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党旗红(37)心理专家卢惠鹏驻扎市二院,呵护医护患者心理健康
栏目:首页 来源: 发布:2020-02-22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2月22日,是心理专家卢惠鹏和同事定驻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二院)执行心理援助任务的第14天,接到任务后,很多人都问过他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心理专业的医生,去疫情一线可以做些什么?”

 

现在,卢惠鹏有了更多的思考。“或许,我们的心理援助工作,在病情波动面前都成了无用功;很多时候,病人的情绪好转,是因为躯体病病情改善了;不要紧,我们只是希望,在共同抗疫这条路上,陪大家走一段,让这个过程没有那么苦涩。这样,就值得了!”

和爱人同在中山,已有半月不见面

 “2月8日我到二院进行心理援助服务,”卢惠鹏说,早在1月24日我市启动公共卫生一级响应后,市应急心理危机干预队就组建起一支16人的团队,他马上报名,早已处于随时待命状态。“所以当杜宝国总队长问我:准备好了吗?我的回答是:是的!召必应,战必捷!”

 卢惠鹏35岁,是一名党员,硕士毕业后在我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康复医学专科任职精神科医生。“我太太也是医师,对我的工作很理解。”卢惠鹏说,疫情防控期间,他俩工作都很忙,两个孩子暂时寄养在丈母娘家,卢惠鹏进驻二院后被安排在附近一酒店住,和家人半个多月没见面了。“我也很想他们,我平时下班后就和他们视频聊天表达思念。”

 

工作中耐心倾听,做好心理服务 

一线工作紧张、有序,卢惠鹏发现,标准化的心理健康筛查或团体辅导不合适,游击式、灵活的观察和聊天,成为侧面评价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实施心理干预的主要方式。经过观察,卢惠鹏对感染科这支医护团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是一支阳光、严谨、有序,并且充满战斗力的团队。“当然一些小的心理问题也有,比如对工作的适应、睡眠问题、长期和家人分开居住的失落等情绪,但大家都能积极争取同伴的支持、主动诉说倾听等。”

“对于患者,一次标准的心理治疗过程需要肢体语言和眼神的交流,会谈时间每次约45~50分钟。”卢惠鹏说,但在隔离病房,他要穿上厚重的防护服,和病人交流护目镜会起雾,状态不太利于心理治疗。

“我就把病人按照轻重缓急分类,给每个患者派发名片让他们有什么问题及时和我联系。不到一线真的难以想象那些患者所面临的恐惧和焦虑,我期待去点燃他们内心中的那盏希望的灯。”卢惠鹏说,他去第一天有个确诊病人已经几天茶饭不思睡眠不好,有不愿意配合治疗的消极情绪。“我给予他情感共情,他当场大声哭了约15分钟,我在旁边倾听。之后我反复鼓励他给他做解释病情,连续几天后他的情绪积极向好,幸运的几天前他治愈出院了,还告诉我如果需要想捐献血浆呢。” 

 “我们去前线的心理专业医生,虽然不是主角,但也希望用自己的专业尽一份力保障一线医护人员和确诊患者的心理健康”。卢惠鹏表示,接下来他和同事将继续驻点在中山二院,直到疫情完全结束。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张倩 通讯员 朱晓翠
◆图/通讯员提供
◆编辑:沙玉兰 
◆二审:林志强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