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英雄谱(7)李乐愚:抗击新冠疫情,中医没有缺席
栏目:首页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0-03-03

中山市中医院副院长李乐愚,也是中山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中医专家组组长。从医近30年,他给无数病人把过脉,也亲历过非典。他说,中医药在历来的抗击疫情方面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大战就在眼前,中医没有缺席,这是我们要共同面对的。”

 

凝神屏气,戴三层手套把脉

上午九点,李乐愚来到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隔离病区医生办公室,他先查看病人的资料和前一天的各种检测结果;做好防护后就进入了隔离病区。他在病区的公共走廊,隔着病房的窗户,重点查看和询问了两名重症病人的情况,还看了他们的舌苔。“我们没有放弃任何一个病人,无论重症还是轻症。中西医都在共同努力。”从隔离病区出来后,他坐在电脑旁进行研判开方。这只是中医专家工作的一部分。

李乐愚说,为了节省防护服,中医并不是每天都进入隔离病房。但早期他进入病区时,已进入到隔离病房中,面对面为病人进行诊脉,并通过望闻问切采集了一批基础资料。以后每天的巡房就可以在窗边交流,并通过电话、拍照等方式近距离观察病人的舌苔。“诊脉是最困难的。穿上三级防护,戴着三层手套进入隔离病房里诊脉很困难。要凝神屏气,才能感受到脉象的变化。这些病人脉象有共同的特征,是中医所说的偏数,即使偏快一些,浮一些。有些人体温正常,可是脉象还是偏数,不平和。”

这个特点,不仅是李乐愚观察到,中医专家组的另外3名专家也都有相同的看法。除李乐愚之外,中医专家组还有赖海标、缪灿铭和缪英年。“我们四人的经历、诊疗风格不一样,但这方面看法难得的一致。”   

 

中医的疗效要由实事说话

中医讲究“三因制宜”,因人、因时、因地不同而采取个性化处方。四位中医专家结合国家诊疗方案以及中山病人的特点,制定了两个基础方:新冠1号、新冠2号。“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针对每个病人不同情况适当做加减。”李乐愚介绍,这些病人的中药,每天由中医院煲好后再送到二院。

曾有几位在我市出院的治愈患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住院期间有过恶心、呕吐、吃不下饭等症状,后经中医问诊,服用中药后胃口恢复。李乐愚说,这就是中医整体观的理念。“新冠肺炎虽然表面是肺部问题,但从中医来看同时脾胃是受到了损害的,所以我们要通过调整脾胃功能达到治疗目的。”

李乐愚说,这次新冠肺炎的国家诊疗方案中明确提到中医方案,是因为各处的医院经实践后有实在的效果。中山曾有一个病人,入院初期讲话吃力,肺部感觉到憋气,有向重症发展的迹象。“早期一开始中医就参与的话,较少向重症发展。他服用中药后症状缓解比较快,阻断了向重症发展。我们也在思考为什么。这可能是内部的调节和免疫机制。”

 

中西医结合“1+1”大于“2”

曾亲历非典,如今再亲历新冠肺炎,李乐愚说,这些重大疫战中山中医不仅没有缺席,还与中山的西医一起做了非常好的整合。当年非典来袭时,几间大医院各自为战,在自己的医院里设置病区。那时科技力量、人力资源、防控理念都与现在不同。“现在除了科技提升,防护设施提升,还把中西医的力量都结合起来了。在二院这里汇聚了全市的精英,最优的力量无缝衔接,1+1大于2。”这次战疫中,中山的中西医工作者充分信任,紧密合作,因此综合救治的水平发挥得更好。

对于网上的中西医之争,李乐愚说关键是要看疗效。“靠事实来说话,靠老百姓的口碑来说话。在中山这次救治新冠肺炎病人的过程,我看到中医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我们还要客观,中医发挥什么样、多大的作用,不能被一味夸大,更不能被神话。”

这次疫情,也让李乐愚感受到中医传承的使命。“四个自信,包括文化自信。我们自己对中医药的传统文化的价值,要有深切的感受。作为中医院的医生,我更要传承和发扬中医药,这是一个历史使命。”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统筹/记者 查九星
◆文+/记者 陈慧
◆图+3/记者 文波
◆视频摄制/黄艺杰 文波
◆编辑:沙玉兰 
◆二审:张志平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市2024年中考招生方案出炉
12055人浏览   202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