团聚,错过了见证女儿的成长,错过了对父母的陪伴,但父母的理解和支持,给了刘志华莫大的鼓励。他说,“舍小家”,是为了更好地“顾大家”,防控疫情,他必坚守一线。
▲郭锐鸿、付婷互相整理防护装备
“我时刻都要冲在第一线!”
3月2日下午,付婷和队友郭锐鸿按照上级工作安排,来到了西区奥理德眼科医院,为4位住院病人进行咽拭子采样。在使命当前,这个外表柔弱而内心坚强的“90后妈妈”,早把“害怕”二字悄无声息地放下了。她熟练地穿上一整套防护装备——厚厚的、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一次性手术帽、N95口罩、护目镜、鞋套、防护面罩、医用外科手套。
▲咽拭子标本采集中
“请把嘴巴打开就好,会有一点点不适,但不会痛。”付婷弯腰靠近床上的病人,进行咽拭子采样。付婷说,经过多次的采样,他们已经练出了“快、准”功夫,并且会安慰被采样人。当天的采样过程很顺利,花费的时间只是短短半个小时,但当付婷和队友郭锐鸿脱下防护装备时,他们的脸上已布满纵横交错的印子,浑身湿透。
结束一天劳累的工作过后,付婷还得回家喂养未满周岁的女儿。“女儿已经9个多月了,每天要喂6次母乳,因上班的关系,我都会在家先把奶挤好。”付婷告诉记者,清晨5点多起床先给女儿喂第一次奶,中午饭前先给女儿喂奶,到了半夜,她还需起床挤奶,为小孩准备第二天的“口粮”。有时候外出工作,没空喝水,奶水比较少,只能用半水解奶粉替代。
▲付婷给女儿准备的“口粮”
尽管对女儿深感愧疚,但付婷依然坚持站出来,从未退缩。西区出台关爱医务人员若干措施,其中一条是将处于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线的怀孕妇女、哺乳期妇女撤回普通工作岗位。考虑到单位人手不足,付婷主动放弃撤回到普通岗位的机会,她说,“疫情当前,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医务人员,我时刻都要冲在第一线!”
“只要有需要,再苦我也上”
在西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像刘志华、付婷这样“舍小家、顾大家”的还有很多,队员欧志雄抗疫期间为了保障家人的健康,主动采取了自我隔离,赶妻儿回娘家,只身一人留住处。30多天“隔离”的朝夕思念,他也只能通过视频电话来缓解。面对母亲带病照顾小孩,外婆伤口感染糜烂等压力,他从未后悔自己选择了公卫医师这个职业,从未想过放弃,一句“只要有需要,再苦我也上”就是他最好的回应。
队员郭锐鸿在进行确诊病例住处终末消杀过程中腰部受伤,仅休息三天就重新返岗,身穿防护服的他长时间地站着,习惯性地弯腰做咽拭子采样,已造成腰肌劳损,他却总是笑着说:“我长得壮,冲在前面很应该!”面对被采样人的不理解,甚至谩骂,郭锐鸿总是耐心地解释,但当回家后,看见母亲留给他那碗爱心汤,他却流下柔情的泪水......
他们当中,还有一个个子不高,叫子源的弟弟,今年才28岁,提及为何从医,他的回答很“硬气”,“父亲从医,受他的影响,渐渐喜欢上医生这个职业了......”
▲西区咽拭子采样突击队
咽拭子标本采样虽然危险,但他们无惧。
如你问,何谓大爱?他们身上体现的就是大爱。
当所有惦念都指向团聚与无恙时,有一种,无问生死,逆家而行,指向别离。转身,一场舍小家为大家的奔赴,就此启程。啜泣,一场突如其来的长大,也就此开始。
愿此刻坚守,都奔向未来一家人幸福团圆!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陈伟波 通讯员 郑思敏
◆图/通讯员提供
◆编辑:沙玉兰
◆二审:张志平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