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一周通宵煮面!沙溪最美“煮面姐”:让他们吃碗热面条
栏目:首页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0-02-27

深夜,万物沉睡,沙溪一家不太起眼的“重庆面馆”内却灯火通明。

“快把调料准备好,马上面就能起锅了哈!”2月25日晚上11点多,热气蒸腾的后厨里,徐云平一边吩咐丈夫在事先摆好的一次性碗内放好调料,一边麻利地操纵着又重又大的木勺,有条不紊地为每个碗分汤、分面、分菜肉……

自2月20日沙溪镇启动“抗疫暖企 关爱员工”春风行动以来,徐云平两口子每天都要熬夜甚至通宵煮面,累到胳臂酸痛,只为了能及时给当天乘坐政府专车返回沙溪的数百名外来务工人员送上一碗碗美味可口、热气腾腾的面条。

泸州年轻妈妈以面助力

时间退回到一个星期前。那时面馆刚恢复营业没几天,徐云平正在店里做事,沙溪镇政府工作人员突然找过来,问她近段日子能否熬夜、通宵煮面,而且每天的量会比较大。在得知是送给返岗员工的暖心面之后,她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徐云平与丈夫是四川泸州人,2011年来到沙溪创业,后经营了这家重庆面馆,至今已有4年多。因为手艺好、价格实惠,面馆的出品深受附近群众喜爱,在疫情发生前,常常座无虚席。

25日中午,她收到政府通知,说26日凌晨又有一批外地员工要返回沙溪。于是,从下午开始,徐云平两口子便备齐了所需的材料,待夜幕降临,便一头扎进厨房忙活起来。“第一辆大巴还有15分钟就要到了,咱们得快一点!”徐云平仿佛在与时间赛跑,手中的木勺一刻也没有停过。待装好了面条,两口子连走带跑地搬送到仅有一条马路之隔的返程车辆集中点,沙溪体育馆广场。“十几分钟后又有一辆大巴回到,辛苦你们了!”“好!十分钟送到!”两人迅速将面条交到等候在现场的政府工作人员手中,拎着空空的胶篮一路小跑回去。不出一会儿,又一篮煮好的面条提前送到。

“好!”成了徐云平的口头禅,也成了她从未失信的许诺。

最多一晚煮了500碗面条   

为了让返岗员工吃到最新鲜、口感最好的面条,徐云平每次都严格控制好时间,提前十多分钟端到广场用餐区。但事实上,大巴到达的时间往往会与预测的有所偏差,有时遇上几辆车同时抵达、现场返回人数激增的情况,送餐难度会更大。“22号那天的人是最多的,有500多名员工,好在我们提前请了几位亲友帮忙,不然还真是搞不定。”徐云平笑着说,面馆开了那么多年,第一次煮这么大的量,感觉手都快断了,“好有成就感!”那晚,徐云平忙碌的身影,成了广场附近一道动人的风景,大家都亲切地喊她:沙溪“煮面姐”。

面对一天天增量加码的任务,他们没有半点怨言。有的返程车辆甚至凌晨几点才能回到,夫妇俩始终与工作人员一起冒着寒风守候到深夜。沙溪镇政府后勤干部告诉记者,有一天晚上,大巴车要到凌晨四点才能抵达,大家不忍看到他们夫妇俩连日劳累,一早便劝他们早点回家休息。没想到还没到凌晨三点,面馆的灯又亮起来了……

“和那些返岗员工、大巴车司机,还有熬夜接人的志愿者、工作人员相比,我们真不觉得辛苦。”徐云平说,能够参与到这次的春风行动中,成为服务大队的一份子,对她而言有着非凡的意义。

最愧对年幼的女儿

这一晚,徐云平两口子大约来回跑了几十趟,送了数百碗面条,待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出厨房时,不到5岁的女儿已经在用凳子拼成的“小床”上睡着了:小小的身子盖着妈妈的黑色皮夹克,戴着口罩的小脸,看不清睡梦中的模样。

“这些日子,我最内疚的就是没有时间照顾女儿。”徐云平说,因为常常要熬到深夜,又不放心让她一个人回家睡觉,只能在店铺角落用几张小凳子临时拼凑了一张“床”。女儿也很懂事,不吵不闹,困了就自己乖乖爬上“床”去,让她既心疼又欣慰。

“再过两个月就是她5岁生日了,相信那个时候疫情一定结束了,我会好好补偿她,过个快乐的生日!”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付陈陈 通讯员 冼铭列
◆图,视频/通讯员提供 
◆编辑:袁凤云
◆二审:蓝运良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人都在“卷”英语,因为......
推荐 11827人浏览   2024-03-27
港深中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联盟成立
原创 9240人浏览   202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