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板芙镇金钟工业区的英商马田纺织品(中国--中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商马田”)。记者发现,员工进入厂区,除了需要佩戴口罩、测量体温、登记健康资料和用消毒酒精洗手,还要扫描二维码进行身份识别,才能通过。厂区还准备了临时隔离观察室。
英商马田是一家专业生产女士内衣、内裤、泳衣产品的企业,产品全部外销,主要客户遍及欧美、日本等地,2月17日开始复工复产。
“有2200人已上岗,复工率在六成以上,预计下星期复工率将超过七成。”进入车间,数十名工人正埋头苦作,远远就传来了缝纫机咯吱咯吱的响声。据英商马田人力资源部经理叶小华介绍,为应对这次疫情,公司提前做足了准备。大年初二,公司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准备,大量采购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物资,并按照满员状态下的标准,准备了至少20天的用量。
“为保障集体员工健康,公司对员工生活片区进行了网格化管理,以15人为一组,由组长监督,并通过实时定位的方式,掌握员工动态。”此外,为减少人与人接触,英商马田电脑部还自主研发了手机软件,用于举行内部视频会议和推广防疫知识宣传。
“我们目前有大概80万件的订单,生产线开工率在75%左右。”叶小华说,2、3月是生产旺季,为加快推进产能释放,公司出台了一系列新人奖励机制,正在全力征集工人,“政府部门也向我们了解岗位需求,帮助我们发布用工招聘信息,同时也在努力协调上下游企业复工,促进产业链加快复苏,保证生产资料充足。”
另一边,在中山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内的项目工地也实行了封闭式管理。专人清洁消杀,出入需登记量体温,工人均佩戴口罩,零散分布在现场各区域,每个人保持一定的距离,紧张有序地干着手头上的活儿。
“我们这个项目是在2月10日复工的,目前复工率超两成,预计三月初复工率能达到八成以上。”铭板精密科技(中山)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谨慎告诉记者,项目施工进度比预期延迟了一个多月,当下正力争加快员工返岗,把进度追回来,预计5月中旬可以完工,当月下旬就能投产。
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时期,对于施工项目而言,面临最大的难题还是劳动力和材料紧缺。“我们六成以上员工来自广西,大部分还没回来,水泥、混凝土等原材料也比较紧缺,政府都在帮我们想办法。”吴谨慎告诉记者,镇政府承诺将派车接员工返岗,助力复工复产。
“一开始最缺的是防疫物资,没想到刚提出,镇领导就亲自将装有口罩、消毒液等的爱心礼包送到工地。”吴谨慎表示,目前防疫物资充足,待员工陆续返岗后,施工速度将会得到显著提升,“我们一定把工期抢回来,有信心按时完成项目工程建设。”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见习记者 陈伟祺 通讯员 梁耀洋
◆图+4/记者 孙俊军
◆编辑:沙玉兰
◆二审:林志强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